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引言:
《百孝篇》开篇曰:“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顺子弟必明贤。”《孝经》中也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是百行之源,孝是八德之首。可见,孝是多么的重要。
一、 什么是孝?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说文解字》这本书对孝的阐述。前一句是说晚辈对长辈的敬与养称为孝,孝是子女的本分。后一句主要说“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子承老”,“承者,奉也,受也。”是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父母那里诞生出来的,然后不断接受父母的养育,长大成人;成人后应该对父母不断的奉献,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因此,子女要无条件地赡养和尊重父母,孝顺父母。并且,生养教育下一代,延续做父母的使命。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家庭序列中变换角色,完成“子承老”的“奉”和“养”这两方面任务,这既是孝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人生大事,也是人的道德根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二、为什么要孝?
水有源,源远流长;树有根,根深叶茂。父母是源,父母是根,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母亲怀胎十月,妊娠呕吐,吃不好,睡不好。身体不舒服,生病也不敢吃药打针,唯恐伤着腹内胎儿。
生产时,母亲痛得撕心裂肺,闯的是“生死关”。儿女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
乳哺两年,母亲喂给孩子的乳汁就是母亲的血呀!每个孕育过孩子的女人死后的骨头都会由白变灰,那是因为孕育、哺乳孩子流失大量的钙质所造成的。母亲这个恩德,当儿女的粉身碎骨都难以报答!
不仅如此,父母还要为初生的孩子擦屎把尿,不嫌累、不嫌脏,孩儿哭一声,赶紧察言观色,是冷、是热、还是病了,马上抱在怀中,不转眼珠地看,生怕小孩受委屈。
孩子再大些,父母教小孩说话、走路、吃饭、穿衣和读书写字,讲做人的道理。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又接送上学——“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就这样,读完小学上中学,读完中学上大学。父母的关爱一路伴随孩子成长,直到立业、成家、生子,有了自己的生活。而做父母的却默默付出,驼了背、弯了腰、白了头,从来不图回报。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恩重如山!就算我们付出全部去孝顺父母,也难以回报。
都知道“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现在的许多子女们总是习惯于父母的给予,稍不如意就顶撞父母、怨恨父母,却从来没有想想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的寿限和子女的寿限难以确定,子女全心尽孝还能有几年呢?要在父母有生之年及时尽孝,不要追悔莫及啊!
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拿出我们的良心去找父母当年慈爱子女的心,从这一刻起孝顺父母,以补过去不孝的重罪吧!
三、如何尽孝?
1.孝身
首先,养父母之身,也就是孝“身”,要在父母的衣食住行上留心、用心。
衣:四季更换的衣服要为父母及时准备好,款式、颜色、价格都要买适合老人品味的,老人若是不愿穿,就是不适合。
食:让老人口福不缺。老人想吃什么,就马上给老人准备,尤其是新鲜水果一上市,瓜果梨桃都买给父母尝尝鲜。要考虑到老人运动量小,消化功能减退,多给他们做些好消化的食物。要确保食物少盐、少糖、少脂肪,既健康又美味。
住:要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给老人提供最好的住所。如果与老人同住,尽量把阳光充足、空间较大的房间让给老人住。老人睡眠轻,稍有响动便睡不踏实,要尽量给他们准备大—点,质量好一点的床。
行:人老腿先老,行动要有人搀扶。主动给他们买些辅助工具,比如拐杖和轮椅。多陪老人出去散散心,领着他们去旅游或是去附近的公园走走。
其实儿女稍微留一下心,就会知道父母需要什么。这时,马上给老人奉上,让他们享用。
在奉养父母衣食住行的时候一定要诚敬。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只是供养父母,若不诚敬,则与饲养犬马没什么区别。
给父母物质上的满足,只是一种义务,还不算孝。“孝”是真心诚意的付出,是尽自己的本分,让父母放心,不给父母添麻烦,才算真正的孝。
2.孝心
处处顺父母的心,称之为孝“心”。
“顺”即顺从接受父母的言教,让父母安乐,放心。人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就多了,我们要理解老人的心情,顺老人的心。
“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之事,我当奉之。”意思是告诉人们,一方面让老人想到我们就高兴,不让老人牵挂,让老人放心;另一方面,要帮助老人解决他所牵挂的事,让老人安心。
子女要做到身体健康、品德高尚、夫妻和睦、建功立业。《孝经》中这样论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要特别地加以爱护,不能轻易损伤,这是孝的开始,是基本的孝行。“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就是说,如果做事遵循自然规律,扬名后世,彰显父母的恩德,这是孝的最高标准,是圆满的、理想的孝行,是对父母养育的最好报答。
