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长期以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期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积极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礼仪启蒙教育应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起点要低,训练要实,方法要灵活多样。
应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因为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反复性的工作,让孩子长期生活在讲究文明礼仪的环境中,使礼仪教育得以延续和进一步加强。
幼儿时期正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概括而言,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
用餐礼仪主要要求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
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礼仪重要性
把礼仪培养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
因为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
一方面,礼仪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为了推进和创新幼儿园德育工作,更是提高幼儿文明礼仪素养、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的需要。另一方面,礼仪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文明程度的高低决定社会的进步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要求日益满足的同时对精神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交往空间。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的成功。文明礼仪不仅影响个人未来的发展,同时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阶段的优势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世界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期在2岁半~6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这个阶段可以收到最佳效果。
三、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阶段的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3~6岁的幼儿好玩、好奇、好问、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应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将礼仪意识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让幼儿在具体的交往中体验感触文明的世界,理解礼仪的重要性,学会礼仪行为。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1.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 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成为重要途径之一。幼儿为了让游戏能顺利进行,在与同伴、材料互动时乐意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某一个具体角色的扮演可将抽象的礼仪知识化为具体的可模仿的行动规范,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与学习。如,在游戏中将抽象的“接人待物有礼貌”具体化为“双手接物”、“面带微笑”,会使用“请” 等具体要求,更利于幼儿理解和学习。
2. 通过礼仪主题宣传周和教育实践活动,使幼儿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小天使”。将礼仪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幼儿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幼儿园可通过主题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如,开展“尊师周”、“亲情周”、“关爱周”、“感恩周” 等活动,形成“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 的良好园风,可让幼儿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示范窗口。如,通过让幼儿去养老院关爱老人,母亲节给自己的妈妈制作小礼物等,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培养“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良好品质。
3. 利用墙饰、区角等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1)充分利用地面、空间(空中) 和墙壁立体悬挂、张贴文明礼仪格言和图片,开辟“礼仪提示墙”,将阶段性礼仪教育主题呈现出来。例如,将微笑、排队等待等礼仪行为用画个笑脸等形式表现,激发幼儿对礼仪环境的钟爱和亲切感。(2)将区域中的活动规则与礼仪相结合。在制定区域活动规则时,教师可指导幼儿根据礼仪要求来制定,因为幼儿参与制定的规则,通常认可度很高,继而在活动中能更好地遵守和坚持。 (3)创立家园联系礼仪专栏 。一方面要求家长要按照礼仪行为做好榜样,另一方面幼儿在园学到的礼仪知识通过“家园联系礼仪专栏”及时告知家长,以便家长能配合幼儿园对幼儿日常的礼仪行为进行监督和督促。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仅仅依靠幼儿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家庭和社区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效果,让幼儿成为有气质、有气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良好的礼仪教育能促进孩子独立性及自信心的培养,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处事方面也会表现出色,并且良好的素质可以给他带来很多的发展机会。
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也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从而有更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如果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的活动圈的时候就会有礼貌的征求别人意见,有研究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
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情绪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极大的影响,良好的礼仪可以帮助孩子控制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良好的家庭礼仪教育有利于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知礼节,懂礼仪。那么,日常生活中又可以怎样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
01
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
