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在哪里?
1个回答
2022-09-04
展开全部
古代诗词歌赋中的“巫山”,除地理特定的写实之外,大多只是泛指,纯属写意。例如,李白《宿巫山下》诗,称“(先)宿巫山,(后)下瞿塘”,古代方位以“西为上、东为下”,说明此处“巫山”当在瞿塘峡之西!故可确定是指今奉节白帝城一带的巫山。又如,元稹《离思》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其中的“沧海”、“巫山”显然都是文学意义上的喻指,诗人借湖北云梦“巫山云雨”典故表达“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沧桑”,并非是要具体指哪里的巫山。
宋玉《高唐赋》:昔楚怀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汉书·文苑列传》:“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息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骋观终日。顾谓左倚相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从此,后人常以“巫山云雨”诗词歌赋。
这个典故所指“巫山”是湖北云梦的巫山,又称阳台山。魏晋之后,因地名混同,张冠李戴成了长江三峡传说。《方舆胜览》:“阳台山,在(湖北)汉川县南三十五里,或言宋玉作《高唐赋》处,有裴敬碑载其事。”《太平寰宇记·淮南道》:“阳台庙在县南二十五里,有阳台山。山在汉水之阳,山形如台。按宋玉《高唐赋》云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遂有庙焉。今误传在巫峡中县。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
所以说,诗词歌赋中的“巫山”,并不是指“巫山县的山”,更不是指今“巫山县”!但还是有一些文盲喜欢望文生义、张冠李戴,他们甚至把中国的“巫文化”庸俗解读成了今巫山县的“县文化”。
实际上,“巫山文化”源于山西晋南“巫文化”中的“巫(咸)山”,因“楚人好巫”,随楚国势力扩张,才逐渐传播至中国南方各地。中国历史上至少8处有过“巫山”的记载,即“晋南、济北、苏南、浙东、淮北、三峡、湖北、湖南”。一般认为这是早期部落迁徙地名搬家,随“巫文化”的传播而来。例如,汉代乐府曲名《巫山高》,其中的“巫山”是指淮北的“巫山”,而非今三峡地区。
三峡地区流传的巫山传说,其实是魏晋以后,以三峡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为中心的“夔巫文化”,与上古巫文化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一点,从巫文化最盛行的汉代,《汉书·地理志》中“河东郡安邑”条:“巫咸山在南。”指巫咸山在今山西夏县,而非长江三峡地区,可见当时长江三峡地区都还没有巫山传说。
参见:“巫山及巫文化的变迁”
http://www.docin.com/p-1785487511.html
宋玉《高唐赋》:昔楚怀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汉书·文苑列传》:“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息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骋观终日。顾谓左倚相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从此,后人常以“巫山云雨”诗词歌赋。
这个典故所指“巫山”是湖北云梦的巫山,又称阳台山。魏晋之后,因地名混同,张冠李戴成了长江三峡传说。《方舆胜览》:“阳台山,在(湖北)汉川县南三十五里,或言宋玉作《高唐赋》处,有裴敬碑载其事。”《太平寰宇记·淮南道》:“阳台庙在县南二十五里,有阳台山。山在汉水之阳,山形如台。按宋玉《高唐赋》云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遂有庙焉。今误传在巫峡中县。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
所以说,诗词歌赋中的“巫山”,并不是指“巫山县的山”,更不是指今“巫山县”!但还是有一些文盲喜欢望文生义、张冠李戴,他们甚至把中国的“巫文化”庸俗解读成了今巫山县的“县文化”。
实际上,“巫山文化”源于山西晋南“巫文化”中的“巫(咸)山”,因“楚人好巫”,随楚国势力扩张,才逐渐传播至中国南方各地。中国历史上至少8处有过“巫山”的记载,即“晋南、济北、苏南、浙东、淮北、三峡、湖北、湖南”。一般认为这是早期部落迁徙地名搬家,随“巫文化”的传播而来。例如,汉代乐府曲名《巫山高》,其中的“巫山”是指淮北的“巫山”,而非今三峡地区。
三峡地区流传的巫山传说,其实是魏晋以后,以三峡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为中心的“夔巫文化”,与上古巫文化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一点,从巫文化最盛行的汉代,《汉书·地理志》中“河东郡安邑”条:“巫咸山在南。”指巫咸山在今山西夏县,而非长江三峡地区,可见当时长江三峡地区都还没有巫山传说。
参见:“巫山及巫文化的变迁”
http://www.docin.com/p-1785487511.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