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梅兰芳蓄须》你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
《梅兰芳蓄须》的读后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想法谈一谈,例如:
读了《梅兰芳蓄须》这篇文章,我心中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梅兰芳因为演出需要剃胡须,可是在日本侵犯中国的六年他没有那么做。侵略者逼梅兰芳演戏,他逃去了香港,可没有收入,只有卖了北京的房子。后来梅兰芳又被威胁,他求助一位医生,最终成功装病逃过一劫。在抗战胜利时,他当天剃了须,还高兴地演了一场戏。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被打动了。也许梅兰芳老先生的举动,和那些为祖国献出生命的英雄相比,谈不上什么壮举,可是他宁死也不向侵略者低头,不委曲求全,就足以打动每一个中国人。
在我的脑海中,还有这么一个人,他不是什么救世主,而是一名教书先生。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要修筑炮楼,可人手不够,于是就抓了两名教书先生。那的规定就是没完成任务就要挨打。两位老师第一天就没完成,何老师并没有反抗,而方老师却宁死也不摘下眼镜,何老师去扶他。
可方老师却愤怒地对他说:“你把眼睛摘了让人打,和你把脸送给别人打有什么区别”终于刺刀从方老师背后穿了出来。方老师死了,可是那副眼镜却还戴在他的脸上,方老师的举动唤醒了中国人民的尊严,最后大家一样逃了出去。摘不掉的眼镜,就是摘不掉的尊严。
一个人爱国不一定是要当英雄才能表现出来,一个人有了尊严,整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有尊严,就会有和敌人抗战到底的决心,让我们也成为有骨气,忠心于祖国的人吧!
写作思路:梅兰芳蓄须是一篇文章,学了之后需要搞清楚梅兰芳蓄须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根据思想来写就会简单很多。
我想对梅兰芳说:梅先生,你的做法使我觉得我国的爱国人士是多么令人敬仰。就是因为有了许多你这样的人的存在,中国才得以崛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小学生要努力学习本领,将来振兴中华。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字畹华。汉族,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
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练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扩展资料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
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1961年8月8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终年67岁。
我想对梅兰芳说:
梅先生,你的做法使我觉得我国的爱国人士是多么令人敬仰。就是因为有了许多你这样的人的存在,中国才得以崛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小学生要努力学习本领,将来振兴中华。
梅兰芳蓄须的主要内容:
日军占领上海后,梅兰芳杜门谢客,过起了隐居生活。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粉饰太平,妄图把梅兰芳请出来,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东京等地巡回演出,梅兰芳以牙痛为由婉言谢绝。
此后,他不再刮脸了。不几天,就留起了小胡子,对外称自己“上了年纪,嗓子坏了,早已退出舞台”。
扩展资料:
梅兰芳的个人成就:
京剧形成初期,以梅巧玲为代表的一代老前辈艺术家开启了京剧男旦艺术的篇章。梅巧玲开创的梅派艺术,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
到第二代梅派传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钵,良好地继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对梅派艺术的传承功不可没。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
过渡句指的就是在文章当中,起着过渡作用,使得文章在层次分明的同时,更加连贯与通顺的句子,在文章当中,过渡句既可以承接、总结上一段的文字内容,也可以开启、引导出后面要写的文字内容,也就是所说的“承上启下”。
在文章当中,运用过渡这种创作手段,让文章整体能够显得连贯、通顺的同时,这种手段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结构严谨性与语言逻辑的严密性。自然而然地,这一篇文章的可读性与文学艺术性也会很大程度上被提高。
扩展资料;
在文学创作当中,过渡的运用主要表现形式被分为了六个类型,它们分别是:
其一,使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过渡。
其二,在语段当中使用句子的形式来进行过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过渡句。
其三,直接用段落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
其四,选用适当的关联词来用作过渡。
其五,用能够表现时间或空间顺序的词来进行过渡。
其六,用能够表示解释说明的词来进行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