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美男

 我来答
海猎o
2022-06-05 · TA获得超过98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6.9万
展开全部
(一)宋玉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崇尚老庄,战国时期鄢(今湖北宜城市)人,楚国辞赋作家。宋玉好辞赋,为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辞作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男之一,风流倜傥,潇洒干练,反应敏捷,谈吐不凡,所以楚王经常要他陪伴伺候,或游于兰台宫,或游于云梦泽。相传宋玉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宋玉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辞赋家,是楚国的诗人,还是宋国公族的后裔,据说他比较崇尚老子和庄子他们二人的文学思想,曾经在楚顷襄王手下做过事,也当过楚国的士大夫,那些他传世的名作里边以《九辩》最为出名,那些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便是人们用来形容他的。

据说,宋玉是屈原弟子,他并没有因为其美貌而青云直上,其在官场上混得还是比较差的,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大官,虽然靠写得一手好文章和精通音律,也曾接近过楚王,但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连提点建议都没被采纳。但他并没有从此自弃,而是投入到创作中去,也写出了不少好文章。他在屈原骚体的基础上变化出一种新体裁----赋,虽不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算是不辱没师门了。

宋玉身形样貌皆为上等,加之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这样谪仙般的男子竟然一生未娶,“宋玉东墙”典故可知,被最美的东墙女子所爱慕,宋玉都不曾动心,可叹那东墙女将情思托付给这“无情”人,甘愿等他三年,却盼不到他的回应。

宋玉在楚王府做文学侍从时,因在音乐上有所造诣,常与一位名为莫愁的女子共同作曲。莫愁女自小生的美丽动人,又善于歌舞,十七岁时被楚王带进府中做乐妓。长达几年与宋玉合作,两人才情,风姿都不相上下,可谓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奈何莫愁早已心有所属,她的意中人是自小相识的青梅竹马王襄哥。宋玉知道美人心有所属,他把自己对莫愁的爱恋埋藏在心底最深处。楚襄王知道此事后,便把王襄哥发配至扬州,两人此后相隔数千里,在那时的情况看,这双人怕是一辈子难以相见了,如此生离的结局,莫愁实在是难以接受,在送别王襄哥后,在白雪楼上纵身一跃投进了汉江,这样年轻的生命随着失去的爱情凋谢了……

莫愁死了,宋玉悲愤,谴责这世道不公,让他所敬重,所认同,所爱慕的人一个个的不得快活……从此以后,再没有寄托的人,便只身陷入这乱世,尽所能还他们一个清平世界吧!

“心中藏之,无日忘之。”宋玉将一生唯一的爱给了莫愁,此后,再美的女子也入不了他的眼,宋玉一生极其悲哀,郁郁不得志,不得爱,不能尽用其才,尽诉其心。

他拥有最好的容颜,最博识的老师,最细腻的文笔,却不幸生于这样一个纷乱的世道中,知道了那么多,偏又无法做那么多……昏聩的国君,奸恶的佞臣,浑浊的朝堂,这一切宋玉看在眼里,痛不欲生,悲愤至极,无能为力,只能全身心投入辞赋中,为后人留下惊天动地的一笔,“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直至最后,宋玉依然陪楚国走到了这破败的结局,同生同亡,当这个已步入古稀的老人看到已亡的楚国后,终于闭上了双眼,像是完成了使命般,随着楚国的消亡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凄凉悲苦的一生。

(二)嵇康

嵇康(公元224年-263年,一作公元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他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童年时代的嵇康,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天赋,他自幼博览群书,可以说学一样成一样,文学、音乐、玄学统统不在话下,就连养生方面,也颇有一番成就。

他曾写过一篇《养生论》,可以说是我国较早的养生名篇了。文中告诉了人们为什么要养生,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养生操作,比如他提出“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告诫人们不要暴饮暴食等等,《养生论》一经发表便引起全国的轰动,读过嵇康文章的人们都想一睹这位才子的真容。

嵇康不仅从小就才华出众,就连相貌都是数一数二的。他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去了首都洛阳,首都的人们听说嵇康的到来,都纷纷跑到街上观看,把街道围了个水泄不通。

