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朋友一文中作者对刺猬的称呼由什么什么变为什么?
由那个东西变为那个家伙最后变为小东西。
“那个东西”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好奇;“那个家伙”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小东西”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钦佩和由衷的喜爱之情。
越来越亲近的称呼,表现了作者对刺猬了解程度不断加深,由原本的陌生到好奇,最后到喜爱,所以称呼会改变。
本题为《带刺的朋友》阅读理解题,作者宗介华。
扩展资料:
原文: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愕,赶忙贴到墙根儿,注视着它的行动。
“是猫,还是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权,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挂满红枣的枝权,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枣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噗”的一声,径直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被吓了一跳,但是,出于怜悯,倒对它没有扒紧树枝有些埋怨。
很快,那个圆乎乎的东西,竟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眼下的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儿逐个地归拢到一起……
猛地,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难道是它在偷枣儿吃?可是,又让人纳闷儿,为了几个红枣儿,重重地挨了一顿摔,怎么还不赶快把枣儿叼回家去呢?
谁知,它忙乎了半天,最后停在枣堆儿边上,“噗噜”,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起的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儿。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哎,原来是这样!望着小家伙消失在水沟眼里的背影,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有了踪影。
我暗暗地思忖:小刺猬呀,可真逗,偷枣儿那么诡秘,逃跑又那么迅速。可是它究竟钻到哪儿去了呢?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把小刺猬偷枣儿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
我的爸爸,是个见多识广的人。他那肚子,就像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兜儿、知识篓儿,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一“挤”就会冒出来,保管让你听直了眼。
“嗯,别看刺猬个儿不大,可偷起枣儿来,就是那么鬼头。”爸爸笑笑说。
“那么,它干吗晚上才出来呢?”我又开始刨根问底儿了。
“按书上说,它是夜行性动物,和猫头鹰、黄鼠狼一个样,白天休息,专在晚上才上工呢,就像专打夜班似的。”
“它都吃什么呀?”
“嗬,它的胃口挺好的,吃的样儿可多了,什么花生、枣儿、青蛙、田鼠、蛇、昆虫、草根……有的说它是益兽,也有说它是害兽的。实际上,它是益多害少哩。”
“那么,它会叫吗?”
“听人说,有的时候,它会发出‘吭吭’的声音,就像老头儿咳嗽一样。要说叫嘛……对了,我小时候,有个伙伴捉到一只刺猬,用棍子使劲按它的脚,你猜怎么着?刺猬就‘啊啦、啊啦’地叫起来了,声音又细又长,跟刚生下来的小孩哭一个声儿。不过,你可别那样祸害它,怪惨的……”
“嗯嗯!”我不住地点头,“那么,刺猬在哪儿住哇?”
“地方多了。山坡洞,乱草堆,树窟窿,木头垛,草棚子……”
“那……咱们家……”
“你甭问,咱们家这没住着刺猬。”没等我把话说完,爸爸的话已经截断了我的后路。可是,从爸爸的话音和脸部的表情上看,我已经发现了秘密。咱们家咋没住着刺猬?那偷枣儿的刺猬从哪儿来?难道它会跑出几里地来寻吃的?绝不会的。我的心暗暗嘀咕起来了:一定要找到它的家,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
那么,怎么办呢?
夜幕悄悄地降落下来,大地又被笼罩在铅色的暗纱里了。
我抹去额头上的汗水,偷偷躲在树丛的背后,两只眼睛瞪得圆圆的,专等从水沟眼儿里钻出那个圆乎乎的刺猬来。
此时,我忐忑不安起来。能行吗?昨天晚上刚刚偷了枣儿,窝里一定还有吃的,兴许不来了……不,爸爸说过,刺猬的食量可大呢,一天一夜,准会饿坏了。
那么,一旦它发现墙根儿处都撒了沙子会不会感到奇怪,猜到了我的心思:噢,想顺着沙子上的脚印找窝呀,我才不去了呢……不,不会的,昨天晚上偷枣儿并没被人看见,今天晚上还得去,红枣儿多甜呀……
我静静地蹲在那里,替刺猬问着、答着。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皎洁的月光又把庭院洒满了。啊,时候已经不早了。我的心慢慢凉下来,断定小刺猬发现了沙地,是不会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