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一首诗?
千里共婵娟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朝代】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腊改信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歼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轮轮,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千里共婵娟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腔伏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枣含。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凳圆笑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是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罩弯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物老闷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扩展资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写于1076年中秋,此时的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子由)已经四年没见面了。先秦有诗曰:“棠棣之花,萼胚依依。兄弟之情,莫如手足。”更何况苏轼与子由政见相投,互相支持。其早年曾与子由有过“功成身退,夜雨对床”的约定。
而当时的苏轼因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政见相左,所以自求外调知密州,引谓是仕途迷蒙,有一种苦闷在心头,是千万句话并与由说,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天的月亮最大最圆。人们把它作为合家团圆的象征。但写此词的时候苏轼在密州任职。这天晚上,苏轼喝了一夜的酒。
趁着酒兴。挥毫写下了这不朽的名句。官场失意的词人不道凄凉语,反说只要大家都健康地活着。虽然人隔千里。照耀我们的还是同一个月亮。不仅表现了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而且借月说事。与中秋的背景非常吻合。可谓情景交融。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圆、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含知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