很多人在见到嵇康的真容后,纷纷为其倾倒,甚至都忘了他是一个出众的才子。嵇康有一米八多,气质出众,剑眉星目,虽然他不在意自己的容貌,不打扮修饰自己,但还是风采出众,难以掩盖。

可以说,见过嵇康的人,即使不为他的才华而倾倒,也会因为他的颜值而倾心。

最终他的“帅”,连当时的皇族曹家都知道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曹操的外孙女常乐亭台公主看到了嵇康,只是见了一面,公主便对嵇康再也难以忘怀,最终,公主拖人找到嵇康,并主动要求下嫁于嵇康。

幸而嵇康非常欣赏公主的修养和品德,两位璧人结成了美满的姻缘。不过娶了公主没多久,他就带着公主归隐山林了,嵇康与长乐亭公主育有一儿一女。

嵇康就像是上天的宠儿,从外貌到内在几乎都完美无瑕,可就是这样的天选之子,也没能逃得过世俗的磋磨。

他喜欢“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出仕为官。

嵇康曾经游于山泽采药,得意之时,恍惚之间忘了回家。当时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认为是神仙。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其诗现存五十馀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何焯《文选评》称:“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他的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一批成功之作。

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孔”,写了很多斥责孔子的文字。一直以来,统治者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就是分分合合。统治者需要知识分子的支持,知识分子却往往看不惯统治者的做派,对其进行抨击和批评。统治者忍受不了,便拿起屠刀杀之,达到让其闭嘴的目的。

嵇康如此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长久下去,岂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统治,此人非杀无以正民风、清王道。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徐氏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以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他们的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说完后,从容就戮,时年四十岁。海内的士人没有不痛惜的,司马昭不久后便意识到错误,但追悔莫及。

《广陵散》是叙事曲,讲述的是战时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

此传谱者,全本共四十三段,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一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窃以为有过冗长,略嫌繁复,故重作节本,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一段,《大序》一段,《正声》十五段,《后序》三段,共二十一段。

《广陵散》的来历: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而《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

嵇康死了,广陵散也一度失传了。

(三)潘安

人们都知道我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她们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姿容,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蝉,羞花杨玉环。有美女就有美男,古代公认的四大美男分别是宋玉,嵇康,潘安,卫玠,今天就说说潘安的故事。

潘安(247年-300年),字安仁,荥阳郡中牟县(今河南省中牟县)人。潘安是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安平太守潘瑾的孙子,琅邪内史潘芘的儿子。潘安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被推举为秀才,担任河阳令,随后为怀县令,勤于政绩;后期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等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潘安主要作品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哀辞》、《沧海赋》等。

潘安出生在一个儒学家庭当中,受到祖辈的影响,潘安也被父辈培养成为了一个具有儒学气息的男子,潘安在年少的时候就背诵经典古籍,熟读书籍的潘安为他以后为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大之后的潘安不仅风貌翩翩,而且有着一张令女人都嫉妒的脸,成为了闻名遐迩的美男子。

《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潘安从洛阳这么一走,就走成了大众情人。有个叫左思的,就是那个因写《三都赋》而“洛阳纸贵”的人,一直觉得自己很男人,听说了潘安的好事,也想上街走一走,走是走了,却没有得到什么花果,而是一群韵香味艳的唾沫。左思好懊丧,左思右想去了。还有个张载,因写《剑阁铭》,晋武帝派人镌石的那人,也想上街一试,却是被一群小儿用瓦片和石子撵了回来。两人上演了一场男版的东施效颦。这世界是个世俗的世界,花遇蝶的感觉和花遇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左思、张载,文章上得了市面,人却容不得街景。这件事依然传得满洛阳,就又传到了《晋书》上。

俊颜也是会影响他人的,这里有着说不清的问题,其中可能就因太美而遭人妒忌开罪别人。有个人就现出了不满,这个人叫山涛,就是“竹林七贤”中那个被嵇康写绝交信的山涛山巨源,山涛在皇上面前说:“潘安之美,并不是真美,是他化装化的。”然后给皇上献计,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宣潘安穿冬衣上朝,必然见分晓。潘安急匆匆换上冬天的朝服,顶着烈日在殿外等旨面君。等了很久皇上才召见,这时的潘安早已汗流浃背,脸上被汗一冲,愈加玉色凝脂,粉里透红,哪有什么粉妆。皇上龙颜大悦,极赞潘安的美是空前绝世。山巨源又一次陷入了尴尬的源流。

