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六耳猕猴到底是不是孙悟空?

 我来答
曦莲滩8177
2022-06-27 · TA获得超过693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26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113万
展开全部
其实,网上反对孙悟空是六耳猕猴的有几个理由:第一他们的兵器不一样,第二孙悟空对自己的猴子猴孙非常的仁爱。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西游记》这本小说本来就是一场权谋小说,虽然很多作者说的有鼻子有眼,不过本人还是觉得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幻化出来的。

《西游记》里面有个妖怪动机让我捉摸不透。它是六耳猕猴,它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也就是说它有预知的能力,问题来了,为什么它敢和真悟空去西天找如来去辩明真假,是对自己法力高度自信,还是另有原因??其实,说真的,真假美猴王太诡异了,你一个假的悟空,还要去取经,遇到真悟空还要去和他去天界,地府等辩明真假,这脑子怎么想的?一个冒名顶替的人,能如此大胆,还真是后无来者。

我小时候看过一本漫画,漫画中说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幻化的另(恶)一面,这本漫画解释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魔性,恶念。正如佛祖所说:“这次劫难乃,二心竞斗”。六耳猕猴是悟空心魔,六耳佛家说的“眼,耳、鼻、舌、意”……

整个《西游记》描述孙悟空最多词就是“心猿意马”,又作“意马心猿”,最初应是道教修炼心性的专用语,后因这四字内涵意广,成了佛,道、儒三教的通用语。道教中有一本典籍《参同契》云:心猿不定,意马四驰,神气散乱于外。这句话意思是,比喻人的心思就如同猿猴一样,心性攀缘,躁动、多欲、又如同野马奔驰,一逸难追。所以道家强调要拴住心猿,使意马收缰,清静、存神、坐忘、守一,守持人的精,气、神使之不内耗,还能长生。

如果往深层次的去理解,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作者会编出六耳猕猴这个家伙。整个西天取经团队里面孙悟空出力最大,但是唐老板和猴子矛盾总是用紧箍咒伺候,时间久了难免孙悟空会心生怨气。有这样一段话,“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中,这段话是描写六耳猕猴假悟空,打伤唐僧,抢走通关文牒、包袱,搅乱乾坤,他的长相,神通武器甚至连头上的紧箍咒都一模一样,所以原著里用“二心”,你可以理解为是孙悟空对唐僧二心。也可以理解唐僧对孙悟空有了二心。首先我们要如何理解这“二心”。佛教认为人有真妄二心;一为真心,即众生本来具有的如来藏心,真净明妙,是万有实体之真相,无异念,故又称之曰定心,禅定之心。二为交心,因无明所起产生种种虚妄之境界,为外道,凡夫之心,故又称散乱之心。

《楞伽经》以海水与波浪来比喻二心,海水常住不变就是“真”,波浪起灭无常就是“妄”。所以,佛教认为人要修持“一心”,也就是真心、定心,“一心不乱者,专注无散也”,不可有“二心”,中国儒家也强调“一心”……在《西游记》小说中因悟空打死了一群强盗,与唐僧发生了口角,之后出现了六耳猕猴,而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二心”,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很有可能是悟空幻化出来的,六耳猕猴有六只耳朵,这就是佛教说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根器,分别相应产生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境相,又称六尘,即有如尘埃污染心识,遮蔽本有心性光明,由此而产生虚妄不实的认识,它能劫持一切善法。害人慧命,所以又名“六贼”。《西游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开始孙悟空和唐僧在途中遇到过六个贼人,要图财害命,是孙悟空打死的,后来又出现六耳猕猴。

如来以慧眼看破真相,,并以金钵将六耳猕猴罩住,六耳猕猴现了本象,被悟空一棒打死,悟空杀了此猴,才断了“二 心 ”,才能离妄归真,不杀之不能断妄。正如佛祖所说:“这次劫难乃,二心竞斗”。如果六耳猕猴打败孙悟空,那么孙悟空就会被魔性左右,成为一个魔头……

结语:当然,这都是个人的推测,所以仅供参考。悟空和六耳猕猴去地府辩真假,为何谛听不敢当面说,原著解释实在是太牵强,因为六耳猕猴和孙悟空法力相当,所以地府里的神佛冥将根本擒拿不住六耳猕猴,这话没有说服力,如果六耳猕猴和孙悟空没有关系,那么孙悟空在加上地府神佛难道还控不住他吗?所以,我认为谛听知道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幻化出来的,所以不说。如来为什么也不当面说破?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孙悟空在打死六耳猕猴之后就已经决定正式皈依佛教。其实整部《西游记》里面,哪个妖怪是最让如来头疼的。就是孙悟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