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解题方法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06-17 · TA获得超过515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8.6万
展开全部

  语文学习 要讲究方式 方法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高分,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语文 说明文 解题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一、说明文

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问: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本文使用了_ 的说明顺序对_ (说明对象)加以说明,使 文章 更具条理性。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摹状貌、作诠释、下定义)

格式:本句/段运用了_ 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 (说明对象)的_ 特点

3.语言特点(准确or形象生动或简明平时)

格式:本文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的_ 特点,如_ 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_ 特征。(此类问题不常问)

4.语言品析

例:A._ 词有何作用B._ 词能否去掉,为何?C._ 词能否换成另一个

顺序:1.表态(大多数为不能)2.解词,解句。3.定性

格式:不可以,_ 词原来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它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了_ 事物的_ 特征(情况),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若删去/改变,原句就会变成什么意思,显得太绝对(或是与原句意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此种类型题目任何胤文体都能见到,真是考恶心了,这并非最好版本,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最好形成自己的套路)

5.某句在问段中的作用

1.结构、内容上: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总结 全文/前文、引出说明对象

2.说明方法,见点2.

二、 议论文

1.中心论点(完整的陈述句句式,并是中心主题,不能是 短语 。)

识别:1.题目2.首尾段3.论据观点4.承上启下句5.概括:抓胤住关键词句、中心思想,简明概括、

2.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格式:这是_ 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_ (分论点,若无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格式1.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了_ 事例,证明了_ (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视情况加上引起读者兴趣)

2.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_ (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3.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_ 比作_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_ 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更容易被读者接受,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4.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_ 和_ 进行比较,(使对与错更加分明),突出强调了_ 的观点,更容易让读者接受,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以上四种答题格式应该是比较全面了,照搬再围绕主题应该是比较完美的。

4.语言特点(不外乎简明平实和生动形象)

格式:_ (句、段、全文)具有_ 的语言特点,从_ (词、句)中体现了_ 的语言特点。

5.作用类

1.题目作用(1)点明论点(2)交待论题

2.结尾作用(1)总结全文,强调_ 的中心论点(2)总结全文,得出_ 的中心论点(3)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三、现代文

1.概括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1)摘录法。提取中心句、主旨句、一般句、

(2)拼接法,选取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整合

2.思想感情(结合本文主题(一定要注意围绕中心思想主题)与首尾段、关键句)

格式:本文通过对_ 的描写/记叙,赞美了_ (文章线索),(也赞美了像_ 一样的人或是具有其品质的人),表现了作者对_ 的欣赏,抒发了作者对_ 的喜爱之情和…。之情(具体要结合文章主旨)

3.描写及作用

描写(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3)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1)人物描写:运用_ 描写准确揭胤示了_ 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

(2)景物描写:

1.通过对_ 的描写渲染了_ 气氛

2.烘托了_ 人物的_ (人物形象/心情/性格)

3.推动胤情节发展,为下文的_ (情节)作铺垫

4.渲染、突出了_ 主题

5.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环境

(以上五点可以视情况结合来用)

(3)议论的作用:抒发了作者_ 的情感,画龙点睛,突出_ 中心,深化主题(此格式不常用到)

(4)第二人称的作用: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与写作对象的距离,使表达的情感更强烈,更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作用(1)比喻:把_ 比作_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排比:强调了_ 的_ 特点,增胤加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3)拟人:赋予_ 以人的动作/情感,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4)对比:通过_ 与_ 相比,突出了_ 的_ 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5.词、句赏析

词语格式:该词词义,该词深层义或在本文中的含义,表现了…的特点(具体分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赏析 句子 主要是找修辞手法(见第四点)以及围绕中心组胤织

6.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先抑后扬、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物喻人、以小见大、想象等)

作用(1)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了主要人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2)先抑后扬:先贬抑再颂胤扬描写对象,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3)首尾呼应:使情节更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插叙1.补充、衬托的作用2.解释说明3.使内容更丰富,主题更加突出,使结构紧凑。

7.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8.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标题(1)引起读者兴趣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行文的线索

(4)形象的体现文章的主题

(5)设置悬念

首段及段首(1)开门见山

(2)总领下文

(3)设置悬念

(4)埋下伏笔

某句话的作用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 铺垫、承上启下、线索

内容上: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四种关系

学习时间≠考试成绩

谁都想考试得高分,这没错,但把成绩的提高视为学习时间无限延长,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学习时间,只有在学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学习结果才和学习时间成正比。如果你不能维持高效的学习(事实上每人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只保证学习时间是无用的。在 学习方法 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学习效率和学习时间成反比。延长学习时间的结果是:如果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就等于降低学习效率。

学习压力≠学习动力

有压力才有动力,但压力转化成动力有几个条件:首先,压力不能大到足以摧毁个人自信的程度,要给人成功的希望;其次,人在压力下要分析原因,把可能的失败归于自己努力不够,而不是归于能力不足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再次,压力必须是可控的,如果愿意,我们有能力决定压力的大少;最后,只有动力才是真正的压力,其他压力都是阻力。

事实上,大多数同学的考试分数都低于其真实的学习水平,因为他们总在自己会的问题上丢分。如果你能做到会的题保证不丢分,成绩就能上升一个档次。可惜的是,我们总是练习做更新更难的题,想着去得分,其实最有效的复习应该是怎样不丢分或少丢分。记住,我们的水平没有那么低,把真实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来就是提高成绩。

感觉不好≠考得不好

感觉不好意味着题目难,而题目难就意味着比你水平低的同学更做不好,他们赶不上你;而比你水平高的同学也未必做得对,就有可能被拉下来。感觉好则意味着题目容易,所以比你水平低的同学也可能做对,就会赶上你;而水平高的同学当然会做,你就没有追赶他们的机会。况且,任何试题都是有陷阱的,感觉良好可能意味着你事实上已经掉了下来。

做对难题≠考得高分

考试题有4类:难度低而高分值的、难度低而低分值的、难度高而高分值的、难度高而低分值的。所以,如果你做对了一道难而分低的题,却在一道易而分高的题上丢分,那是得不偿失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