从父母自身做起,因为孩子的礼貌语言、礼貌行为都是来自对成人的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感染和熏陶着孩子。如果家长平常都不用“礼貌”去要求自己的言行,反而告诉孩子要讲礼貌,这确实有点强人所难。这也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言教不如身教”。
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有爸爸妈妈做榜样,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如果家里老人太宠孩子,家长可以和老人沟通,告诉老人宠爱孩子的坏处,要有理智的爱孩子,相信老人会支持年轻父母的教育方法,做到孝敬老人,不说粗语,以身作则。
02
引导孩子学会待客礼仪
家里来客人时,父母可以试着让孩子学会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注重礼貌待客。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动亲切问好;拿出点心、水果等热情招呼客人吃;当大人谈话时,孩子们应该注意插话礼数;共同进餐的人入席后才能进食;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再来。
03
教会孩子基本的社会公共礼仪
经常听到对个别孩子缺少文明礼貌行为的责怪声,在一些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随手乱扔废垃圾,到处涂鸦,公共汽车上乱挤,电影院吵闹等不良行为。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父母带孩子到公共场合时,可引导孩子学会与人礼貌交往,比如,不要大声喧哗;买东西需要排队,不乱挤;乘车时遇到老弱病残人士以及孕妇和抱小孩的人,要学会主动让座;无意中做了冒犯别人的动作,要及时主动道歉等等。
文明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有自尊的孩子会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在说话时往往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因此,父母在生活中也要做到尊重孩子。而父母之间相互的尊重,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好的影响。
04
重视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也是礼仪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分部,敬老是传统美德,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做好示范,先给长辈盛饭。吃饭时,教会孩子正确拿碗筷和吃饭时的坐姿,用餐时的仪态也很重要,不可狼吞虎咽。不能让孩子为了挑自己喜欢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盘中翻来翻去,这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也会显得自私。提醒孩子吃饭时不可以玩玩具和随意走动,最重要的是,要珍惜食物不要剩饭。
小茉家亲子餐厅是由茉茉爱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携手优漫卡通卫视共同打造的亲子餐饮品牌。多年来,公司凭借先进的经营理念,创新的经营模式,完善的品牌授权制度及贴心的售后服务,迅速发展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小茉家亲子餐厅专注于亲子餐饮开拓与探索,将亲子餐饮、亲子烘焙、生日派对、亲子阅读、儿童游乐等核心板块融为一体,打造多元化、一站式体验的儿童中心。一直以来,小茉家以尊重孩子、制造快乐、表达爱意、传递幸福为经营理念。坚持美味、健康、创新、乐趣、品质的服务理念,以期带给更多的中国儿童健康与快乐,帮助中国家庭树立正确亲子理念和家庭观念。
品牌理念:
我们的理念:尊重孩子、制造快乐、表达爱意、传递幸福
我们的坚持:美味、健康、创新、乐趣、品质、服务
我们的愿景:带给更多的中国儿童健康与快乐,帮助中国家庭树立正确亲子理念和家庭观念
05
鼓励孩子的礼貌行为
要让孩子能够学会礼貌待人,平时的肯定和鼓励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因为自己的礼貌行为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肯定,孩子自身也会有满足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礼貌行为。
有礼貌的孩子到哪儿都不会被讨厌,也会有很多朋友。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面,适时地给予孩子礼貌方面的表扬和鼓励十分重要,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快乐。这种方式也间接培养了孩子懂礼貌的习惯,有利于孩子形成自信、开朗和活泼的性格。
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因此,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也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教育孩子的同时,爸爸妈妈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真正知礼节,懂礼貌。
所谓儿童礼仪教育,主要是对儿童仪表、课堂纪律礼仪、家庭礼仪、待人接物礼仪等教育指导,其是对儿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道德教育活动。它是儿童思想道德水平与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通过将国学礼仪带入儿童礼仪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儿童礼仪的教育。
二、礼仪教育在儿童教育活动中的实践表现
(一)经过礼仪教育的儿童。经过深度访谈与调查报告,分班教学后上经过儿童礼仪教育的学生,其具有良好的利益行为,能够正确熟练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谢谢”“没关系”“你好”等。其次,学生的行为得到了规范,经过礼仪教育时间比较长的儿童,能够做到保护环境卫生,主动将垃圾放入到垃圾箱内,特别是在上下楼梯时,能够互相谦让,在外出的时间活动中,可以自觉进行排队,井然有序地进行集体活动。总之,经过礼仪教育的儿童,在学校养成了互相团结、关心的好品德,能够和其他学生和谐共处,做错时能主动承认错误。在家里做到了不撒娇、不任性,主动帮助父母进行家务活的劳动,能够与邻居和谐共处,并得到老师与父母的在赞扬与认可。(二)未经过礼仪教育的儿童。经过深度访谈与调查报告,分班教学后上未经过儿童礼仪教育的学生,其行为习惯没有得到正确的约束,通常在教育活动中,难以控制自身的行为,甚至还会出现骂人的现象。其次,由于儿童的自制力比较若,未经过礼仪教育的儿童,课堂表现虽然活跃,但是难以服从老师的安排。在课后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小摩擦,影响班级的和平共处与团结。总之,未经过礼仪教育的儿童,在学校实践活动中难以管理,当出现问题时,会隐瞒或推卸自己的错误,甚至还会造成撒谎的现象。在家里表现的比较任性,时不时发生调皮捣蛋的现象,不能与邻居和谐共处。儿童的种种表现,会让老师进行批评与教育,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其未来的成长[1]。
