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有“闰年”“闰月”之说,一般是如何计算的呢?
对于闰年来说,一般的计算按照年份是否是4的倍数来算,而对于闰月来说,则是根据民间的大小节气推算添置闰月。无论是闰年还是闰月,它们产生的核心都在于与回归年进行协调平衡。
一、闰年产生的原因与计算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而我们每年所过的平年是365天。所以经过了四年,我们公历的年就会比真正的回归年少了一天。于是为了协调公历与回归年的天数,所以每四年在二月末加一天,使当年的长度变成366天,这一年就叫做闰年。闰年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普通闰年指的是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且不是100的倍数的年份,比如2020年。世纪闰年指的是公历年份为400的倍数的年份,如2000年。
二、闰月产生的原因闰月产生的原因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的矛盾。在传统的中国,很多人都喜欢用传统历法,也就是农历。农历则是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变化而制定的,每个月平均为29天,12个朔望月为354或355天,与阳历回归年相差11天。所以每三年的时间,回归年与农历就会相差一个月。于是为了与回归年保持平衡,人们就会加入一个月份,也就是闰月。
三、闰月的推算在民间,农历闰月可采用19年加7个闰月的方法计算,即19年7闰法。现行的置闰方法是,在两个冬至之间,如果只有12个月,则不至闰月,如果有13个月,则置闰月。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计算,当出现第1个没有中气的月份时,这个月就是闰月。例如,2006年农历7月之后的1个月里,只有1个节气而没有中气,所以置闰7月。
亲爱的同学们,闰年和闰月,你们听明白了吗?
闰月的计算方法: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那么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为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