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李鸿章我们知道他是近代史上比较有争议的一位人物,他领导了洋务运动,推动了晚清时期的近代化,但是同样的他也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所以有很多人都说他是卖国贼,但是作为我们现代人来说,我们返回头去看那段历史,李鸿章的功过是非也要从两方面去看待。
对于李鸿章,很多人认为他是冤枉的,毕竟大清的政权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即便是要签订条约那也是在统治者的授意下去签订,而不是他个人的意愿,他作为外交官,也想时时刻刻为清政府争取权益,不然也不会为了让清政府变得强大而发动洋务运动,甚至专门出国考察,希望能够找寻到方法改变现状。尤其是签署《马关条约》的时候李鸿章一个人去跟外国人打交道,而他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在替当时的慈禧太后善后而已。
对慈禧来说,她完全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刚刚签订完《马关条约》后居然想要和义和团结盟同外国人作战,结果这件事引起了外国人的极大不满,最终八国联军侵华,给清政府带来更大的灾难,这个时候李鸿章又不得不出来收拾残局,签订了《辛丑条约》,而他自己也知道,一旦签订了这个条约,那自己绝对就是千古罪人,所以他在签订的时候专门留了一个心眼,只签了一个字“肃”。
之所以能够签这个字,是因为当时满清政府曾经赐给李鸿章一个新的名字肃毅伯,他签这个字代表着这是清政府的意思,他也是万般无奈之下做的选择,所以后世的人们都在感叹李鸿章签这个字的用意。
李鸿章也知道要背上千古骂名的,所以他才留了个心眼,李鸿章有个封号叫肃毅伯,所以他就只签个肃,表示是清政府所谓,自己不过是个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