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宝钗7个故事情节是什么?
1、宝钗入都
薛宝钗和母亲,兄长一起进京备选才人、赞善之职。薛蟠为了躲避甄英莲的官司带宝钗和妈妈去了金陵,薛家在京中原本是有房宅的,怎奈贾母王夫人热情挽留,于是薛宝钗和母兄便以姨娘亲的身份,客居在荣国府的梨香院,与金陵十二钗其他女孩们生活在一起,后元妃省亲,遵照旨意,入住大观园中一处叫蘅芜苑的住所。
2、宝黛钗初会
林黛玉进荣府以后,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贾宝玉。二人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不想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3、宝钗扑蝶
四月二十六这天,薛宝钗在滴翠亭附近赏春扑蝶的场景,表现了宝钗活泼的性格,不料走到滴翠亭边,无意中听到小红、坠儿的谈话,于是宝钗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巧妙脱身。
4、小惠全大体
宝钗照顾弱者的感受。她出色的管理方法“无为而治”把大观园治理得井井有条;她出钱出物为史湘云设东摆螃蟹宴,解决了湘云贫寒、势单却要请客的困难;她照顾命运坎坷的香菱,使香菱免受欺负;她暗中帮助家境贫寒的岫烟,一针一线地为她着想;连猜忌她的林黛玉她都用心教导,使黛玉都不禁对她“心下暗服”。
5、抽花签
众钗夜宴抽花签,宝钗抽到的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则抽到芙蓉花签,上有“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显示了钗黛二者命运同悲(杯)。
6、宝钗出闺
大轿从大门进来,家里细乐迎出去,十二对宫灯排着进来,倒也新鲜雅致。傧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玉见喜娘披着红,扶着新人,蒙着盖头。傧相喝礼,拜了天地。请出贾母受了四拜,后请贾政夫妇等登堂,行礼毕,送入洞房。
7、独守空闺
由于宝钗贤淑明达,博得贾母与王夫人的欢心,终与宝玉结成“金玉良缘”。然贾宝玉婚后不久出家,她成为一个年轻的孀妇。(程高本续)
薛宝钗家庭出身
薛宝钗(宝玉的姨姊)出生在金陵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这薛家乃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共八房分。在“护官符”上,薛家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说法,形容其有百万家资,巨富无比。
薛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又有一大两岁的兄长,名为薛蟠(宝玉的姨兄)。当日有她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乃至其才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那薛家虽本是书香继世之家,自薛父死后,薛姨妈怜薛蟠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以致老大无成。
薛蟠赖祖父之旧情分,在户部挂名行商,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其余一切经济事务一切不管,仍由管家仆人等操办之。宝钗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她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薛宝钗和母亲,兄长一起进京备选才人、赞善之职。薛蟠为了躲避甄英莲的官司带宝钗和妈妈去了金陵,薛家在京中原本是有房宅的,怎奈贾母王夫人热情挽留,于是薛宝钗和母兄便以姨娘亲的身份,客居在荣国府的梨香院,与金陵十二钗其他女孩们生活在一起,后元妃省亲,遵照旨意,入住大观园中一处叫蘅芜苑的住所。
2、宝黛钗初会
林黛玉进荣府以后,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贾宝玉。二人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不想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3、宝钗扑蝶
四月二十六这天,薛宝钗在滴翠亭附近赏春扑蝶的场景,表现了宝钗活泼的性格,不料走到滴翠亭边,无意中听到小红、坠儿的谈话,于是宝钗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巧妙脱身。
4、小惠全大体
宝钗照顾弱者的感受。她出色的管理方法“无为而治”把大观园治理得井井有条;她出钱出物为史湘云设东摆螃蟹宴,解决了湘云贫寒、势单却要请客的困难;她照顾命运坎坷的香菱,使香菱免受欺负;她暗中帮助家境贫寒的岫烟,一针一线地为她着想;连猜忌她的林黛玉她都用心教导,使黛玉都不禁对她“心下暗服”。
5、抽花签
众钗夜宴抽花签,宝钗抽到的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则抽到芙蓉花签,上有“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显示了钗黛二者命运同悲(杯)。
6、宝钗出闺
大轿从大门进来,家里细乐迎出去,十二对宫灯排着进来,倒也新鲜雅致。傧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玉见喜娘披着红,扶着新人,蒙着盖头。傧相喝礼,拜了天地。请出贾母受了四拜,后请贾政夫妇等登堂,行礼毕,送入洞房。
7、独守空闺
由于宝钗贤淑明达,博得贾母与王夫人的欢心,终与宝玉结成“金玉良缘”。然贾宝玉婚后不久出家,她成为一个年轻的孀妇。
1. 宝钗扑蝶:宝钗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找黛玉,便抽身回来寻找别的姐妹去,这时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宝钗遂取出扇子扑蝶。
