构造演化阶段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早古生代二连盆地是在元古宙陆壳基础上裂解而成的陆间洋盆,即蒙古洋(焦贵浩等,2003)。古生代时期为蒙古洋的一部分,以西拉木伦河蛇绿岩带和贺根山蛇绿岩带为代表的大洋地壳,分别在古生代末侵位,形成西拉木伦河加里东造山带和贺根山海西造山带,此后大洋封闭,洋壳转化为陆壳。

二连盆地的断裂构造主要分为3组(图2-14)。最早的一组是EW向断裂,即沿着西拉木伦河一带,据研究该带在早古生代时期曾经是陆间洋盆,即蒙古洋(焦贵浩等,2003),是在元古宙陆壳基础上裂解而成的,该洋盆古生代末封闭,形成长期活动的断层区。其次是控制二连盆地发生和发展的NE向断层,古生代末,亚洲东部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化,体现了古太平洋的作用加强(肖安成等,2001),由于古太平洋板块向NW方向运动,东北地体群向北移动的速度(1.0cm/a)明显大于华北板块向北移动的速度(0.4cm/a),于是在华北板块的北缘形成一条以拉张为特征的构造变形区域,二连盆地早-中侏罗世的伸展盆地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白垩世时期是二连盆地最为重要的发展时期,在100~130Ma的早白垩世之间,库拉板块相对于欧亚板块的运动速率平均为16.5cm/a,强烈俯冲带来了亚洲东部地下深部的高热流作用,俯冲作用导致的地幔物质上升,造成弧后伸展扩张,使得二连盆地早白垩世出现强烈的伸展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盆地边界和坳陷边界的控制断层。最晚的一期构造是NW向的断裂活动,古近纪以来,太平洋板块由NW向转为NWW向运动,同时,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强烈陆壳碰撞作用,产生一系列NW向断层F1、F2、F3,且沿着断层喷发出大量的第四系玄武岩。

图2-14 二连盆地主要基底断裂分布图

反转构造在盆地形成和矿产资源的聚集上有重要的影响,二连盆地在晚侏罗世晚期产生大规模构造反转,本期反转的结果造成上侏罗统的部分缺失和下-中侏罗统内大量逆冲断裂的形成(李思田等,1990;朱绅玉,1997),晚侏罗世末的这种强烈的板内缩短变形,可能源于板块边缘的汇聚作用。从区域上研究得知,本期反转影响最重大的构造事件是西伯利亚与布列亚地块碰撞形成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王骏等,1997;Yinetal.,1996)。

早白垩世末期,二连地区在早白垩世断陷作用后期形成了一幕正反转构造,该期活动导致了早白垩世以至侏罗世地层产生收缩冲断且地层被隆升剥蚀,太平洋板块的运动转向时期恰恰是二连及邻区盆地的构造反转期,这是因为太平洋板块的向北运动,导致中国东部乃至日本与朝鲜地区产生区域性的左旋剪切(Otoh et al.,1996)。另外,蒙古-鄂霍次克洋早白垩世末期的闭合,可能是导致区域性盆地反转的动力之一(Yin et al.,1996)。

晚白垩世以来,二连地区处于一种稳定、持续性的调整时期,主要表现为内部无差异性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微弱,也可以说作为中生代的盆地已经处于静止和死亡状态,新生代亦无成盆历史。

马新华等(2000)研究了二连盆地的构造反转历史认为,二连盆地早-中侏罗世以来可以分为4个演化阶段(图2-15),即伸展(早-中侏罗世)、构造反转(晚侏罗世)、强烈伸展(早白垩世)、抬升反转(晚白垩世以来)。尤其是伸展阶段,形成狭长的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据统计大小断陷相加共53个,凸起22个,反映了二连盆地规模不大、但结构非常复杂的特征。

图2-15 二连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阶段(据马新华等,2000,修改)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