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孩子是怎样被培养出来的?

 我来答
狂人横刀向天笑
2020-12-25 · TA获得超过29.3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4.6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6431万
展开全部

问题孩子是怎样被培养出来的?

一、跟孩子“假客套”

当孩子在吃东西的时候,很多家长就会问他:“宝宝你在吃什么,让妈妈也尝一口吧!”

这时如果孩子愿意去分享食物,家长就一定要果断地接受并吃下去,但是有些家长只是为了逗孩子或者测试他的反应,就说:“妈妈逗你呢,你自己吃吧。”

这样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把愿意主动分享的好习惯,理解为是假客套。

一旦当孩子在幼儿园进行真的分享环节时,他会因此而大哭,因为他所理解的“分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所以家长一定不要这样“逗”孩子。

二、饭桌上让孩子第一个吃饭

在饭桌上,很多家长会不顾及有长辈在场,让孩子先动筷子。

哪怕只是一只烧鸡,也要把鸡腿这样“最好”的部分留给孩子,而且只要是孩子喜欢吃的菜就无限地给他夹,丝毫不顾及别人的眼光。

这样会让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长大后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好东西都应该留给他,一旦稍有不遂心愿就会不高兴、发脾气。

这样的孩子,以后走向工作岗位,也会被人排挤。

所以家长要从小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会他正确的餐桌礼仪,并让他知道他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三、对于孩子物质上的要求有求必应

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所以对他提出的物质要求通常都是有求必应,以补偿自己对孩子的亏欠。

但是这样长大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会体谅父母挣钱的辛苦,而是把这些当作理所当然。一旦父母对他的要求说“不”,他就会愤怒,甚至怨恨父母。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比物质上的满足重要的多,所以家长与其给孩子买买买,不如抽出些时间多陪陪他。

四、不让孩子做家务

很多家长总是以不耽误孩子学习为由或者怕累着孩子,不让他参与家务劳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有义务进行家庭劳动。

如果他整天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又怎么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而且这种溺爱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变成不知感恩、不心疼父母的“白眼狼”。

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适当地给他分配一些家务活,让他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五、帮孩子解决所有问题

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困难,家长就立刻冲上去替他解决,而不是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养成喜欢逃避问题、过于依赖家长的习惯。

事实上,家长不仅不应该替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反而还要有意识地锻炼他独自面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在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反而会变得更加强大。

要知道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家长造成的,如果家长不纠正自己错误的养育方式,只会让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W无情冷血

2020-12-25 · TA获得超过641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737万
展开全部

古语说的好,无规律不成方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规矩是少不了的,毕竟未经世事的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如果少了规矩,可能会剑走偏锋。在规矩这一块,最典型的就是郭麒麟的家庭。都知道,郭麒麟的父亲郭德纲对郭麒麟的教育方式十分苛刻。小时候郭麒麟经常被父亲当着客人的面教训,家里有客人时,客人在餐桌上吃饭,郭麒麟独自抱着碗在台阶上吃着自己不喜欢的菜。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就连郭麒麟自己也说过,是他成就了父亲的教育方式。试想一下,一个孩子,对家庭的感受只有严肃和恐惧,那么长大后的他又怎样去学会爱呢。

太过严肃的教育方式不可取,太过溺爱的教育方式更不可取。都说现在年轻人压力大,生了孩子都交给老人带。而隔背的老人对孩子可谓是宠上天,打不得,骂不得,经常有孩子犯了错,老人拼命护着孩子,哪怕孩子过分到连自己外公外婆都打骂的时候,还是不得醒悟,只会用一句他还小,等长大了就懂事了来搪塞别人和自己。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大过于天,长大以后只会做出更过分的举动,那时候后悔也来不及。

真正好的教育方式,没有一个具体定义,不同性格的孩子也适合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可以肯定,太过极端肯定是不好,父母最好与孩子成为朋友关系,在相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定义框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壹壹吖2
2020-12-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37
展开全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一直深信这句话。那么问题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显然与父母有脱不开的关系。

1.家庭缺少温暖

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动手,互相谩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多数性格都是暴躁的,因为从小他看见的都是暴力的事情。

2.父母不懂得赞扬

父母是那种特别强势的,与孩子观点不一致时,总是否定孩子,当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往往也等不到一句赞扬,这会造成孩子没有信心,他会感觉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从来不被认可。

3.在孩子的面前诉苦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但是父母总跟孩子诉苦,比入,我们家生活困难,我们吃不起好的东西,我们这辈子也住不上那么好的房子等等。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并且影响一生。

当然,造成问题孩子的因素并不仅仅只是上面三点,作为父母,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快乐的童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ec87874
高能答主

2020-12-25 ·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549万
展开全部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孩子不仅仅要学的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品格培养。

  根据台湾研究,其历年高考状元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极少,09年大陆热炒调查过去30年高考状元,其结果也是如此;与此对应的是我们培养的超常儿童进入大学不适应大学生活,中科大少年班宁铂出家;更为让我们警醒的是是北大清华等顶级高校频频出现学生跳楼自杀的事情,以及让我们触目惊心的马加爵事件等。

