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劳动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 我来答
浮冬城7613
2022-05-31 · TA获得超过87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8.9万
展开全部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的能力被浪费了。孩子们不被认为是“有能力的”,所以他们的能力从未真正地得到发掘。对于任何人来说最有价值的经验之一就是变得有能力。除非你给你的孩子机会去展示他们所能够做的事情,否则你永远都不会发现你的孩子多有能力或者能变得多有能力。

——萨提亚《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由这一段文字和我家宝贝令人惊讶的成长历程引发如下的思考和感触:

      对于孩子来说从小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做事中去经验我是有能力的,这对于发展孩子的高自我价值感(自信)具有重大的意义!

比如家务:

      每天清洁整理好自己的房间,让孩子学会照顾好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序而美好,提升孩子的审美和价值感,孩子会体验到生活如此美好,我如此能干。

      每天参与家庭活动,固定让孩子从事一些家庭活动,比如饭后擦桌子,认领某一块家庭公共区域的清洁任务,根据孩子的大小和能力适当调整难度。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责任感,家是我们大家的,我们都需要去照顾好家庭外在环境。共同参与家务的过程也是建构家庭深度联结的过程,家务变得轻松有趣,家庭氛围更加和谐幸福。孩子会为自己的参与和奉献感到自豪,会体验到自己的奉献对家庭的意义,孩子也会为自己有能力为父母分担而感到自豪。

      通过家庭外在环境的共同经营和创造,家庭内外环境也被滋养着,家庭成员之间的也彼此关爱和温暖着。

      当今社会为何家务会变成家庭矛盾的主战场,很多家庭会把家务无意识的上升到家庭地位象征上。

      比如我们这一代的很多独生子女,从小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需要好好读书,其他什么都长辈代劳了。他们价值感获得的最大渠道就是成绩和社会成就,也会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待。所以成绩不如意或者40岁左右都没有多大成就的话就会很挫败。我们又会无意识的去传承父母的养育模式,还会把自己未被满足的期待放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去帮我们实现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很多从小没有参与家务的人一般进入新家庭后会因为家务经历很长时间的冲突和调整。在他们看来回到家就是大爷公主,有人伺候就代表了自己至高的家庭地位,或者代表对方是爱我的,否则我在这个家是没地位的不被爱的。把原生家庭获得的爱的方式和伴侣之间表达爱的方式纠缠在了一起。不清晰自己是再找“替代父母”照顾自己还是找伴侣共创新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社会建构的等级意识形态“劳动代表底层”,这很大程度与我们的社会发展有关,过去等级越高越可以不劳而获,可以享受超越自己能力的生活和地位,而劳动人民是底层的服务人员,为更高等级的人服务的。这在意识形态上也影响着人们对家务的污名化,很多家庭家务更多被家庭中“能力”稍若的一方承担,这个能力不是自身的能力所以打了一个引号,这个能力也是被建构的,更多是用家庭经济奉献高低来衡量的。这样的家庭生态是失衡的,属于等级模式的家庭生态,是失功能的家庭系统。有阶级必然有斗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自由、平等、尊重、接纳、认可、爱与被爱……

      所以无意识中我们也会用这种方式去向孩子表达我们的爱,让他们尽量少“受苦”。所以我们也会无意识的给孩子传导“被污名化的家务”意识。这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发展自我的机会。因为对孩子来说身边的小事是表达“我能、我可以”的最好渠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