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脉络
1个回答
2021-02-11
展开全部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1.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2.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3.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历史散文是指先秦时期以记言、记事为主的散文著作,它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一种文体,是这一时期特有的文学现象。
(一)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中国古代散文产生在文字发明之后,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记言、记事文字是甲骨卜辞。甲骨卜辞是殷商时期为了占卜吉凶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记事文辞,其内容主要是殷代从盘庚到纣时遗留下来的关于祭祀、畋猎、畜牧、农业、战争等的占卜记录。由于刀契刻写困难,这些卜辞虽记事简短,但文句已形成了初步的语言规律,有的竟记叙出一个事件的完整过程,句式活泼可读,初具文学趣味,可看出书面记叙散文的雏型。这些甲骨卜辞是没有经过后人加工的原生态上古散文。
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商周时君王、公侯、臣子都可作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 (《殷文存》上二六•后)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叙事,内容大多是殷王的赏赐,最后还有告于先祖的祭日。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不仅有记事文字,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如《毛公鼎》 等侧重记言的铭文,其中的训诰,已和《尚书》没有什么区别。
1.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2.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3.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历史散文是指先秦时期以记言、记事为主的散文著作,它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一种文体,是这一时期特有的文学现象。
(一)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中国古代散文产生在文字发明之后,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记言、记事文字是甲骨卜辞。甲骨卜辞是殷商时期为了占卜吉凶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记事文辞,其内容主要是殷代从盘庚到纣时遗留下来的关于祭祀、畋猎、畜牧、农业、战争等的占卜记录。由于刀契刻写困难,这些卜辞虽记事简短,但文句已形成了初步的语言规律,有的竟记叙出一个事件的完整过程,句式活泼可读,初具文学趣味,可看出书面记叙散文的雏型。这些甲骨卜辞是没有经过后人加工的原生态上古散文。
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商周时君王、公侯、臣子都可作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 (《殷文存》上二六•后)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叙事,内容大多是殷王的赏赐,最后还有告于先祖的祭日。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不仅有记事文字,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如《毛公鼎》 等侧重记言的铭文,其中的训诰,已和《尚书》没有什么区别。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