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之《忏悔录》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6-13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6万
展开全部
《忏悔录》演讲稿

《忏悔录》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灵自白,也是通俗易懂,写给普通人读的“认识生命”之书。它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之后,了解托尔斯泰思想的第四本书,该书深度解答“生命是怎么回事,怎样活得更好。”

我的核心是作者的探索历程。

本书作为列夫·托尔斯泰思想的转变探索,先他从自己的忏悔说起。

小时候的托尔斯泰被大人要求去信从上帝和宗教。因此有一件事令他至今印象深刻:在11岁时,一个在中学读书的男孩兴冲冲地到他们家把学校里的新发现作为一个重大新闻向大家宣布:其实根本就没有上帝,教给他们的有关上帝的一切,统统都是谎言。记得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对这个爆炸性新闻非常感兴趣,还常常聚在一起讨论,也不知这事的真假,就只是单纯认为这件事很有意思。再后来,他阅读了一些伏尔泰批判教会的作品。书中的冷嘲热讽渐渐使列夫托尔斯泰不再相信宗教,脱离了它。托尔斯泰是有意识的不再相信一些宗教和一些荒谬知识的,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信仰——“自我完善”。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身体、思想等变成了他自己追逐的东西。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他周围的人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他。年轻时,他想过要当一个好人,可是世人知道后却用蔑视和讥笑对待他,当他沉迷于可憎的情欲时,却是一路的掌声和加油声。战争结束后,托尔斯泰渐渐与作家圈有了来往。那些人将他当作自己人,然而托尔斯泰却渐渐察觉出他们的虚伪。他们这群有思想的人将自己定义为天生就应该去教化人类的伟人,所以总会有人在那里争论“自己教的都是对的,别的都是唬人的东西”。不仅如此,这些作家特别爱写批判类的书籍。然而真实情况呢?只有少部分作家在真正批判和交流思想,其余的基本都在挑起矛盾炒作,为了金钱与热度互相撕扯。“现在我明白了,作家们的行为和疯人院里的疯子没有任何差别,但当时我只是隐隐约约的怀疑这些。而我呢,我像所有的疯子一样,把别人都当成疯子,认为自己不是。”

托尔斯泰就这样失去了理智地生活了若干年。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发展和进步,“如何更好的生活?”是他日夜思索的问题。随着经历的丰富和年岁的增长,他又更深一步地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生命?它将飘去何方?在苦苦追寻无果之后,列夫·托尔斯泰则感到从所未有的空无与慌张。

在经历猜疑与探索时,托尔斯泰的表现很是迷茫,他不畏惧死亡,尝试自杀了三四次,无一成功。他将生命定义为虚无,并立志要摆脱它,于是只有死亡——每个人生命的必然结果,对于他来说才是真实的。这个时候生与死的定义似乎已经在他脑中定了型,他疯狂的质疑自己对他人而言传奇的一生,像一只脱了缰的野马一般乱蹿,却不知何才是向前的方向。

迫切需要答案的托尔斯泰运用了不同的方法,他先去询问了科学,结果发现当自然科学涉及一些终极问题时,给出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废话。又如在思辨领域中问“现存的万物为何存在?我为何存在?”它只能答道“因为存在,所以存在。”于是被迫无奈,托尔斯泰只能在哲学伟人中寻找答案:“肉体的生命就是罪恶和谎言,消除肉体的生命就是幸福,因此我们应该期望这么做。”苏格拉底说。“生命就是罪恶,它什么都不是,向虚无转化才是生命唯一的幸福。”叔本华说。“世间一切,无论是智是愚,是穷是富,是喜是悲,都是虚空。人死之后,会带走一切,因此是荒唐。”所罗门说。“人生就是不可避免的痛苦、衰弱、衰老和死亡,应该使自己摆脱生命,了脱生死。” 释迦牟尼说。简单而言,他们的答案都是一致的:肉体是罪恶,生命是虚无。

后来,托尔斯泰总结出四种摆脱生命困境的方式,第一种是无知:那种人,是根本不理解苏格拉底、叔本华等有关生命的问题。第二种是享乐,这种享乐也就是了解生命困境后,仍心安理得享受现在的幸福。第三种是借力,这种方法是明白生命的罪恶和荒谬之后,毁掉生命。第四种是懦弱,它在于即使意识到生命的荒谬与罪恶,知道未来空无,还继续苟活着。所以,从肉眼可见,列夫托尔斯泰选择了第三种方式(但未成功)。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反思之后,他发现自己经常把两个概念进行比较,比如拿永恒和永恒进行比较,于是得出了一个恒等式:生命意义=毫无意义。就如数学一般,论述的方法是对的,但是结果却是X=X,0=0。因此,不得不承认,在当下生活着的人类还有另一种非理性的认识,那就是信仰。

于是,托尔斯泰渐渐开始和贫穷的、没有学问的农民接触。在一群贵族中全部的生活就是好逸恶劳,但劳动者的全部生活就是繁重的劳动。对于生活,他们比富人更容易满足。在生死之间,他们看到的是善良而不是虚空。就在这一刻,列夫托尔斯泰确确实实地爱上了这群人,欣然地接受了“劳动着的生活便是生命永恒意义的真理。”

列夫托尔斯泰告别了以前的贵族生活,并且认识到,这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仅仅是生活的幻影。要想理解生命意义,就不应该去理解小部分人的特例,而应去理解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的生命。是这些人用劳动创造了生活,赋予了生命意义。

所以纵观全书,托尔斯泰的思想历程便明了了。它的起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最后托尔斯泰告诉我们的答案是:劳动独特的价值。(劳动价值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