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历史上,都有哪些北伐成功的案例?
北伐是中国政治的一种独特的军事形势,它往往与中国儒家正统思想有关,因此每一次北伐的背后,都与收复失地,华夷之辨所挂钩,正如诸葛亮《后出师表》中所谓的:“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有着关系,北伐象征着中原正统向北方蛮夷宣誓的战争,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统一与归化,就出师目的而言十分具备正统性。
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出于蜀汉是东汉正统的地位,在228年至234年发动北伐曹魏的战役,共有五次,但未取得重大胜利;诸葛亮所走的路线与当年刘邦对抗西楚项羽的策略基本类似,即夺取关中,图谋北部。在北伐前诸葛亮写就了著名的《出师表》成为这种华夷之辨,中华正统的重要依据,为后世所瞩目。而曹魏也曾发动反击战,但不成功。最后以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终结。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并没有消除。
刘裕北伐:东晋末年,北府将领刘裕控制朝政。占据山东地区的鲜卑慕容氏南燕政权,此时便乘东晋衰乱之际屡次侵扰东晋边境。义熙五年(409年)二月,慕容超大掠淮北,刘裕兴兵北伐。刘裕乘机率大军分兵四路北伐后秦,进攻关洛。途经黄河,击败北魏军。翌年进克洛阳,至潼关,命大将王镇恶直趋长安,姚泓投降,后秦亡。晋军收复长安,在少数民族统治下达百年的汉族百姓纷纷响应。这时留在朝廷坐镇的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病故,刘裕怕政权旁落他人之手,便留次子刘义真镇长安,王修、王镇恶等率兵万余辅佐,自己仓促返回建康。长安留守军内讧,夏主赫连勃勃乘机夺取关中。刘义真虽被迫撤出长安,但自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已为南朝版图,江淮流域得到保障,这是祖逖、桓温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刘裕在朝廷中声望也达到极点,进而实现禅代。
2、三国时期的吴国北伐。东吴大将陆逊四次北伐曹魏,四战全胜,大败曹休,斩获万余,获资材器械无数。
3、明朝北伐。1367年十月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朱元璋命徐达率军20万北伐灭元,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确立了明朝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