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攻占苏联,是德国的最后目标?

 我来答
象牙塔学业规划指导
优质答主

2020-04-28 · 专注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指导高考志愿填报
象牙塔学业规划指导
采纳数:112 获赞数:87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941春,德国放弃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开始入侵苏联。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世界各大国联合起来与之作战,掀起了一场世界大战。那么,德国元首有称霸全球,挑起世界大战的野心吗?答案是,没有,而且是从来没有。

一是,亲历过一战的德国元首,十分清楚凭借德国的资源,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在下一场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他只希望打败宿敌法国,在苏联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实现德意志民族的辉煌。这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得很清楚。



也就是说,德国没有能力与英、美、法、苏等大国同时为敌。这也就决定了在他的战争计划中,并不是一下子对所有国家开战,而是逐步的进行,最多也就是一个征服欧洲的计划。进攻非洲和巴尔干地区,更多的是遏制英国和苏联的手段。

二是,征服世界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海上力量,这对德国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拥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德国在一战中是有过惨痛教训的。二战前其海军发展相对滞后,连战胜英国海军的信心都没有,能说他有征服世界的野心吗?



更何况,德国发动的战争虽然不断,但始终保持“短平快”的程度,一次只针对一个目标,休整一段时间,再发动下一场。说白了,德军是一支没有后备力量的军队,只能进行有限的局部战争,直到在苏德战场上形成劣势,才进行全国总动员。

尽管没有挑起世界大战的野心,但其称霸欧洲的想法还是强烈的。眼下的苏联就是最后的目标,那里不仅有煤、石油、小麦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还能打破英国海军封锁造成的不足。从此,彻底实现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不再依赖进口。



当然,两国的价值观有很大不同,作为意识形态上的对手,德国不可能与咄咄逼人的红色苏联长期保持和平,这种矛盾是不可能调和的。说得难听点,谁看谁都不顺眼,打仗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既然是打,就要趁德国强大的时候早打。

此时,正是攻打苏联的好时机。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得苏联避免了过早的拖入战争,同样也给了德国全心进攻法国,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从而在一年的时间里,横扫整个西欧。随着法国投降,德军移师东线的动作,更彰显了德国元首进攻苏联的迫不及待。



首先,苏联国内的矛盾重重,许多不同政见者得到了清理,特别是苏军中、高级指挥员大多离开了工作岗位,新提拔上来的新军官大都没有参加过实战,以及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这对苏军的实力是极大地削弱,“只需一次重击,便导致其崩溃”。

其次,“冬季战争”,暴露其战斗力极差。苏联为了征服人口只有400多万的小国芬兰,出动了54万大军,却连遭败绩。尽管芬兰最终被迫让步,但以损失2.6万人,换取了苏军损失70万人的战果,虽败犹荣。也更加坚定了其入侵苏联的决心。



更让他迫不及待的是,苏联统帅利用德国有求于己,不断地狮子大开口。波兰亡国,几乎兵不血刃的苏联得到的实惠,居然比德国还多;法国投降又立刻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尽管这些都是《条约》中秘密条款的一部分,但趁火打劫的味道更浓。

在苏联统帅看来,尽管法国投降,但英国的坚决抵抗,成功的牵制了德军,他要利用这个机会,竭尽所能地进行扩张,并且对巴尔干半岛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在边境开始部署部队,目的很明确,就是防范德国的入侵。



苏联的“过分”要求,彻底让德国元首下定决心,趁德军实力优于苏军的情况下,“先下手为强”。英国的问题,完全可以先放一放,一个孤岛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动作,对德军行动构不成多大威胁。这也是德国放弃“海狮计划”,进攻苏联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德国在二战中并没有挑起世界大战的想法,而是在欧洲建立一个不惧怕英国海军封锁的,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欧洲大陆经济体,最多只能是在欧洲称霸。这其中,自然包括消灭与德国世仇的法国,将英国的势力赶出欧洲。



更关键的是,德国需要乌克兰的小麦和高加索的石油,而这些战略目标都必须打败苏联才能实现,这也是出于为德国拓展所谓的“生存空间”,将苏联作为德国的殖民地。说白了,两国必有一仗,而从此德国开始走下神坛。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