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酷刑有哪些呢?
凌迟
中国古代各种残酷的刑罚中,最惨无人道的莫过于凌迟。凌迟,原来写作陵迟,本意指山丘的缓延的斜坡。
荀子说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意思是指,三尺高的陡坎,车子便拉不上去,但百仞高的大山因为有平缓的斜坡,车子可以一直拉到山顶。
后世将陵迟用作刑罚的名称,仅取它的缓慢之义,即是说以很慢的速度把人处死,而要体现这种慢的意图,就是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直到差不多把肉割尽,才剖腹断首,使犯人毙命。
所以,凌迟也叫脔割、剐、寸磔等,所谓“千刀万剐”指的就是凌迟。凌迟之刑一直延续到清末。戊戌变法后,清廷受内外各种矛盾的冲击,不得不顺应潮流对传统的弊政作些改革。
斩首
斩首是古代执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先秦时的死刑有车裂、斩、杀等名目,但那时的斩不是斩首,而是斩腰,执行时,囚犯的身体伏在椹质上,刽子手用巨斧砍断其腰,所以斩字用车作部首,是取和车裂同样将人处死的意思,偏旁为斤,即斧斤的斤,指行刑时用斧不用刀。
腰斩
小说、戏曲描写的包公故事中,包公把罪人处死用的是虎头铜铡,施行时罪人被平放于张开的铡口下面,从腰间铡为两段。
如包公下陈州铡了四国舅,在开封府铡了驸马陈世美、后来又铡了亲侄儿包勉等等,这些故事当然只是根据传说编撰的,事实无考,但这种铡人的做法却是自古就有的,即古代死刑的处死方式之腰斩。
剥皮
剥皮,这两个字一听就叫人毛骨悚然,其残酷程度并不亚于凌迟,这种刑罚不在官方规定的死刑处死方式之列,但在历史上确实被多次使用过,并见诸史籍记载。
炮烙
商代末年,纣王的宠妃妲己心性狠毒,脾气乖戾,平时很少发笑,纣王为了讨她的欢心,想了许多办法,但妲己脸上难得有一丝笑容。
有一天,纣王看见一只蚂蚁爬到了烧热的铜斗上,细小的蚁足被烙伤,不能继续爬行,只是在那里翻滚、挣扎,觉得很有趣,心想,如果人被火烙,那种痛苦挣扎的狼狈相一定更好看。
于是,纣王就让人用铜制成方格,下面煨上炭火,把铜格子烧得通红,让有罪的囚犯赤着双脚在上面行走,囚犯痛得惨叫不已,有的人就从格子上掉下来,落入火中被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