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学好语文,孩子要养成哪些习惯?
和朋友聊天时提起了关于“文化自信”的问题,我觉得现在最能体现文化自信的就是教育上越来越重视语文。
过去,语文在三大主科里的存在感最弱,甚至不少家长觉得语文不重要,学好英语和数学才能考上好大学。
而现在,学校和家长对语文越来越看重,甚至带火了“大语文”这个词!
但长时间对语文的忽视,导致家长和孩子在学语文上犯了难!那么如何学好语文呢?
“语文”这个词是叶圣陶和夏丐尊两位教育家提出的,意为“国语”和“国文”。
叶圣陶曾解释说:
“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仁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
因此,想要学好语文,孩子要从小学开始养成这2个习惯。
一、读课外书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孩子和作者双向交流的过程,也是通过文字走近作者心灵的复杂心理过程。
显然,语文课本中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孩子必须从小学开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品读更多的文字,与更多作者“交流”。
叶圣陶不仅主张孩子要多读课外书,而且认为一本书也要多读几遍(适用于孩子喜欢的书,不喜欢就没必要硬读了)。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第一遍是为了发现兴趣,开拓眼界,这就需要广泛阅读,再找到愿意看第二遍、第三遍的书,一遍遍读下去;
第二遍可以想象,想象书中人物、情节、作者心境等;第三遍要理解,可以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再找出答案;第四遍可以讨论,和其他读者讨论,发现一些新鲜的内容。
此外,多读书还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对语言、文字的灵敏度,提升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