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凭什么被称为进攻万花筒?
很多球迷问过技巧君这么一个问题:安东尼,凭什么被称为进攻万花筒?
这个问题的结论很简单: 他的武器库里,可以拿出你叫得出名字的所有进攻手段。
巅峰时期的安东尼,的确是这样的。
他可以用一个变相抹过你,然后顶着你们队里的大中锋来上一记劈头盖脸的暴扣;
他可以在快攻中一条龙,然后急速停下送上一记追身三分;
他可以在腰位要球,然后撅起屁股一步一步顶到篮下;
他也可以一个CROSSOVER,将你晃飞后,轻松出手命中投篮。
上了年纪后,他还开发出了更多与无球有关的项目。
他开始无球游走埋伏底角三分线处,接球就投;
他开始和后卫,甚至内线玩挡拆,然后用一万种不同的方式完成终结。
说了这么多,他有什么代表作么?当然。
2009年,对阵大卫-李的尼克斯,安东尼28投17中,砍下50分。
2011年,对阵凯文-马丁、斯科拉、海耶斯等人领衔的火箭,安东尼24投16中,砍下50分。
2013年,对阵波什带队的热火,安东尼26投18中,砍下50分,
值得一提的是,该50分全部是在三秒区外得到。
2014年,对阵艾尔-杰弗森领先的山猫,35投24中,砍下职业生涯最高的62分,同时揽下13颗篮板。
看看以上这些数据,觉出点什么没?
没错,安东尼所有高得分的场次,命中率最低也是六成以上,动不动上个七成。
换句话说,如果他想靠多出手刷多点分,那简直不要太简单。
其二,当安东尼砍高分时,他的得分更多来自于跳投,
不是他没能力进内线,而是比起身体碾压,他更乐意用技术折服对手。
如果以上还不够,再看看这些极具爆炸力的时刻。
2008年,对阵森林狼,安东尼单节砍下33分,追平当时冰人乔治格文创造的单节得分记录。
与克莱汤普森的无球跑动不同,在这一节时间里,安东尼将不同得分方式融入比赛中:暴扣、补篮、罚球、突破、背打、三分,似乎只要他一人,便可力克敌方五人结束战斗。
2012年,伦敦奥运会,对阵尼日利亚,安东尼仅用14分钟便砍下37分,其中包括10颗三分球。
那一次,真正让FIBA的对手们明白,原来NBA球员强大的绝不仅仅是天赋。
如今,瓜哥37岁,告别了曾经的辉煌,可他仍然是湖人最值得信赖的老将。
这大概就是技巧型球员的能力吧?
27岁,你防不住他;37岁,你依然防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