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能“心想事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朗达·拜恩写的《秘密》,作者提出的“吸引力法则”,让无数读者为之兴奋。里面提到的吸引力法则,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
而华人作家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等系列作品,也提示读者,这是一个“心想事成”的世界。归纳一下,吸引力法则就是说宇宙可以接收到你发出的频率,让你构造出一个自己曾经想过的世界,让你心想事成;而你未曾想到的,是不会出现在你的生命中的。
这些书被冠以身心灵、成功学的标签,引来了许多读者的关注,持续多年成为畅销书,而百度贴吧豆瓣小组知乎问答等也充斥着吸引力法则或德芬迷们的身影,有许多人用自身的经历说明“心想事成”的真实性。
那么,“心想事成”这回事,真的存在么?
让我来分享最近的几件事。
很想去知道沙盘怎么玩,结果有了个机会去参加沙盘成长小组。
很想作为来访者的身份去亲历心理咨询,了解它的操作过程,结果真的有了这样的机会,并且是免费。
很想去圆一个钢琴的梦,结果最近经朋友介绍终于有了机会认识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钢琴老师,并且开始了学习。
很想去学习绘画,最近居然认识了许多会画画的人,接下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以上这些经历,够“心想事成”吗?
看起来,绝对够。
然而,它和“吸引力法则”有关系吗?“心想事成”是如何产生的?
有人将“吸引力法则”和“心想事成”视为伪科学,并加以强烈批判,认为这些理论会将人带向一个极其自我的世界,被催眠至傻,每天做着白日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给“心想事成”来个合理解释。人们所能看到的通常是我们已经存在大脑里的东西,也会把更多的关注放在我们所期待的事情上,在行动上也会被思维导向去那些所关注的方面上;另外,人们还容易把先后出现的事判断为因果关系。因此,在看了“吸引力法则”相关书籍后,发生一些巧合的事件,更会认为这就是“心想事成”或吸引力法则的结果。
以上是科学的解释。
而下面要分享的,则是我个人的体会与思考。既不完全推翻吸引力法则,也不否定心理学上的解释。如果觉得我想多了,你大可以认为我是来自外星的,或者说我烧坏脑,我只是想把自己想到的分享出来。
笔者认为,我们不可能在凡事上心想事成,但是在我们对于一些事情有强烈期待并为之祈祷的时候,它出现的可能性比你并没有期待和关注前要高得多。通过我自身的经历,我认为“心想事成”的确是存在的,但是却是有条件的。我大胆提出两个猜想,这两种猜想是相互独立的。
电是这个宇宙中最为重要的东西。脑电波是存在无疑的,既可以与人沟通,也可以和宇宙沟通。而这个“电”,我认为就是和宇宙沟通的方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一种现实?为什么我们在同一个环境中,会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一起哼出或想起某首歌?比如我在想这首歌,旁边的人就哼了出来?这说明人们其实是可以通过脑电波来交流的。旋律因为其振动频率更有规律或更高的缘故,可能更容易进行破译。
我大胆猜想,人与宇宙也是能通过电波进行交流的,这种电波是一种信息流,宇宙会根据你的“心想”去做出“反馈”,帮我们实现它认为有意义的,通过种种正面或负面事件来引导我们,告诉我们当走的路。这也是我们能在一些事情上心想事成,而在另一些事情上不能的原因。
宇宙仿佛存在一种暗暗在观察我们的力量。我们不知道它如何运行,却能感觉到这股力量。
第二种假设,看上去有点更加不可思议,它和第一种有可能是一个体系的,也有可能是割裂的。那就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虚拟的。
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虚拟的,所以我们才会想什么就遇到什么,也就是“心想事成”。
现在流行几个词,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例如身上连接一些设备,戴上3D眼镜,让你感觉到有个美女或帅哥在陪你,真实感十足,但那其实是假的。让你相信它是真的,只是源于你的意识。如果我们的记性可以移植,脑子可以被注入理念,那么我们的现实世界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的世界可能也可能实在的世界更重要。
那我们呢?有没有可能只是“神工智能”的产物呢?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确实存在吗?
那种看上去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可能只是一种虚拟的现实。我们的肉身,会不会本来就是假的?而人类,也只是在幻象中,一代又一代地,“真实”地活着?