相反“德有伤,贻亲羞。”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做出伤风败俗的事,不仅让父母担心,还会让他们羞愧难当,是大不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成家后,夫妻和睦,幸福美满。然而夫妻之间难免磕磕碰碰,不管矛盾大小,都要及时化解,不要向父母传舌、告状,要报喜不报忧。夫妻共同孝敬双方老人,才能使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让老人安心,要做到急父母所急,想父母所想。父母如果生病住院,难免着急上火,这时,子女不仅要把钱准备充足,还要耐心伺候,“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老人的心愿要尽力达成,比如老人想要祭祀,就要陪老人一起去,如果老人行动不便,也要以最大的虔诚心想方设法替父母完成。再比如老人多半都会牵挂自己的后事,要给老人选择称心的墓地,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3.孝慧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顺从父母要有原则和智慧。当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儿女如果盲目顺从,使他们陷于不仁不义的地步,那不算真孝。但也不要当面顶撞,应小心劝导他们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如果父母不接受劝告,可以等他们心情好些时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还是不肯接受,可以用哭泣、下跪等方式使他们觉悟。即使因此被责怪,也绝不起怨恨父母的心,更不把父母的过错向外宣扬。应该把他们该做的事情完善起来,这是为父母补漏,这样才是把孝道尽真了。
再来就是先改变自己的性格,再顺父母的性格,才是真孝。
想尽孝,必须改掉脾气禀性,要有好性格。光心好,而性格不好,孝道也行不圆满。比如,有一个孩子给老人买来好多水果和点心,因为老人把水果给孙子们分了,孩子便生气了,把水果丢在地上,气得老人暗自落泪。说他不孝,好像冤枉了他,可这样怎能算真孝顺呢?所以,缺乏心性修养的人,很难把孝道尽圆满。顺父母的性格,就是按照父母的性格特点,随快随慢,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不使老人生烦恼。
4.孝志、孝言、孝色
另外,还有孝志、孝言、孝色等。孝志,是按照老人的志向去做。孝言,是在老人面前说话态度和蔼,不大吵大叫。孝色,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在老人面前都要笑呵呵的,和颜悦色。大孝难,孝色更难。虽然难做到,但要尽力去做好。
最后,要常把圣贤故事读给老人听,让老人安心、快乐;同时,子女不管父母慈不慈,但问自己孝不孝。要继承祖业,弘扬家风,立志超过前辈。
5.孝还可分为小孝和大孝;近孝和远孝。小孝孝于庭闱,大孝孝于天下;近孝孝于一时,远孝孝于万古。
林则徐说:“不孝父母,供神无益。”所以千里烧香,不如在家孝顺爹娘。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家、恪尽职守,最终建功立业、服务大众,这才是孝的圆满结果。
人能把孝道行到圆满了,家和业兴,国家安定。就是由小孝扩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远孝。全社会的老人皆得其养,得享有子之乐,全得欢喜之心,以达到不独亲其亲的和乐景象。
《百孝篇》开篇曰:“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顺子弟必明贤。”《孝经》中也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是百行之源,孝是八德之首。可见,孝是多么的重要。
一、 什么是孝?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说文解字》这本书对孝的阐述。前一句是说晚辈对长辈的敬与养称为孝,孝是子女的本分。后一句主要说“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子承老”,“承者,奉也,受也。”是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父母那里诞生出来的,然后不断接受父母的养育,长大成人;成人后应该对父母不断的奉献,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因此,子女要无条件地赡养和尊重父母,孝顺父母。并且,生养教育下一代,延续做父母的使命。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家庭序列中变换角色,完成“子承老”的“奉”和“养”这两方面任务,这既是孝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人生大事,也是人的道德根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二、为什么要孝?
水有源,源远流长;树有根,根深叶茂。父母是源,父母是根,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母亲怀胎十月,妊娠呕吐,吃不好,睡不好。身体不舒服,生病也不敢吃药打针,唯恐伤着腹内胎儿。
生产时,母亲痛得撕心裂肺,闯的是“生死关”。儿女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
乳哺两年,母亲喂给孩子的乳汁就是母亲的血呀!每个孕育过孩子的女人死后的骨头都会由白变灰,那是因为孕育、哺乳孩子流失大量的钙质所造成的。母亲这个恩德,当儿女的粉身碎骨都难以报答!
不仅如此,父母还要为初生的孩子擦屎把尿,不嫌累、不嫌脏,孩儿哭一声,赶紧察言观色,是冷、是热、还是病了,马上抱在怀中,不转眼珠地看,生怕小孩受委屈。
孩子再大些,父母教小孩说话、走路、吃饭、穿衣和读书写字,讲做人的道理。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又接送上学——“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就这样,读完小学上中学,读完中学上大学。父母的关爱一路伴随孩子成长,直到立业、成家、生子,有了自己的生活。而做父母的却默默付出,驼了背、弯了腰、白了头,从来不图回报。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恩重如山!就算我们付出全部去孝顺父母,也难以回报。
都知道“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现在的许多子女们总是习惯于父母的给予,稍不如意就顶撞父母、怨恨父母,却从来没有想想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的寿限和子女的寿限难以确定,子女全心尽孝还能有几年呢?要在父母有生之年及时尽孝,不要追悔莫及啊!
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拿出我们的良心去找父母当年慈爱子女的心,从这一刻起孝顺父母,以补过去不孝的重罪吧!
三、如何尽孝?