长得帅不说了,人家还对待感情非常专一,潘安的小名为“檀郎”、“檀奴”。潘安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就是杨容姬,杨容姬是西晋杨肇的女儿。她也是一位才貌出众的佳人,家世地位要高于当时的潘安,潘安和杨容姬成婚之后,夫妻感情甚笃非常恩爱,潘安对自己的妻子可谓是一往情深,忠贞不渝,一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成语潘杨之好说的就是这对夫妻,杨容姬早逝后,潘安痛不欲生,并写下《悼亡诗》来缅怀自己的妻子,表达对杨容姬的无限哀思,潘安自杨容姬死后,终生未在娶妻。不得不说,一代美男子潘安真的是一位用情至深的好丈夫。他也是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檀郎”、“檀奴”遂成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词。这一称谓寄托着女性对情人、夫君用情专一的热切希望。

北宋之前《二十四孝》里记载有潘岳辞官奉母的故事:“郑州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潘安虽有家世,其本人在官场却是阻挠重重,女人当然喜欢他,可惜官场却是由男人操纵,他文才、相貌引人妒忌,仕途十分苦闷。自二十岁至四十岁,潘安屡次起伏,两次革职,三次贬谪,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

公元229年,皇后贾南风欲杀死晋惠帝的儿子愍怀太子,于是借皇上身体不好为由宣太子入朝探视。但当太子入朝后,贾南风却秘密将其安排在其他房间居住,并假传皇上诏书,赐给太子三杯酒,逼他全部喝掉。

有了皇帝的旨意,愍怀太子自然是不敢怠慢,将三杯酒一饮而尽,喝的是酩酊大醉不省人事。就在此时,贾南风再度假借皇帝名义,让太子将潘安提前拟好的《愍怀太子祷神文》抄写一遍。

此文章说是“祷神文”,实则内容尽是大逆不道之言。潘安在内容中,以太子的口吻劝皇帝退位,并表示若皇帝不主动退位,太子便会采取一系列行动来逼他退位。这样的话语, 太子清醒之时是绝不可能抄录的,但偏偏当时的太子早已经没有思考能力,于是稀里糊涂的就将其原原本本地抄了出来。

因为此事,愍怀太子必然是难逃一死。虽然说这卑劣的阴谋是贾南风一手策划的,可潘安在其中也发挥了大作用,经他手写出的那一篇“祷神文”成为了杀人不见血的暗器,他也成为了杀人凶手之一。

此事在朝廷中激起轩然大波,群臣激愤。没过多久,赵王司马伦起兵发难,将皇后贾南风废为庶人,贾南风手下的党羽纷纷被诛杀,这其中也包括长期帮助贾南风做不义之事的潘安。

因为攀附权贵,潘安不仅害了自己,而且一下害了自己的三代人,包括他的父母和儿女。据说,潘安在刑场上见到了自己白发苍苍的母亲,号啕大哭,跪在母亲面前不停地磕头。一代旷世美男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他也是死的最惨的帅哥了。

(四)卫玠

我们都知道成语貌比潘安,说的是大帅哥潘安。也有一人因为长得太帅,被人给看死的,成语看杀卫玠,说的就是他。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晋朝⽞学家,同时也是⼀位朝廷官员,出⽣于现在的山西⻄夏县。他是古代四⼤美男之⼀,⽗亲名为卫恒,当时任职尚书朗,也是⼀位著名的书法家。卫玠5岁时就很有名,被人们视为神童。 他神态和平常小孩不一样,他的祖父也经常说他与众不同,还说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一天,很是惋惜。

卫玠从⼩⻓相⼗分俊俏,就现在⽽⾔他是众⼈眼中的偶像。当他坐着羊车出门去街市游玩时,简直是⼀场灾难,每次都造成城中交通瘫痪,因为来欣赏他美貌的人太多了,人们倾城⽽出,站在路边欣赏花美男,⼀时间万⼈空巷,观者如堵墙,当时⼈都叫他“璧⼈”。令⼈不得不叹服的是,卫玠的美超越了性别,就连男⼈看了也怦然⼼动。

