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族史学的特点是怎样的?
由于没有或没有成熟的民族文字记述本民族的历史,从现有的史料中难以系统总结匈奴本族史学的发展历程和史 学思想,也难以搜寻出匈奴族著名的史家和史作。但是,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认真梳理和分析,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匈奴族史学的一些特点。 一、英雄崇拜与强烈的民族情感 游牧民族崇尚强力、崇拜英雄,作为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的杰出代表,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匈奴族的历史观念中。在匈奴族的史学思想中,对为民族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极为崇拜。冒顿单于时期,匈奴东并东胡、西服西域,迫使汉朝和亲,称雄大漠南北。
因此,冒顿单于就成为匈奴人引以为豪的英雄人物。东汉初年,“方平诸夏,未遑外事”,光武帝对匈奴采取安抚政策,“赂遗金币,以通旧好”,“而单于骄踞,自比冒顿,对使者辞语悖慢”,刘曜前赵政权,在祭祀活动中,把冒顿置于崇高的地位,“冒顿配天,元海(“汉”的建立者刘渊)配上帝”。老上单于在给汉文帝的信中,强调:“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狐鹿姑单于派使者给汉武帝送信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都充分表现了匈奴民族的自我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匈奴民族曾经在纵横数万里、上下近千年的时空范围内,繁衍生息,有声有色地创造了历史。
匈奴族征服和统一过众多游牧部落和游牧民族,首次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南与中国为敌国”。对于这样的历史,匈奴人是有理由自豪和骄傲的。 这种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给匈奴族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西晋后期,匈奴人刘宣就鼓动刘渊,“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把恢复匈奴祖先的业绩与昔日的辉煌作为发动起义的号召,并最终推翻了西晋政权,建立了匈奴族的“汉”政权。两晋十六国时期,内迁游牧民族纷纷接受汉文化,改汉姓、习汉语成为一种风气,在这种情况下,匈奴铁弗部却宣布放弃沿用已久的“刘”姓,勃勃下书:“朕之皇祖,自北迁幽朔,改姓姒氏,音殊中国,故从母氏为刘。
子而从母之姓,非礼也。古人氏族无常,或以因生为氏,或以王父之名。朕将以义易之。帝王者,系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今改姓曰赫连氏,庶协皇天之意,永享无疆大庆。”这次改姓,宣示了与因为和汉朝和亲宗母系而来的刘姓决裂,突出了该族的匈奴父系血统和民族特征,以单于即天子,“徽赫与天连”简称“赫连”,通过改姓,会得到上天的眷顾,从而使自己的种族和所建立的“大夏”政权能够“永享无疆大庆”,充分体现了铁弗部对自己作为匈奴民族的坚定自信心和充分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