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日常行为规范,家长需要如何做比较好?
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孩子从认识理解规矩,到能够控制自己去“循规蹈矩”,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妈妈爸爸给孩子立规矩切忌过早、过多、过严、过滥,否则一定过犹不及。
要想让规矩适度并管用,需要注意几个原则, 不早也不晚。要求得太早孩子可能难以理解,或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要求得太晚可能孩子已经养成了“散漫”的行为习惯;比如要求不到两岁的宝宝安静老实地坐着专心吃饭就太早,三岁了才开始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就明显晚了。
具体不空泛。小孩子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具体明确的规矩比较容易理解和执行,空洞抽象的规则就很难落实;比如吃饭之前先洗手就挺清楚,你一定要讲卫生就很含糊。
环境加示范。孩子学习和习惯于遵守规则既需要模仿练习,也需要环境支持,比如要求游戏之后把玩具收拾好,就需要准备个专用的玩具箱并放在明显的固定位置,起初每次游戏之后妈妈爸爸都带着宝宝一起收拾干净,直到孩子养成习惯。
把控要适度。虽然执行规矩的过程少不了必要的奖励和惩戒,但不能过于机械地要求宝宝一味遵守,比如讲完一个故事就要关灯睡觉,这一天妈妈刚出差回来,孩子特别兴奋且想跟妈妈多亲热一会儿,那就可以多讲两段或小聊一阵再要求孩子睡,然后第二天再恢复到原来的标准。
总之规矩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凡遇孩子频频不守规矩的时候,妈妈爸爸先要反思规矩本身是否合适,以及引导和管控孩子的方法是否合理,套用一句常用语:没有不守规矩的孩子,只有不适合孩子的规矩,很多时候情况还真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