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有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
在古典经济学里,人们不大关注宏观需求只关注宏观供给,著名的萨伊定理一个著名的论断就是,商品生产自有其消费之道,商品在生产的同时也注定了它可以被消费。很好理解,设想在一个很顺畅无摩擦的市场中,一个企业多生产了一单位产品那么买掉后就增加了一单位的货币,这个多出来的货币不管怎么样流通,最后总归会花掉,可能最后买的不是这个商品本身,但其本质上就是这个商品的体现。
你可能对这个过程有很多疑问,这些疑问恰恰就开启了凯恩斯时代。但是当时经济学是普遍公认萨伊定律的,所以人们更关心怎么提高效率(亚当斯密),增加劳动力(重农学派)等。
凯恩斯的贡献就是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萨伊定律,特别是菲利普斯曲线(简单的结论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与通胀的正相关)的证实,为凯恩斯体系提供了实证依据。从凯恩斯开始人们就开始特别注重有效需求。同时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也为需求曲线提供了相当的依据。自此以后经济学正式把需求和供给分开。
所以,需求曲线的依据是
微观经济理论(大概从马歇尔的边际分析开始)和凯恩斯理论体系。
再回到你说的从ISLM模型推需求曲线上。这个过程严格来说是非常不严密的,只能作为考察对IS-LM模型的理解程度。你说的这个情况假设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供给曲线是完全弹性的,说白了就是你增加多少需求我就增加多少供给,同时还存在比如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供给不管什么时刻都保持不变)和供给曲线有弹性(供给随价格上升而上升)的情况。在后两种情况下,价格上升必须考虑供给的适当变化,比如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价格上升,需求最开始可能降低,但这是就会存在有一部分供给不能实现,最终导致价格下降,再回到最开始的水平。
在古典经济学里,人们不大关注宏观需求只关注宏观供给,著名的萨伊定理一个著名的论断就是,商品生产自有其消费之道,商品在生产的同时也注定了它可以被消费。很好理解,设想在一个很顺畅无摩擦的市场中,一个企业多生产了一单位产品那么买掉后就增加了一单位的货币,这个多出来的货币不管怎么样流通,最后总归会花掉,可能最后买的不是这个商品本身,但其本质上就是这个商品的体现。
你可能对这个过程有很多疑问,这些疑问恰恰就开启了凯恩斯时代。但是当时经济学是普遍公认萨伊定律的,所以人们更关心怎么提高效率(亚当斯密),增加劳动力(重农学派)等。
凯恩斯的贡献就是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萨伊定律,特别是菲利普斯曲线(简单的结论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与通胀的正相关)的证实,为凯恩斯体系提供了实证依据。从凯恩斯开始人们就开始特别注重有效需求。同时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也为需求曲线提供了相当的依据。自此以后经济学正式把需求和供给分开。
所以,需求曲线的依据是
微观经济理论(大概从马歇尔的边际分析开始)和凯恩斯理论体系。
再回到你说的从ISLM模型推需求曲线上。这个过程严格来说是非常不严密的,只能作为考察对IS-LM模型的理解程度。你说的这个情况假设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供给曲线是完全弹性的,说白了就是你增加多少需求我就增加多少供给,同时还存在比如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供给不管什么时刻都保持不变)和供给曲线有弹性(供给随价格上升而上升)的情况。在后两种情况下,价格上升必须考虑供给的适当变化,比如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价格上升,需求最开始可能降低,但这是就会存在有一部分供给不能实现,最终导致价格下降,再回到最开始的水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