1.孝身
首先,养父母之身,也就是孝“身”,要在父母的衣食住行上留心、用心。
衣:四季更换的衣服要为父母及时准备好,款式、颜色、价格都要买适合老人品味的,老人若是不愿穿,就是不适合。
食:让老人口福不缺。老人想吃什么,就马上给老人准备,尤其是新鲜水果一上市,瓜果梨桃都买给父母尝尝鲜。要考虑到老人运动量小,消化功能减退,多给他们做些好消化的食物。要确保食物少盐、少糖、少脂肪,既健康又美味。
住:要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给老人提供最好的住所。如果与老人同住,尽量把阳光充足、空间较大的房间让给老人住。老人睡眠轻,稍有响动便睡不踏实,要尽量给他们准备大—点,质量好一点的床。
行:人老腿先老,行动要有人搀扶。主动给他们买些辅助工具,比如拐杖和轮椅。多陪老人出去散散心,领着他们去旅游或是去附近的公园走走。
其实儿女稍微留一下心,就会知道父母需要什么。这时,马上给老人奉上,让他们享用。
在奉养父母衣食住行的时候一定要诚敬。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只是供养父母,若不诚敬,则与饲养犬马没什么区别。
给父母物质上的满足,只是一种义务,还不算孝。“孝”是真心诚意的付出,是尽自己的本分,让父母放心,不给父母添麻烦,才算真正的孝。
2.孝心
处处顺父母的心,称之为孝“心”。
“顺”即顺从接受父母的言教,让父母安乐,放心。人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就多了,我们要理解老人的心情,顺老人的心。
“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之事,我当奉之。”意思是告诉人们,一方面让老人想到我们就高兴,不让老人牵挂,让老人放心;另一方面,要帮助老人解决他所牵挂的事,让老人安心。
子女要做到身体健康、品德高尚、夫妻和睦、建功立业。《孝经》中这样论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要特别地加以爱护,不能轻易损伤,这是孝的开始,是基本的孝行。“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就是说,如果做事遵循自然规律,扬名后世,彰显父母的恩德,这是孝的最高标准,是圆满的、理想的孝行,是对父母养育的最好报答。
相反“德有伤,贻亲羞。”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做出伤风败俗的事,不仅让父母担心,还会让他们羞愧难当,是大不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成家后,夫妻和睦,幸福美满。然而夫妻之间难免磕磕碰碰,不管矛盾大小,都要及时化解,不要向父母传舌、告状,要报喜不报忧。夫妻共同孝敬双方老人,才能使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让老人安心,要做到急父母所急,想父母所想。父母如果生病住院,难免着急上火,这时,子女不仅要把钱准备充足,还要耐心伺候,“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老人的心愿要尽力达成,比如老人想要祭祀,就要陪老人一起去,如果老人行动不便,也要以最大的虔诚心想方设法替父母完成。再比如老人多半都会牵挂自己的后事,要给老人选择称心的墓地,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3.孝慧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顺从父母要有原则和智慧。当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儿女如果盲目顺从,使他们陷于不仁不义的地步,那不算真孝。但也不要当面顶撞,应小心劝导他们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如果父母不接受劝告,可以等他们心情好些时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还是不肯接受,可以用哭泣、下跪等方式使他们觉悟。即使因此被责怪,也绝不起怨恨父母的心,更不把父母的过错向外宣扬。应该把他们该做的事情完善起来,这是为父母补漏,这样才是把孝道尽真了。
再来就是先改变自己的性格,再顺父母的性格,才是真孝。
想尽孝,必须改掉脾气禀性,要有好性格。光心好,而性格不好,孝道也行不圆满。比如,有一个孩子给老人买来好多水果和点心,因为老人把水果给孙子们分了,孩子便生气了,把水果丢在地上,气得老人暗自落泪。说他不孝,好像冤枉了他,可这样怎能算真孝顺呢?所以,缺乏心性修养的人,很难把孝道尽圆满。顺父母的性格,就是按照父母的性格特点,随快随慢,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不使老人生烦恼。
4.孝志、孝言、孝色
另外,还有孝志、孝言、孝色等。孝志,是按照老人的志向去做。孝言,是在老人面前说话态度和蔼,不大吵大叫。孝色,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在老人面前都要笑呵呵的,和颜悦色。大孝难,孝色更难。虽然难做到,但要尽力去做好。
最后,要常把圣贤故事读给老人听,让老人安心、快乐;同时,子女不管父母慈不慈,但问自己孝不孝。要继承祖业,弘扬家风,立志超过前辈。
5.孝还可分为小孝和大孝;近孝和远孝。小孝孝于庭闱,大孝孝于天下;近孝孝于一时,远孝孝于万古。
林则徐说:“不孝父母,供神无益。”所以千里烧香,不如在家孝顺爹娘。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家、恪尽职守,最终建功立业、服务大众,这才是孝的圆满结果。
人能把孝道行到圆满了,家和业兴,国家安定。就是由小孝扩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远孝。全社会的老人皆得其养,得享有子之乐,全得欢喜之心,以达到不独亲其亲的和乐景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