骠骑将军是他的舅舅,英俊豪迈很有风度,但是每次他在身边都会感叹自己样貌丑陋。还和旁人说起,和卫玠一起出游就仿佛有个光亮的珠子在旁边闪闪发亮。

卫玠从小身体便不是很好,常常生病在家休养,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读书研究。卫玠喜好探究玄理,虽然身体不好,却坚持关于玄理的研究,渐渐地卫玠关于玄理的见解传开来。

卫玠的母亲告诫他要少说话,养好身子。但偶尔精神恢复,亲朋好友请他谈话,他头头是道地说理,常使得在坐的人心悦诚服。当时琅琊人,著名的玄学家王澄是个很有威望的人,对于一般人是绝不推崇的,但他听到卫玠的一些理论后颇为惊讶,立即上门拜访卫玠,与他相谈甚欢,聊到一些玄妙之处更是为之倾倒,一时“卫玠谈道,王澄倾倒”传为美谈。王澄与王玄、王济都有盛名,但是都在卫玠之下,当时世人常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

卫玠认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人有所不及,可以情恕, 意不相干, 可以理遣。 ”意思是说, 要有宽容的度量,凡事都可以析理的方式讲清楚,不至使人们之间关系僵化。这虽然把分析道理当作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但对于处理一般的社会关系来说,还不失为一种良方。

朝廷也曾多次想招卫玠入朝为官,可他都拒绝了,直到很久以后才开始担任太傅、太子洗马。

310年,八王之乱把西晋政权闹成一锅糨糊,胡人势力乘机进入中原,天下大乱。卫玠就想搬到南方去住,他的兄弟不肯走,母亲则说不会丢下他的兄长,他跟母亲讲道理说是为了门户,这才劝动了王氏。临走的时候卫玠对他兄长卫璪说:"恭敬父、师、君的道义,是人们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说是献身事君,兄长自勉。"他兄弟后来死在匈奴人手上。

他们一家子跑到江夏(今武汉),妻子乐氏经不住旅途疲惫,死去了。征南将军山简见到他很是喜欢,觉得嫁女儿应该只嫁贤人,不应该去看地位和钱财,何况卫玠本就是权势富贵的人家,就把爱女嫁给了他。卫玠带上新妇又往东行,来到了大将军王敦镇守的豫章(今南昌)。

王敦见他一表人才,能说会道,很是器重。卫玠并不买帐,他感觉此人野心勃勃,久必生乱,不可依附,于是再次转移,投奔东晋都城建邺(今江苏南京)。此时的他已经积劳成疾,病情更加严重了。

建业的官员们久闻卫玠艳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他的美貌传说早就流传在南京的⼤街⼩巷。人们知道卫玠就是那个美得惨绝⼈寰、清谈起来勾魂摄魄的卫璧⼈啊!南京城的卫玠粉丝集体出动,人山人海地围观,挤得卫玠举步艰难,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年仅27岁。这炫⽬的⼤明星陨落时,南京的“卫粉”们哭声震天。有人说卫玠是被人看死的,这就是成语“看杀卫玠”的出处,当然这纯属无稽之谈。

还有一种说法是卫玠为逃避战乱,拜见大将军,两人深夜座谈,将军便邀来谢幼舆,谢看到他很是喜欢,两人就谈到了第二天早上,因为过于疲惫最终去世,在我看来也是谣传。

《世说新语》中曾说他是:"风神秀逸,身体羸弱",他去世后葬在南昌,又改葬到江宁,丞相说他一代人才不该草草安葬。

卫玠一生,没在政治上兴风做浪,没为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贡献,军事方面更是碰也没碰过。这么个人,居然在《晋书》上有传记,可见 “美男子”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传记里反反复复强调了两点:一是俊美,二是会清谈。

这四大美男的故事讲完了,他们都生于乱世,容貌上乘,家世显赫,文采斐然,然而命运对他们何其不公,他们都是那个年代权利争斗的牺牲品,最后被奸人陷害。红颜薄命,说的不光是美女,美男同样逃不开悲剧的命运,我又想起这首歌词了:长得丑活得久,长得帅老得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