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学习成绩上不去,总被老师说我该怎么办?
近日,蒲公英评论员王营老师说了这样一件事。
一位初中生家长朋友说:“儿子成绩班上垫底,每次找到老师,他总是说孩子很聪明,就是不肯好好学,老师的可信吗?”
王老师告诉他说:“作为家长,老师的这番话是可以相信的。按照正态分布原理,在100个孩子中,只有5%左右的孩子智力发育迟缓,5%左右的孩子绝顶聪明,剩下的90%左右的孩子应当说都是聪明的。”
那么,这90%左右的聪明孩子为什么有的学习成绩好,有的学习成绩差呢?王老师分析说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学习习惯差,二是用功程度差,三是兴趣点不同,四是家庭环境差。
王老师分析得非常有道理,孩子学习成绩差,这些原因都很重要。但我以为,孩子成绩差,最主要的原因是最后一点,那就是家庭环境差是根本。
这个环境与家庭贫富无关,与家长学历、文化水平无关,而是与家长的品行与教育方式相关,也与其家庭周边的邻里、亲朋好友、居住区环境相关。
孩子刚出生时,真的是一张白纸,周围的人和环境都是在这张白纸上涂抹的笔——即教育。正像美国诗人惠特曼说的那样:“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所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阵地。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学习好,不是等他上学后才进行教育,而是从他的第一声啼哭后,就要对其施加影响。
当然,随着孩子的成长,对他施加影响的人越来越多,环境也渐渐扩大,孩子的学习也渐渐有了选择——我以为这也是人与动物有着上本质区别的地方,动物只知道跟着自己的父母学,而人类却是“见好学好”,当然,也会“见坏学坏”,而且很多时候,小孩子学坏比学好更容易,因为“坏”能满足人的生理欲望,这个时候,家长的教育作用便显得格外重要。
这个教育第一可以改变孩子所处环境,如古代的“孟母三迁”;当下父母的社交圈,第二,如若环境不可变,就要对孩子进行“规矩”,必要时要施以肉体惩罚。对小孩子来说,四岁之前,规矩很重,“体罚”绝对有作用,但我们许多家长此时出于对孩子的溺爱,认为孩子小,“驮不动巴掌”,对其迁就纵容,岂不知,等到四岁后,或他们再大点,“驮动巴掌”了,你再“体罚”他们也不听了。因为他们知道——你的体罚是有限度的,不听,你也不能把他们打死啊!
所以,兴趣也好,习惯也好,孩子4岁以前的教育最重要,家长要想让自已孩子学习好,4岁之前当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时间习惯,按时作息,早起早睡;再如做事有始有终,东西物归原处,做事情有“作品感”——完整、完美,这会培养孩子的学习专注力。
其实,孩子学习成绩上的差距,不是上学后造成的,而是从他们第一声啼哭后就开始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