2. 探微恙互看金玉:宝钗生病,宝玉到梨香院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莺儿说玉上的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八个字正好一对儿,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 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宝玉要吃冷香丸,宝钗不给。
3. 宝钗管事:凤姐小产需要调养,王夫人命李纨和探春掌家,宝钗监察。探春精细,宝钗上心,管理谨慎。 探春提出改革的两件事,一是把采办的脂粉钱免掉,因为他们不是慢就是质量差;二是大观园中各院子,挑选能干的妈妈承包一草一木。薛宝钗怕其他妈妈们心里不服气,便让承包者年底拿出一些钱分与其他老妈子,免除他们心中怨恨。
4. 宝钗戏说黛玉成为嫂嫂:薛姨妈、宝钗看黛玉,薛姨妈爱语慰藉黛玉。宝钗要黛玉作嫂子,薛姨妈想让黛玉配宝玉。 黛玉和宝玉情真意切,二人真心相知相爱。宝钗明知道二人的心意,自己哥哥的德行,却打趣黛玉作自己的嫂子。
5. 宝钗黛玉二人作诗:黛玉写五首诗歌祭奠历史上有才色的女子命运。宝玉称赞,并命名《五美吟》。宝钗却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贞静第一,女工第二。林黛玉不要这样活,但是宝钗却坚持此道,标准的封建社会的女子。
6. 宝钗用心送礼:薛潘将从南方带过来的东西送给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宝钗用心思一件件送给大观园中的众人。黛玉看到家乡物品,赌物伤情,想起父母想起自己的遭遇落泪。薛宝钗真的是一个非常周到,非常大方的人,难怪贾府上上下下都对她夸赞,都和他好。
7. 宝钗劝宝玉考取功名:宝钗私下里对黛玉表示:“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2.。“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写她掣得的酒令牙签上画着牡丹,上有午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薛宝钗被称做群芳之冠,但又说“无情”。“无情”,是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实行者;“也动人”,却不过说她的貌美。
3.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
4.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5.宝钗扑蝶;薛宝钗在扑蝶时来到滴翠亭,隔窗听见了她和坠儿的私房话,听出了她的声音,宝钗知道小红素习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使得开窗后被惊的小红和坠儿,都真以为是黛玉听了她们的绝密隐私。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
侧面评价:
第五回,“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第五十五回,“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正面描写:
第十七至十八回,提醒宝玉诗中要避开元春不喜的“绿玉”字样,改用“绿蜡”
第二十二回,贾母为宝钗过生日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偷听谈话金蝉脱壳
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动怒
第三十二回,金钏跳井,宝钗劝解王夫人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送药,偶尔忘情;薛蟠提起“金玉之论”,宝钗气得哭了一夜
第四十回,贾母游蘅芜苑,见宝钗的屋子“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第四十二回,教导爱读“杂书”的林黛玉,(又如六十四回)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
第四十五回,钗黛成为金兰之交
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七回,以“碧玉佩”教导邢岫烟省俭之道
第六十七回,认为尤三姐自尽、柳湘莲出家是“前生命定”的,“也只好由他罢了”;薛蟠从南边带来的东西也送给赵姨娘母子一份
诗词譬喻:
第五回,判词:“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曲子:“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第二十二回,宝钗制灯谜“更香”——“琴边衾里总无缘”
第三十七回,宝钗作《咏白海棠》“淡极始知花更艳”
第六十二回,香菱口中说出“宝钗无日不生尘”
第六十三回,占花名“任是无情也动人”“艳冠群芳”
第七十回,宝钗作柳絮词“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附] 脂批
甲戌第五回侧批:“按黛玉宝钗二人,一如姣花,一如纤柳,各极其妙者,然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耳。”
庚辰第二十一回夹批:“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庚辰第四十二回回前总批:“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脂批有云:“写得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远,何也。宝玉之心,凡女子前不论贵贱皆亲密之至,岂于宝钗反生远心哉。盖宝钗之行止端肃恭严不可轻犯,宝玉欲近之而恐一时有渎,故不敢狎犯也。宝钗待下愚尚且和平亲密,何反于兄弟前有远心哉。盖宝玉之行景已泥于闺阁,近之则恐不逊,反成远离之端也。故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