三、礼仪教育在儿童教育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弘扬传统文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就开始重视学生的礼仪培养。儿童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其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继承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儿童的礼仪教育,一是把传统美德内化成学生内在的素质,二是促进美德的广泛传播。因此,对儿童的礼仪教育,要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进而满足弘扬传统文明的需要。(二)推进了素质教育。随着教育体质的改革,对于我国儿童的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儿童与家庭、社区进行有效的联系,推进儿童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让学生正确处理好家庭与社区之间存在的关系,使每个儿童能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这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远离不文明的行为习惯,从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重视儿童礼仪的教育,是现代社会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要做的事。(三)维护了家庭社会的和谐。儿童作为家庭成员,其行为习惯的教育,通过老师与父母的教育,可以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而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下成长,有利于其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相反则不会形成。另一方面,儿童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儿童能够与邻居和谐共处,有利于孩子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进而监督和纠正了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这满足了儿童的发展需要,对维护家庭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2]。现代社会好多家庭都会出国旅游,每个人的个人形象都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因此礼仪教育应从小抓起。
综上所述,礼仪教育在儿童教育活动中的实践意义,需要我们了解儿童礼仪的教育内涵,根据儿童礼仪在家长、老师、邻居等方面的表现,知道儿童是否经过礼仪教育,将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儿童的礼仪教育
世界最着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2.5岁—6岁。在幼儿期开展礼仪、品格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同时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良好的品格及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现在的青少年、成人因为从小没有人教他们学会尊重别人,没有教他们做错事要说对不起,没有人教他们在别人做错事时要学会宽容,结果每年都有近百万人因此被关进牢房,被判几年,几十年甚至被执行死刑。同样有近百万人被伤害,有的甚至致残,乃至死亡。礼仪教育是让每个孩子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不会去伤害别人,不会被伤害,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会被他人尊重。
最具显效性
家长总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因此希望一进入幼儿园就能学到英语、数学、识字、画画、舞蹈等等,甚至让孩子报很多的特色班,但是上海外国语学院一个博士生导师专门做了一个课题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同等智商下幼儿园、小学开始学外语的孩子和初中学外语的孩子到了大学二年级,他们的英语水平几乎就一样了。而良好的礼仪、品格是人一生成功的基础,是人之初的必修课。礼仪、品格教育最适宜在幼儿园开展,良好的礼仪教育不仅能够使家庭受益,更是会让孩子进入社会后不会被不良因素影响。礼仪会成为幼儿园园的办园特色,也会使教师的面貌焕然一新,最重要的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让家长更放心。

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的必需性
2、开展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作为国务院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对中国教育的问题充满危机感,起因是中日两国联合举办了一次夏令营,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负重远行,都是背十公斤的东西,都是几十公里的路,中国孩子松松垮垮,叫苦不迭,日本孩子纪律严明,咬紧牙关,一直走到头。日本孩子到了露营生活、炒菜、煮粥什么都会,有些中国孩子不会,饿着肚子叫屈,有的家长怕危险,用车把孩子接走,日本家长则鼓励孩子:“你一定能成功。”由此,孙云晓提出:让孩子全面的发展,是他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良好的道德,广泛的兴趣,独立的思想,坚毅的性格,总之要做一个健全的人,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
幼儿礼仪教育的培养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礼仪教育。幼儿的礼仪教育业成为当前众多幼儿园工作的重点,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重视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环境因素对于幼儿成长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人际关系,周围儿童的行为,班级集体心理气氛,教师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要营造良好礼仪教育的物质环境与心理氛围,各班活动室内开辟礼仪教育阵地,定期创设礼仪环境。制定教师、家长礼仪行为规范,引导教师、家长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


3、养成礼仪是社会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六个方面的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礼仪秉承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这与和谐社会注重社会稳定和公正、提倡团结和互助文明礼仪的良好风尚、追求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是完全吻合的。
4、注重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之中
幼儿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随人、随事、随时、随地进行随机教育。从晨间接待学习礼貌用语,在真实生活的情境中为孩子们提供了礼貌交往的机会,教师们充分利用每天点心、午餐等环节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着重从使用餐具礼仪、就餐礼仪、餐后礼仪进行培养,使幼儿逐步形成养成文明进餐习惯。
现在的幼儿生长在一个现代人际礼仪被忽视,温良恭俭让成为另类,社会文明道德水准严重下降的大环境中,这一批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们常常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培养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其目的也就是让幼儿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过程中为日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幼儿时期开展礼仪启蒙教育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幼儿园中都设有专门的礼仪教室和礼仪课,孩子们穿着自己国家的民族服装在精心布置的极富本国特色的礼仪教室来兴趣盎然学习基本礼仪常识。而这也将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