  与这一系列事件对应的是高考考了三次才考上大学的俞敏洪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民办教育机构新东方,他班上成绩前几名的学生都在为他工作;另一个高考考了三次才考上杭州师范学院的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并购了雅虎中国——成绩差不代表成就差。

  这一系列的事件折射出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现在很多家长过于重视短期成绩,孩子的分数和排名,对孩子品格的培养不闻不问,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承受压力。很多成功学研究表明对一个人的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智商,甚至不是情商,升学培养。

  兴趣培养会使学生能够沉下心来专研进去,但如果重点不够明确,又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明确的方向,很多好孩子会钻到牛角尖里的。这样的学生运气好的会变成陈景润,去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运气不好会变成孔乙己,专注于茴香豆的“茴”的四种写法。

  所以我们家长都是务实而目标明确的:重点中学,名牌大学。我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中华5000年文化,历来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文化。其实不止大陆如此,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比大陆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形成了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东方文化。兴趣培养。

  孩子学习成绩好最大的原因是孩子是否喜欢这门功课。

  具体包含以下原因:喜欢这个老师,喜欢课堂氛围,喜欢被表扬,喜欢激励制度(积分卡),喜欢同学,喜欢课堂上的某个故事......有时候孩子进步是很偶然的,老师的一个眼神,家长的一句不经意的鼓励改变了孩子的一生。这就是兴趣培养的巨大魅力,好孩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喜欢,愿意没日没夜投入去专研出来的。学而思的辅导班一周只有3个小时,只能给学生培养兴趣和明确重点,大量的提升是需要学生自己喜欢,愿意花功夫才行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1-01-11
展开全部

“妈妈,我想要你给我放动画片是因为我怕爸爸找不着消防动画片”

“妈妈,我要奶奶站这里是因为公交车是在这里停的”

最近多多在表达他的要求的时候,总是能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欣喜万分,要知道他以前的话风都是这样的:

“我不要爸爸给我放动画片,我就要妈妈给我放动画片”

“我不要奶奶站那里,我就要奶奶站这里“

听着就很不可理喻,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还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是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以及直觉思维的特点导致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各种事情和经历,而且他们认为并相信别人的观点、想法和情绪体验和自己都是一样的。同时他们又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毫无理由、固执的要求常常会招到家长的反对和拒绝,家长的反对必然导致孩子的哭闹。解决这样的冲突并最终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了解问题所在,然后鼓励他们提供解决方案,最后一起评估可能的结果。

你的想法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交流想法,提出问题。

当孩子提出看似无理的要求的时候,不要着急说不。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想法被人拒绝了,会不会情绪低落。我们需要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很多时候他们看似无理的行为背后都是美好的愿景。

“我就不让妈妈喝茶”

“我就要把椅子放倒”

有一天,多多死活不让我喝茶。后来了解他是怕我老,因为爷爷那么老他天天喝茶

有一次,多多一定要把椅子放倒,别人坐一下都不行,因为他想让椅子躺下了休息一下。

在知道他真实想法之前,觉得他实在是无理取闹。而了解之后是如此温暖。

而让一个3、4岁的孩子说清楚他们的想法不是很容易的事,特别是我们常常一开口就是为什么,为什么你要把椅子全放倒。这是因为我们认为有果就有因,这些因果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3、4岁的孩子并不是那么好理解的。因为他们还处于直觉思维阶段,他们通过表象而不是推理进行思维,理解因果关系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多多看到爷爷每天都喝茶,所以他就觉得喝茶会老。

所以我通常会换一种说法,

“能告诉妈妈你的想法吗?”

“能告诉妈妈你在做什么吗?”

“能告诉妈妈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如果他自己无法表达清楚,我就帮他描述:

“你把椅子全放倒,因为这样看起来像工地?”

“你把椅子全放倒,因为你想搭一个铁路?”

而这样的讨论,就会让他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描述出来。

最后我会跟他说:

“下次告诉妈妈你的想法好吗?这样妈妈就知道原来你是想让椅子躺下了休息。”

这样坚持了半年,现在他很多时候都会跟我讨论他的想法,而不是直接提需求。




你有什么好主意

想法表达了,也就清楚了问题的根本,接下来就要鼓励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比如还是椅子这件事

我就问他:“多多宝贝想要把椅子放倒让椅子休息,可是妈妈好累想坐一会,那怎么办,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然后他就想了好多办法:“比如妈妈可以坐地板上呀” “可以坐沙发上呀” “等椅子休息好了再坐呀”

当他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后,其实负面情绪也通过这个出口宣泄的差不多,这时候你再跟他说你的想法,常常都能被接受。但是为了鼓励他想办法,只要他的建议合理我都会认可他的解决方法。

而通过自己的思考,他们也会发现自己的一些要求是行不通的。

比如有一次他一定要把贴纸贴在书架后边,可是书架根本就挪不动,我就问他:你有什么好主意没有?他自己想了半天没想出来,最后就不再坚持。




你的好主意好不好?

解决方案提出来了,我们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估,预演下可能的结果,然后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他们如何做选择,也让他们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

评估这些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只讲事实,不能为了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进行吓唬、误导和欺骗。

同时不要过多得指正孩子的观点,这会让他们对自己的想法不那么自信,而孩子只有认可了自己,才会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他们的观点很重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94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