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是什么?
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而引起肾虚的病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
现代科学证明,当人发生肾虚时,无论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都会导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所以一旦出现了肾虚,就需及时养肾保健。
1、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则可能引起毒素的留滞,从而加重肾脏的负担,因此需多喝水。
2、不要憋尿
当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将小便排干净。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
3、饮食滋补
补肾的食物很多,除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外,核桃等坚果类食物也能补肾养肾。
4、避免劳累节制房事
房事频繁会伤精,体力劳动过重会伤气,高强度脑力劳动会伤神,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劳作有度、房事有节,这样才有利于养肾、护肾精。
5、双脚保暖
足部保暖也可以养肾,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因此需注意足部的保暖。
另外,足底有很多穴位,如涌泉穴等,睡觉前按揉也可养肾固精。
6、吞唾液
口腔中的唾液可以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因此,吞咽口水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健脾的作用。
7、睡眠充足
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都有熬夜通宵、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不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8、排便通畅
大便不畅,易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还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等,因此需保持排便通畅。
9、慎用药物
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些副作用,有的药物常服会伤肾。所以,在用药时要提高警惕,认真阅读说明书,需要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时,要咨询相关专家。
中医认为,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切不可以用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或者用成分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
1、看形体
中医说“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湿”。虚胖体型的人多有水湿,严重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2、看状态
湿气明显的人士常常感到身体特别困倦,懒得活动,头重如裹,头脑不清爽,关节沉重,浑身酸痛,这是湿气黏滞,阻滞经络的表现。还常有胸闷的感觉,要长呼一口气才舒服。
3、看胃口
和食欲湿气重的人士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日常有隐隐的胸脘痞闷感,这种感觉就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似的。这是典型的脾虚湿困表现。
4、看大便
体内湿气重时,大便往往稀烂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质也很松软,而且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走。人也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5、看小便
小便往往表现为尿不多,但次数多或尿得不痛快,有灼热或涩痛感。个别女性朋友还有白带量多,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6、看舌头
判断有无湿气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舌。寒湿证候的人士常是舌淡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而湿热证候的人士常是舌红苔黄腻。
7、看耳朵、头发
耳朵里耳屎呈油状易流出也提示湿热证候明显。此外,如果毛发容易油腻出油,面部皮肤油腻油亮或早晨眼皮肿,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发黄也常提示体内有湿气。
身上的四大祛湿开关
中医专家指出,艾灸是一种很好的祛湿方法,常艾灸身体4大祛湿穴位,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
1、丰隆穴、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2、足三里
位置: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4、曲池穴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