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告状”怎么办?家长有效回应,让孩子从“告状”走向自律

 我来答
容尚离7960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13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11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83.9万
展开全部

文 | 希妈

“妈妈!弟弟刚刚说脏话了!”

“妈妈!凯凯把我刚搭好的恐龙拆了!”

“妈妈,姐姐抢走了我的 汽车 !是我先拿到的!”

“妈妈,那个小女孩玩滑梯插队!”......

家长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自己家的孩子一起玩,还是与外边小朋友玩时,他们总会有告不完的状。

不光在家,在幼儿园,老师也成了“法官”,每天都有判不完的案。

“老师,我不给他玩,他就打人!”、“老师,美美涂指甲油了!”、“老师,她穿那个裙子真难看,她那么胖!”......

在家中,家长如果每天除了工作,做家务,陪孩子做 游戏 ,还要解决孩子一件又一件的“官司”,会慢慢失去耐心,并给孩子贴上“小气”、“斤斤计较”、“不懂事”的负面标签,在幼儿园,爱“告状”的孩子,也很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孤立,交不到朋友。

孩子为什么爱“告状”呢?接下来我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帮家长分析孩子爱“告状”的原因、背后的动机以及家长如何回应,帮助孩子从爱“告状”走向自律,学会自己”判案”。


孩子爱告状,看似是为了解决问题,实际上还意味着他们有了道德和规则的意识。 孩子对 社会 规则的遵从有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告状”这个行为正是体现了他们对规则的认知、认同、和敬畏。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 社会 适应目标中指出, 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目标是有差异的

a 、3-4岁

b 、 4-5岁


c 、 5-6岁

总之,孩子“告状”的行为,与他们的年龄特点、解决问题的经验不足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孩子作为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告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多的也是为了与家长、老师、同伴产生互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告状动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求助型”:依赖家长或老师解决问题的告状行为。

现在很多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智力开发,却忽略了与孩子合作、关心他人、自主等品质的培养。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中心,导致孩子事事依赖家长、任性、不懂得谦让等等。

就像文中开头中所说的,“妈妈,他把我的玩具恐龙拆了!”、“妈妈,姐姐抢走了我的 汽车 ”等等, 孩子一点小事都会依赖成人帮助解决,并且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一类型的告状行为就是“求助型”。



2、“表现型”:为了引人关注,更好的表现自己的告状行为

很多孩子告小朋友的状,是为了 引起家长或老师的关注,希望得到表扬,这一类型的告状行为就是“表现型”。

“妈妈,弟弟说脏话了!”、“妈妈,我看见那个小朋友玩滑梯插队!”、“老师,她吃饭的时候说话了”等等,孩子为了让大人注意到自己,没说脏话,没插队,想得到大人的表扬或者奖励时,就会“告状”。



3、“正义型”:为了制止不良行为,伸张正义的告状行为

很多孩子往往以教师的态度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作出评价,所以孩子会对其他小朋友作出的错误行为,进行制止,为得到大人的评价和判决而“告状”。

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别人在打架,就会“告状”:“老师,他们在打架!”、“他们在抢别的小朋友玩具!”等,这种 想制止他人,充满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告状行为就是“正义型”



孩子对 社会 规则的遵从有一个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而孩子的“告状”现象,正是体现了孩子对 社会 道德和规则意识的认知。 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帮助孩子从爱“告状”到自律,学会自己“判案”。

1、有效回应,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孩子出现“告状”行为时,往往情绪会很激动,甚至大哭大闹。 家长首先共情孩子,帮助孩子先冷静下来,再尝试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比如:“你的玩具被弟弟抢走了,你心里很难受,也很生气,你还想继续玩,对不对?那你想怎么办呢?”

帮助孩子解决几次后,再出现小摩擦小冲突时, 家长可以适时“偷懒” ,可以直接跟孩子们说:“你们是好朋友,我相信你们可以自己解决好”,这样正面积极的语言,可以提醒孩子“我们是好朋友”,同时也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2、弄清事实,正确对待不同类型的“告状”行为

对于“求助型”的告状行为,比如争抢玩具,打人,搞破坏等,先了解产生纠纷的原因,弄清事实,告诉孩子 换位思考 ,恰当引导, 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

对于“表现型”的告状,家长不要当着“告状”孩子的面去批评另一个没做好的孩子。 避免孩子因为想得到表扬而乱告状。 家长可以单独跟没做好的孩子了解原因,再作提醒。

对于“正义型”的告状,在问明情况后, 对于敢于制止、揭发不良行为的孩子可以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



3、亲子共读,绘本支持

“绘本就像一位神奇的老师,总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不用任何说教,就能巧妙的将规则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表达的淋漓尽致。”

推荐美国心理学会儿童心理学家写给孩子的一本《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这本绘本里讲了麦太太班里19个孩子的爱告状行为,麦太太每天都焦头烂额。最后给孩子们制定了规则:“告状”要分清大小事。这本书可以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小事可以自己解决的,哪些是大事,必须要“告状”的。


还有《汤姆挨罚》,《红绿灯眨眼睛》、《手不是用来打人的》、《语言不是用来伤人的》等等这几本绘本都是告诉孩子,大家生活在一起,要遵守规则。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能做。

充分理解幼儿的“告状”行为,家长就能用尊重的态度接纳幼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告状”行为,做出正确的回应。最后总结一下这三种方法:

相信每个孩子都会以 社会 上的“小主人”身份,遵守规则,敬畏规则,从他律走向自律。

最后想告诉爸爸妈妈们:规则固然重要,但爱和宽容同样重要哦!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我是希妈胤爸,90后幼师,正能量的二孩妈妈。热爱生活,养育积极向上乐观的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