而华人作家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等系列作品,也提示读者,这是一个“心想事成”的世界。归纳一下,吸引力法则就是说宇宙可以接收到你发出的频率,让你构造出一个自己曾经想过的世界,让你心想事成;而你未曾想到的,是不会出现在你的生命中的。
这些书被冠以身心灵、成功学的标签,引来了许多读者的关注,持续多年成为畅销书,而百度贴吧豆瓣小组知乎问答等也充斥着吸引力法则或德芬迷们的身影,有许多人用自身的经历说明“心想事成”的真实性。
那么,“心想事成”这回事,真的存在么?
让我来分享最近的几件事。
很想去知道沙盘怎么玩,结果有了个机会去参加沙盘成长小组。
很想作为来访者的身份去亲历心理咨询,了解它的操作过程,结果真的有了这样的机会,并且是免费。
很想去圆一个钢琴的梦,结果最近经朋友介绍终于有了机会认识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钢琴老师,并且开始了学习。
很想去学习绘画,最近居然认识了许多会画画的人,接下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以上这些经历,够“心想事成”吗?
看起来,绝对够。
然而,它和“吸引力法则”有关系吗?“心想事成”是如何产生的?
有人将“吸引力法则”和“心想事成”视为伪科学,并加以强烈批判,认为这些理论会将人带向一个极其自我的世界,被催眠至傻,每天做着白日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给“心想事成”来个合理解释。人们所能看到的通常是我们已经存在大脑里的东西,也会把更多的关注放在我们所期待的事情上,在行动上也会被思维导向去那些所关注的方面上;另外,人们还容易把先后出现的事判断为因果关系。因此,在看了“吸引力法则”相关书籍后,发生一些巧合的事件,更会认为这就是“心想事成”或吸引力法则的结果。
以上是科学的解释。
而下面要分享的,则是我个人的体会与思考。既不完全推翻吸引力法则,也不否定心理学上的解释。如果觉得我想多了,你大可以认为我是来自外星的,或者说我烧坏脑,我只是想把自己想到的分享出来。
笔者认为,我们不可能在凡事上心想事成,但是在我们对于一些事情有强烈期待并为之祈祷的时候,它出现的可能性比你并没有期待和关注前要高得多。通过我自身的经历,我认为“心想事成”的确是存在的,但是却是有条件的。我大胆提出两个猜想,这两种猜想是相互独立的。
电是这个宇宙中最为重要的东西。脑电波是存在无疑的,既可以与人沟通,也可以和宇宙沟通。而这个“电”,我认为就是和宇宙沟通的方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一种现实?为什么我们在同一个环境中,会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一起哼出或想起某首歌?比如我在想这首歌,旁边的人就哼了出来?这说明人们其实是可以通过脑电波来交流的。旋律因为其振动频率更有规律或更高的缘故,可能更容易进行破译。
我大胆猜想,人与宇宙也是能通过电波进行交流的,这种电波是一种信息流,宇宙会根据你的“心想”去做出“反馈”,帮我们实现它认为有意义的,通过种种正面或负面事件来引导我们,告诉我们当走的路。这也是我们能在一些事情上心想事成,而在另一些事情上不能的原因。
宇宙仿佛存在一种暗暗在观察我们的力量。我们不知道它如何运行,却能感觉到这股力量。
第二种假设,看上去有点更加不可思议,它和第一种有可能是一个体系的,也有可能是割裂的。那就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虚拟的。
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虚拟的,所以我们才会想什么就遇到什么,也就是“心想事成”。
现在流行几个词,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例如身上连接一些设备,戴上3D眼镜,让你感觉到有个美女或帅哥在陪你,真实感十足,但那其实是假的。让你相信它是真的,只是源于你的意识。如果我们的记性可以移植,脑子可以被注入理念,那么我们的现实世界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的世界可能也可能实在的世界更重要。
那我们呢?有没有可能只是“神工智能”的产物呢?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确实存在吗?
那种看上去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可能只是一种虚拟的现实。我们的肉身,会不会本来就是假的?而人类,也只是在幻象中,一代又一代地,“真实”地活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