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快乐的读书人》:为何现在的学生读书普遍都不快乐呢?
为何现在的学生读书普遍都不快乐呢?这样先从读书的目的开始说起。
如果书只是为了获得文凭,所有的过程只是不断的刷题,为了成绩而功利的读书,那自然不会快乐。
而且很多学校被升学率压着,老师根本没有精力去和学生深入培养读书的兴趣和真谛。
有这样的困惑,不妨读一读作家刘墉出版的书《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家刘墉 给女儿写的一封封信组成了这本《做个快乐的读书人》,书中亲切自然,足见刘墉和女儿交流中保留一种平和的心态。
他娓娓道来,也让我们这些父母和孩子们,明白如何从书中得到快乐和自我成长。
他引用了孔子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老套的话,他娓娓道来。把,“学”,“习”,“思”分别做的解释。
并且打了实际的比喻,假如一次读了2000页书,那只是做到了“学”。
就算是一辈子读几千万页的书,不去输出,或者使用,书读再多也是无用。
应试教育抹杀人的创造性套用我们很多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老师在学校只教会了模仿和重复,但没有教人如何去思考和创造。
其实思考方法可以模仿,但是创造力是要在启发中自行磨练。
因此,应试教育教会了很多“操作工”,但是教不会有创造力和自我改进能力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到了社会只会按照流程做操作工,却很难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只有那些一直保持自主能力的人,才会敢于挑战权威,不按常理出牌,大学时期就走上创业,站在时代的风口上,被吹到了天上。
因此,读死书的人,大多一生碌碌无为,成为勤劳的螺丝钉,而思维活跃,有自我思考能力的人,才能时常跳出思维定势,成为第一位勇于吃螃蟹的人啊!
小结所以说,如今的孩子天天不开心,一方面归罪与应试教育唯成绩论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把成绩不好的孩子对世界的良好追求都否定了。
另一方面,上升通道变窄,很多家境一般的孩子,还是必须要靠成绩摆脱现状。如此苦行僧的生活,孩子当然过得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