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是否无迹可寻?心源性猝死的原因都有哪些?
猝死是否无迹可寻?本期的医学速达我们试着提高一下大家关于心源性猝死的预警意识,说说心源性猝死的前几个月乃至前几个小时都有哪些特征。
猝死并非无迹可寻,主要还得分情况。据我国一般资料报道,猝死约占死亡总数的2%至10%。2020年4月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我国5516例师姐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了猝死里的这些规律。
猝死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第二位是肺源性猝死,之后是脑源性猝死及猝死原因分析心源性和非心源性。造成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心脏血管异常导致突发缺血。如冠心病、非粥样硬化性冠动脉异常。是老年性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常见病因。冠心病在20岁到30岁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病因构成比是37%,在30岁到40岁患者所占比例更高达8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等老年病开始在青年人群中盛行。
二、心脏结构性心脏病如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
三、心脏传导过程异常。比如心室预激综合症、市场使用致心律失常的药物等,这些疾病或情况都会导致心脏电传导异常,这样的异常会导致心脏异常节律跳动。
四、外力导致的心脏病变。刀刺伤导致心脏破裂、心包填塞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心脏结构、血供等突然变化,心脏无法泵血至全身各处,机体快速的出现缺血、缺氧,最终导致急性心脏性猝死,也就是说,一般发生过猝死的人群都有基础疾病状态的存在,比如被发现的潜在疾病,长期缺乏锻炼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可能伴随血压高,情绪压抑等。再这样,本身非常脆弱的情况下,有一天熬夜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猝死。
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可分为四个时期,即前驱期,周末是近期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在猝死前数天至数个月,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一旦经常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尽快到附近的医院就诊,明确这些症状的原因并及时干预可能会救你一命。如果是挂着注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牌子的医院更好。但也存在无前驱表现、瞬间发生的心脏骤停,对于后者在这个阶段几乎没有很好的办法预防。是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字瞬间制持续一小时不等。
猝死整个发病过程非常紧张,因此对于猝死最好是通过让它不发生。有研究发现,在20到30岁的心源性猝死患者里,有37%是因为冠心病,在30到40岁患者里,这个比例升高至80%。此外,有猝死家族史的人群应该到心内科等科室进行相关筛查。心肌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一旦发生,就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我们可以通过平日里自主学习或参加一些心肺复苏的培训,很多地方都有开展,了解到第一时间该干什么,不手忙脚乱,很可能就可以很好的就自己的亲友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