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我来答
升学指导学姐
高粉答主

2021-06-23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6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6万
展开全部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1、直觉行动思维。
孩子主要通过感知来了解世界,用手去摸,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所以一些艳丽的色彩,悦耳的声音,动手操作的玩具更适宜儿童。对于这个特点,一般要利用直观教学的方式去教育儿童,图形,玩具等是利于儿童理解领悟的,而一些大道理反而孩子会听不懂。 

2、孩子的注意力十分短暂。一般3岁为3到5分钟,到了6岁会发展到10钟左右,所以在教授幼儿学习时,要善于吸引幼儿注意力,用儿童化的方式去教学,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让孩子在玩中学。
家长可以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如道理与故事结合,跳绳的时候学学数数,相信孩子会很感兴趣。

3、言传身教的作用巨大,幼儿模仿能力极强,他们具有吸收性心智,会学习外界他们所看到的一切知识,作为家长与幼儿日夜呆在一起,幼儿的言行举止会受家长很大的影响,家长要树立一个好榜样,正确运用奖惩方式,有利于儿童日后的学习与发展。

py23705337ge
高粉答主

2020-10-29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698万
展开全部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广义儿童期:0-18岁)
01
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02
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03
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04
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05
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3-6岁)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
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
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
1、无意学习。(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

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启示:应该让孩子与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课本上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3、不顺序性。(并非一定要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启示:兴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习什么,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学习方式: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
(启示:正确理解学习,学习是个大概念,无所不包,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鼓励孩子多动手。)

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6-12岁)
从三个方面穿插讲的:1、注意力,2、记忆力,3、思维方式

1、注意力:
低年级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四年级以后孩子“有意注意”占优势。
(启示:允许孩子课堂上“没听进去”)
(1)时间:
低年级 连续注意稳定性:5-15分钟
中年级 连续注意稳定性:10-15分钟
高年级 连续注意稳定性:20分钟以上

男孩女孩的差异:一直到初中毕业,男孩都比女孩的注意力低
气质类型的差异:个人气质类型分很多种,其中多血质的相对注意力集中时间要短(经常需要学一会儿就站起来活动活动);黏液质的注意力长些。

(2)注意范围:一开始注意范围狭窄,逐渐扩大
(启示:孩子指着读书会读错也是正常的,计算上的错误也是正常的,和注意范围狭窄有关。)

(3)注意的灵活性:低年级中年级的孩子的注意力灵活性和转移性差(例: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老师讲的内容换了,他还沉浸在前一个内容中)
(启示:了解孩子的特质,尊重和理解孩子,不一味苛责孩子。)

2、记忆力(记忆力水平的发展)
无意识记忆——有目的记忆——机械性记忆——意义记忆(理解记忆)
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方法记忆
(启示:记忆力水平的发展遵循上面的发展规律,请理解孩子)

背课文的方法:
(1)记忆必须有目标(孩子背课文的时候说背过了其实背的磕磕巴巴,是他不知道需要背成什么样,需家长先帮孩子确立背诵的目标)
(2)提高孩子记忆的自信心
(3)学会理解,及时复习
遗忘的规律:从学习完那一刻就开始遗忘——需每天及时复习当天的内容。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如:利用短时记忆滚动形成长时记忆、分散复习、150%过度学习法(如果你用了一小时背过,那你就多延长半小时的背诵,那就会记得很牢)
一个背课文的方法分享:放学回来先读1-2遍,然后写其它作业,中间再读1-2遍,再做其它事情,吃饭前再读一两遍,饭后可以有段时间集中背上5-10分钟,把它背的差不多,放那里,睡前再读一两遍,第二天早上会发现背的很熟。

女孩在阅读、语言、书写方面有优势,男孩在整个小学到中学,这方面比女孩要弱些。

3、思维方式
6-7岁:具体形象思维;四年级(10岁左右):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过渡;五六年级: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过渡(但仍有形象思维并存)

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特点
(11或13岁开始)
少年阶段:生理和心理巨变的时期,心理的发展比生理慢,身心发展不均衡导致孩子的矛盾、逆反。

(启示: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让孩子进行体育运动,但是不要过量。家里布置整洁,在家里打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孩子正处于矛盾期,心里很乱,家里再很乱、父母吵架等,很容易引起孩子更乱)

1、自我意识开始——把所有人假想成观众,认为所有人都在看自己,把自己的情绪放大,反复思考有关“我”的问题。

2、独立意识增强——要求自由。

3、开始出现反抗期——对一切外部事物毫无判断的进行拒绝和反抗。
反抗的心理目的:是要在一切人心里树立他高大的形象。

有的孩子为了树立自己高大的形象,有的孩子为了掩饰自己的软弱,有的孩子为了寻求关注。

反抗期后期出现泛化性和迁移性,如对这件事情这个东西看不顺眼,会迁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对妈妈有意见,爸爸来说也会有意见。

孩子这时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期(对新闻或其它事物评论的头头是道,像个大人,但可能一转身就蹦蹦跳跳的走了,像个孩子。)
(启示: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反抗,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青春期的人际关系:不大一群人在一起玩了,开始有闺蜜,尤其是女孩。

当孩子因为人际关系而苦恼时,家长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站在孩子的身边陪伴孩子,让孩子负面的情绪宣泄出来。

教育就这样简单,就是理解和陪伴。
孩子和父母亲子关系的变化:孩子在五六年级开始逐渐脱离父母

亲子关系阶段:10岁以前:孩子依赖父母;10-20岁,孩子轻视父母;30岁,孩子慢慢理解父母;40岁,孩子真正理解父母。
(启示:家长要学会等待,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润楠广告工作室
2020-10-29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455万
展开全部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解决了幼儿希望能像周围成人那样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之间形成矛盾。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 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去买菜、妈妈给孩子喂饭、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去公园等,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语言,又使得幼儿心情愉快。在《我找到了小猫》游戏中,幼儿扮成各种小动物,帮助猫妈妈找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动物”将在不同地点找到的小猫送到家里,并高兴地告诉猫妈妈自己是在哪里找到小猫的。当猫妈妈对“小动物”表示感谢时,“小动物”愉快地表示不用谢。它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和礼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活动中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在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高粉答主

2020-10-29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万
采纳率:57%
帮助的人:1043万
展开全部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01
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02
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03
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04
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05
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知诗颖m
2020-10-29 · TA获得超过63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8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24.9万
展开全部
1、生长发育速度的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生长发育的顺序规律是从头到脚,从中轴到边缘;身体系统成熟的顺序规律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2、幼儿的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从具体形象为主,慢慢向抽象逻辑发展;幼儿的情绪由无意、易变、外露到稳定和有意地控制发展。

3、幼儿生理上的发展和成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心理发展。当某种生理机能达到成熟水平时,相应的心理能力也会迅速发展起来。
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幼儿期的身心健康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身心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健康教育是维护健康的必由之路,健康教育系统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冒险,常常喜欢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当自己身处危险之中时,也不能清楚地预见其行为的后果,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而老师应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在意,进行随机教育。
对于幼儿已造成的伤害,老师可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更有说服力。
  老师可以教导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这样减少幼儿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养成吃饭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等。吃饭时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吃骨头和鱼时,能把小骨头和小刺挑出来免受咽喉之痛。饭前便后会自己洗手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减少了细菌对身体的侵害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