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诸子百家时期阴阳家与道家有何不同?

 我来答
老张教育新思享
优质答主

2020-09-09 · 皖蒙城县双涧中学中小学教师张雷
老张教育新思享
采纳数:93 获赞数:952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其思想文化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老子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崇尚贵虚守雌、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底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底气概。”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的核心思想是“道”。强调“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并且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

老子的哲学思想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是老子看不到转化的条件,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之中。庄子的思想体系中,除了“道”,还强调“齐物”和“逍遥”的思想。

总体说来,道家无为而无不为,道法自然,代表了当时社会的隐士派。

“阴阳五行,相辅相成,相生相离,去一不可存焉”。两千多年前的华夏大地上,一群特立独行的人发出了这样的呐喊声。

而他们,就是阴阳学家,一群渴望利用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理论对宇宙构成、万物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的伟大哲学人士。他们的研究内容不仅构成了华夏几千年来的哲学体系基石,而且更是成为华夏子孙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逻辑思维之一。

可以说,阴阳家,是中国东周战国中期主要学派之一。以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为宗旨,故名阴阳家,又称“阴阳五行家”或“五行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战国末期齐国的邹衍。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汉族,战国末期齐国人。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 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郝庄村。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著有《邹子》一书,《永乐大典》等将其列入道家部。《绛云楼书目》子部道家类《邹子》不著卷数。

邹衍生活的年代是在中国历史的战国时期,是道家代表人物、五行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阴阳家的创始人。

邹衍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七个国家之间连年征战,百姓生活在战乱之中,十分艰难。邹衍在战国大约活到了七十岁,在当时已经算是高寿了。

邹衍原是齐国人,齐宣王在位的时候,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后来齐闵王即位,邹衍无法容忍齐闵王,所以没有在齐国任职,反而是燕国的燕昭王对邹衍礼遇有加,据说还曾经亲自拿着扫帚为他扫地,就怕灰尘落到了他的身上,于是邹衍就在燕国从事。

邹衍在燕国如鱼得水,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但是好景不长,燕昭王去世,新上任的燕惠王对邹衍并不看重,于是邹衍就回到了齐国。当时的齐国是齐襄王在位,十分地强盛。邹衍的记载在燕赵之战之后就没有了,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哪里,后来又做了什么。对于邹衍的出生年月,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根据推断,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24年,去世于公元前250年,享年约70多。在齐宣王时期,邹衍就学于下学宫,至于邹衍学了什么,司马迁有很深刻的认识。

邹衍是我国战国时期十分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了道家的思想,同时加上了自己的想法,提出了五行的说法,同时在各国之间游学讲座,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后世也对邹衍的学说十分认同,比如东方朔、董仲舒、诸葛亮等人都曾经学习过邹衍的学说,并且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他们的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邹衍最大的成就是提出了五行、五德终始说还有大九州理论。所谓的“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

而阴阳本指事物两种相互对立的方面,“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传》),庄子将之定义为气所包含的矛盾对立要素,“阴阳,气之大者也”(《庄子·则阳》)。阴阳家则把阴阳矛盾作用引起的变化推演至神秘化,“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比如如今我们熟知的“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平衡”,便是出自于他们的研究结果。

由此可见阴阳学家是多么的杰出,而在战国末期,阴阳学家也的确凭借其独特而深具魅力的理论博得众人所爱,成为诸子百家中前三的代表学派。

并且在秦始皇一统全国之后,亦是信奉五行学说,使得阴阳学家到达了新的高度,而后世王朝也皆延续此说。那么说到这里,按理说,阴阳学家应该会一直繁盛延续下去才对呀。

但实际情况大家都是知道的,我们大部分人除了能说出几句“五行相生相克”以外,对阴阳学家的其它内容,可谓一无所知。而纵观汉朝以后,也几乎未曾听闻历史上有哪些著名阴阳学家闻名于世。

这说明,阴阳学家并未流传下来。确实,阴阳学家在战国末期经历了一个高峰过后,很快便在西汉中期灭绝了。

阴阳学说内容甚广,有对立统一、同性相斥、异性相斥、消长转化等,细分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与佛家“四大”之理贯通:木对应风,火对应火,土对应地,水对应水。五行之金有坚硬、肃降、收敛之意,对应“空”,地水火风四大能变化,本有“空”在起作用,故也可谓“五大”。五行之金,正合“空性”如“金刚之固”,能息一切,又能生水,水即流动之念。

“河图”中“天一生水”,天,乾金也,乾为天,为阳卦,为动,为天行健,为动能也。天为乾金生水,水为坎卦,坎卦外阴内阳,由纯阴之静卦“坤卦”中间阴爻一变为阳。坤卦为静,中间一动而为坎水,坎卦为阳。此乾金生水,则乾对应“空”、坤对应“有”,五行金对应“空”之理明矣。

阴阳家和合神仙家在战国时盛行于齐燕一带,齐国是当时道家学派的大本营之一,有诸多道家高人曾在稷下学社执教,阴阳家从诞生开始就是道家支脉,在几百年的发展后阴阳家又融回道教。

儒学精英董仲舒便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便将阴阳学家的五行理论吸纳到了儒学之中,成为皇帝权力来自于天的有力支持点。

而这也是阴阳学家在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段时光,有利于统治者的内容被统治者拿去,剩下的内容便被无情的抛弃掉了。

阴阳学家消失了吗?作为一种单独的学派,它确实可以说消失了,但作为一种学说,却不能够说其消失了。

因为它早已融入到了百家之中,儒家吸纳了其五行之说,用来维护封建君王的统治。而它的阴阳之说也早已与道家的阴阳相互融合,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阴阳。包括在医学、天文、历法领域等等,这些实际上都有着阴阳学家的影子。

可以说,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出现时间不同、研究者追寻的旨趣不同,然后是两者的流长迥异。联系则在于,象中国所有可以持续流传下来的文化一样,道家有吸收融合阴阳家的某些看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矛盾的观点来解释世界。

事实上,一种理论如果成为系统,然后再被世人接受,需要的不是清晰,而是无解,和虚幻,道家从此可以从理论上站住脚,并流传下来,甚至是后来传入我国的佛教也受到了本土道家思想的影响,然后是二者互相吸取理论精华,并各自发展。

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的变革与动荡,学问从庙堂流向民间,理性精神的萌生,共同造就这场知识与思想的爆炸。放眼全球,同时代的古印度诞生了佛陀,古希腊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个大神扎堆的时代,被现代学者称为“轴心时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