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思考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戈宝瑜 朱玉华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南京 210016)
摘要 本文就如何深层次地开发地质资料,尽快将其转化为社会的共享资源,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问题展开了论述。针对如何对传统的纸质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及如何加强地质资料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阐述,分别提出自己的设想及解决的方案,其目的是使各单位所保存的地质资料能够在新时期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地质资料 开发利用 社会服务
成果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和室内地质工作中对地质现象和试验研究的总结,是国土资源的信息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地质资料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地质资料的积累和提供利用,对减少地质工作的投资风险和重复投入、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对地球科学的认识水平、降低和预防地质灾害、节省工程投资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地质资料是我国极其珍贵的信息资源之一,对其有步骤、分层次开发利用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已得到大家共识。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实施资源共享却仅局限在专业部门、专业人员的特定范围内。因此如何深层次地开发地质成果资料,尽快将其转化为社会的共享资源,扩展价值利用效果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地质资料管理采用国家、省(大区地调中心)、基层三级管理体系。全国地质资料馆和各省(大区地调中心)保管着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基层地质资料室主要保管着原始、实物和部分成果地质资料。长期以来我国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程度普遍较低,大多采用纸介质进行保管,各项工作基本上都是原始的手工操作。近年来加强了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汇交,也积累了大量的电子化地质资料,为成果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化尝试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针对传统的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资料,分别提出自己的设想。
1 纸质成果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
地质成果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工作是依据社会需求对所保存的地质科技档案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加工,提取其中有价值部分方便读者查找的一项工作。其工作可以从两方面开展。
1.1 依据地质学科和社会需求对分散的地质资料进行整合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成立近50年,几代人的辛勤工作留下了海量的成果地质资料,不同时期的资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可惜大部分都保存在档案库里,很少有人查询,没有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对资料的二次开发工作就是将老资料进行系统归纳整理以方便人们查找,并在新时期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一般情况下,应对地质工作的特点和专业分专题进行研究。例如可以按地质专业划分基础地质、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等学科划分专题,还可以依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作细的划分,例如根据矿保工程的需要,专门设置铁、铜和金等专门选题。开展地质资料的编研工作是地质资料部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有效途径。要发挥编研成果信息占有量大、覆盖面广、成果表达方式通俗易懂、客观的优势,利用网络等媒体发布成果信息指南,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拓展地质科技成果的服务范围,提高地质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只有如此地质科技成果资料编研工作才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根据社会需求设立相应的课题,不但能增加成果利用价值,同时也能使资料的二次开发研究工作能健康有序的发展,经费也能有效地得到保障。
1.2 培养一支专业队伍
地质科技档案资料的二次开发研究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涉及领域广,又具有科学研究性质的工作。从事地质资料二次开发研究和管理的人员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既要有丰富的地质工作经验,又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就要求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①人员组成应该是新老搭配,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②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有中长期的计划,提供有关人员一定的学习、培训机会,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③要充分发挥熟悉原工作地区和专业、已经退休的老地质科技人员的作用。
2 加强地质资料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成果地质资料管理的落后已成为制约地质成果社会化应用的瓶颈。成果地质资料网络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1 网络化的优越性
2.1.1 检索方便快捷
网络技术不仅能提供多媒体演示和按需查找功能,而且能以超文本方式与其他相关资料链接起来,如“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提交单位”、“参考文献”、“地区”等。网络传播可采用超文本和超链接方式,数字化技术可以把文字、图像合成一体。快捷的检索使读者只需用鼠标点击就能看到更多、更详尽的信息,节约了利用资料人员查找原文献的时间。
2.1.2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因特网的传播可以让信息在瞬时到达网络世界的任何角落。无国界的网络,实现了跨地区交叉浏览,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查找需要的信息,不但方便、快捷,而且节省了差旅费用。
2.1.3 信息得到更充分利用
网络传播可以达到即时汇交即时公布的要求。项目立项时不但可以丰富资料,项目的针对性更明确,而且避免不必要的低水平重复。项目评审时通过检索大大降低重复立项的现象,在同一地点不同部门都上钻机勘探的闹剧将不再重演。项目实施时通过资料检索也可节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不但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可以采用合适的数据,使得科研结论的主观性下降,客观性增加。
2.2 需解决的问题
2.2.1 传统观念的束缚
地质资料社会资源共享已成为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地质成果转化和社会化服务的必由之路和“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在内的欧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走在前面。我国由于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封闭的管理体制导致地质资料的利用有浓厚的专属性,地质资料所属部门享有专用权,地质资料基本上都是自产自用。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环境信息服务系统。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开展地质资料专项清理,推进地质资料的研究开发,充分发挥现有地质资料的作用,避免工作重复和资料浪费。全面公开地质资料目录,推进地质资料档案依法及时向社会提供地质信息服务。认清形势,加强学习,尽快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已是共识,否则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2.2.2 资料汇交规范化
《关于开展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工作的通知》、《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要求》的发布,推动了成果地质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为成果资料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地质成果资料提交人员对规范化、标准化认识不足,执行不严,将会影响成果地质资料上网后的浏览和检索。二是接收单位验收马虎,做好人。三是对《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要求》宣传不到位,对有关人员的培训不足。
2.2.3 成果地质资料研发不够
一些地质资料,特别是地质图为了容纳更多的信息都用许多符号表示,这样不但非地质专业人员看不懂,即使从事地质专业的人也要费很大的精力。很多有用的数据信息散布在各种报告全文中,检索和查询困难则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如果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发展中心能组织各大区地调中心将地质图解译成一套分别适合于农业部门、水利部门、城建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中小学教育部门等的图件将会极大的提高成果地质资料的利用。将分散在各种报告中的数据分门别类进行归纳也将促进成果地质资料的社会化利用。
2.2.4 计算机和网络技能培训不足
目前虽然国土资源系统的资料管理部门大多硬件环境建设比较好,如配备有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但许多单位虽然硬件实现了现代化,软件建设却相对滞后,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没能真正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效能。尤其是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不足,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方面的技能培训,有的虽然组织了培训,但缺乏深度和连续性。
2.2.5 资料保密性问题
由于地质资料中包含了受保护或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因此要处理好开发与保密的关系,并突破共享限制,尽可能追求最大的地质信息输出。根据形势的发展,有关部门应对保密条例实时更新,促进地质资料网络化健康发展。
3 小结
以上是对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设想,其目的是抛砖引玉。我们相信,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鼓舞下,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下,各单位所保存的地质资料一定能够在新时期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