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日本敢挑衅唐朝和明朝,却为何不敢对宋朝动手?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纵观我国与日本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日本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称霸亚洲的狼子野心,从唐时开始,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与日本发生过或大或小的摩擦,唯独被称为“弱宋”的宋朝,二三百年间与日本相安无事,这看起来好像并不符合常理,但是细究当时宋朝与日本的国内状况,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没时间、没兴趣、没实力。
为何这样说?这一切要从宋朝和日本所处的时期说起:宋朝从960年至公元1279年,共经历319年,分北宋(960—1127年)和南宋(1127—1279年)两个时期,而这个时期的日本正处于平安时代和镰仓时代。
首先是“没时间”:北宋时期的日本正处于平安时代,这是日本史上的和平时期,日本忙于发展,没时间外斗。
平安时代(794-1192年)
北宋时期,日本已经进入著名的平安时代,公元781年桓武天皇即位后,在拥有统治实权的藤原种继支持下,于公元784年迁都于山背国的长岗,离开守旧势力盘根错节的奈良,守旧势力企图加以阻止,将倡议迁都者藤原种继杀害,同年日本天皇下旨迁都,史称“平安京迁都”,平安京在794年正式完工,日本进入了平安时代。
在此期间,日本开始了全面的内部改革,桓武天皇积极维护法治,刷新地方政治,改革社会经济制度,桓武朝的改革使封建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天皇制集权国家的权威得以保持,此后的诸代天皇也都进行了各项改革,国内稳定发展。
所以,平安时代的日本,一直在忙着推行改革,稳定内部政权,相对来说,这个时期的日本,政局平和国家安定,自然也没有人会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吃饱了撑得,琢磨着怎么挑起战争。
其次是“没兴趣”:宋朝经济、文化之强,让日本有利可图,没必要动手。
众所周知,宋朝的军事力量孱弱,人们常说强汉、盛唐、弱宋,可见宋朝的贫弱形象根深蒂固,但是实际上宋朝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其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在世界上也是遥遥领先的。
日本还曾向宋实施过“借种”计划,以改善后代基因。
在《清波杂志》中有记载:“倭国(日本)一舟漂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中国)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
这则记载大致的意思是说日本有船来到中国宋代境内,船上一般有二三十个人,船上的日本妇女如果遇到宋朝的男子,就要选择端庄貌美的主动献身,目的就是为了生下子嗣,给日本改良人种。
当然,这个说法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也从侧面体现了当时宋朝在国际上的优越地位以及日本对宋朝的仰慕之情,在他们的眼中,宋人是十分优秀的人,宋朝是文明的国度,那么他们更多的应该是想着怎么样去讨好宋朝,以获得帮助得以进步,而不是傻乎乎的想怎么去侵略占有它,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大家互相学习一起进步难道不好吗?
最后是“没实力”:南宋时期的日本处于镰仓时代,这是日本的内乱时期,日本已无能力对宋朝动手!
镰仓时代(1185-1133年)
南宋时期,由于日本皇室成员不断增加,使得日本朝廷出现了财政窘迫和王位继承的困难,说白了就是人太多,钱不够花,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天皇不得不将一些远亲的皇室成员降为臣级,排除在皇室的族谱之外,并赐予新的姓氏,其中最重要的姓氏是“源”和“平”,自平安时代末期,院政取代摄关走向前台后,为了争权夺利,他们纷纷积极的拉拢利用武士集团,借着这股力量,以源、平两家为代表的武士势力开始日渐壮大。由此,日本开始了源平合战。
1159年阴历十二月,日本发生了平治之乱,以平氏胜利结束,首领平盛清也因此深得朝廷器重,而战败的源氏,首领源义朝战死,诸子被流放;
1180年四月源义朝之子源赖朝打着“以仁王令旨”的旗号,联合起义讨平,可惜不久后失败,逃于安房;
1180年阴历十月,发生了源赖朝起义后的关键一战——富士川之战,在此战中,平氏被打败,后源赖朝彻底掌控实权,建立镰仓幕府,自此,以将军为中心的幕府取代以天皇为中心的朝廷,成为日本政治中心,日本进入入镰仓时代。
直至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镰仓时代才结束。大家能看到,这个时候的日本,多方势力争权,处于严重内乱时期,尚且自顾不暇,就算他想对宋朝动手,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兵力了。
总结
总的来说,在宋朝期间,和平时期不愿意斗争,再加上宋朝国际地位强盛,备受各国推崇,日本与宋朝互利互惠,并没有那个想法去攻打,直至后来,日本内部矛盾严重,无法分出更多的精力对外扩张;基于以上原因,宋朝319年间,并未受到来自日本的任何侵占、挑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