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一直咬自己的羽毛是什么原因?
多半得了啄羽症,营养不良、过敏或是内分泌失调都会引发啄羽症。
啄羽症发生在鹦鹉及家禽身上比较多,在禽类的饲养过程中,经常见到啄羽的情况。禽类出现啄羽后,导致禽类群死亡增加,降低生产性能,对肉鸡来说,由于羽毛不整,还影响到出售,降低经济毕没效益。
扩展资料
啄羽症预防方法:
要完全预防啄羽症其实有一点困难,但是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相信发病的机率便会下降。
一、提供鸟儿适当的活动空间及玩具,给它适度的关怀:
鸟主人不论多忙还是要抽出一段时间陪陪您的爱鸟,不要长期在室内饲养观赏鸟,导致活动量不足而诱发啄羽症。提供玩具(如可以啃咬的木头或纸版),转移他们在啄羽上的注意力,但需要持之以恒。
二、给鸟儿丰富而多样的食物,避免偏食:
平时饲料应该多种多样,不要长期喂单一饲料,尤其是单一的油脂饲料。啄羽症的治疗首先要调整饲料配比,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应的营养素,如增加含硫蛋白质的蛋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同时加喂适量的钙粉,并在笼内放些新鲜水果和蔬菜任其啄食,有助于改变啄羽的恶习。
三、定期驱除内外寄生虫:
发现有体外寄生虫时,应该及时杀灭。多供给水浴、沙浴也能有效地驱除体外寄生虫。如果群养的话,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养殖密度。
四、当发现鸟儿有开始啄羽的现象时,使用止痒药物以避免病情扩大:
当主人发现爱鸟的的啄羽症,最积极的方法便是将病鸟带至专业鸟医院接受药物治疗;对于鹦鹉等比较经常发生啄羽症的鸟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断喙手术,即用电烙铁或烧红的铁丝将喙的尖端烫去一少部分,使啄羽现象得到控制,但断喙以后要注意加强对观赏鸟的护理。
五、针对繁殖期的亲鸟,应及时与雏鸟分开饲养:
对于旁数乱繁殖期的亲鸟,只要及时将雏鸟和亲鸟分开饲养,供给亲鸟足够的营养材料,就可以避免啄羽症的发生了。
参考资料来源运档:百度百科——鹦鹉啄羽症
一、太无聊
这个原因非常常见,对于鹦鹉来说,它们活动好动,如果长时间用脚链拴到站架上或者关到笼子里,就会造成它孤独无所事事。有人说我给它们买了玩具球举搏敬,小秋千给它们解闷,可能最初可以,时间久了就会玩腻了,甚至无聊到把你买的玩具都给咬烂。
当玩具不想玩了,该弄烂的也弄烂了,这时如果它们的注意力放到自己的羽毛上面那就要惨了。一旦让它们盯上自己的羽毛,拔毛计划就拉开了序幕。而且拔毛还不怎么疼,好像又刺激又好玩的样子。
二、情绪变化
开始养鹦鹉相信会拿出很大一部分的时间来陪伴它们,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慢慢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由最初的每天一有时间就陪它们玩,到后来的偶尔和它们玩,最后索性关到笼子里一周也不陪它一次。其实你可能感觉不到什么,因为你在有其它的事情来消耗时间,而对于鹦鹉来说它们的玩伴只有一个,那就是它们银和的主人。
一旦发现主人陪伴自己的时间减少,就会感到自己被抛弃了像是那种失宠的感觉,这时它就会焦虑不安。我们人类在焦虑紧张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动作表现,比如摸头发,比如攥手指等。鹦鹉也是一样,当它们不安的时候也会形成一些习惯,慢慢形成咬自己的羽毛。如果鹦鹉情绪变化较大甚至会出现撞头的现象。
三、发情
有些鹦鹉到了发情期,荷尔蒙激素分泌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变得烦躁不安,也会有拔羽的情况,不过这种原因一旦过了发情时期,这种现象就会改善。
四、陌生环境
对于鹦鹉来说它们的胆子还是比较小的。毕竟身材较小,天敌还多,所以它们生存得非常小心。如果突然给它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比如你养了一只猫或者狗,它们每天都感觉自己正慎的安全受到了威胁,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下也会造成鹦鹉拔毛的情况。
五、生病
一般是出现皮肤病或者有螨虫导致皮肤瘙痒,鹦鹉在挠的时候就会不经意把自己的羽毛拔掉。螨虫一般会在潮湿的环境中滋生,它们是卵生,繁殖能力非常快,夜晚会爬到鹦鹉的皮肤表面吸食血液。幸运的是它们不会寄生在鹦鹉身上,白天就会躲到笼内或者角落处。
鹦鹉在生理上对羽毛的咀嚼或抓扯或许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果仁花生、麦芽和坚果(带壳)被霉菌毒素污染;
2、因为自身的低血钙;
3、因为某些细菌、病毒、真菌的影相;
4、重金属中毒;
5、体外或体蠢弊袭内寄生虫;
6、因为换毛不规律洗澡引起的皮肤干燥发痒。
扩展资料:
鹦鹉的生活习性:,喜欢凑热闹,生来就非常的嘈杂,在繁殖的季节,鹦鹉一般会几十个组成一个群体,喜欢发出刺耳的叫声;平时一般多会聚集在农田,主要觅食一些谷物以及玉米之类的食物,多的时候可能达到上百只这样的数量,一起在地面上觅食。
鹦卜团鹉的带兄个性就是非常的活泼,而且胆子很大,人们近距离的靠近它都不会惊吓到,甚至会近距离的靠近人;鹦鹉其实也有迁移的习性,通常随着季节的轮换会进行迁移,活动地点多半是食物充足的地方,其实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