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苏东坡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第一次读人物传记为什么会选择苏东坡?其实是无意所为,孩子读这本书时经常将书放在沙发上,整理房间时随手拿过来翻了翻,一翻就喜欢上这本书,在阅读中渐渐喜欢上苏东坡,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是个禀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这样的苏东坡你一定也会喜欢。读完这本书时我便由衷地发出“做人当学苏东坡”之感慨,并随笔记下我的感悟:所谓“人生如戏,世事难料”,苏东坡这样的奇才都无法避免,更何况凡夫俗子,我以为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保持人性的温和与厚道,恪守做人的本分就好;时代造就英雄,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与时代紧紧连在一起;庆幸苏东坡成长在宋朝最好皇帝仁宗的年代,在善良且野心勃勃的神宗时代做官,在呆子哲宗皇帝时代遭贬谪,自古忠臣命运多舛,东坡先生“饭中有蝇,仍须吐出”之个性使然,当称为气节也;王安石变法是我等曾经高考复习的重点考题,谁是谁非暂不评说,但“一项圣神不可侵犯的主张危害是盛大的”我赞成这个观点,从古到今,从大到小,大多数人对于反调总是不能包容,非铲除不可,王安石的推行新政不择手段,东坡先生的“饭中有蝇,仍须吐出”狭路相逢,他们的冲突决定了东坡先生的宦海生涯,也决定了宋朝帝国的命运,政治向来都是残酷且充满血腥的;文忠公,历史自有评说,离世900多年后被世人传颂;东坡先生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因为喜欢,便将《苏东坡传》作为练习朗读的功课制作成音频分享到常青社,想让社员们对苏轼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我一样喜欢上苏东坡,为什么会有这么个想法,我也说不清楚。现在回过头想想,我是非常喜欢苏轼对待生活的态度,他对生活自始至终保有的热情和情趣感染着我引导着我,《苏东坡传》让我爱不释手。
第二次细读《苏东坡传》遇到的问题:
关于那些难认的字。刘“沔”(mian)四声、人名;“kua”(这个字我用的电脑上没有,无法写出,一个“夸”右边一个力刀组成,挖开的意思;张戬(jian)四声,人名;程灏(hao)四声,人名,先前我是想当然取中间的“景”字念的;闻声自决骤,那复受“絷”维?(zhi四声,栓,捆,拘禁的意思)这是苏东坡写给孔文仲诗里写的一句话。等等,以上所举都是我阅读时遇到的障碍,我和曲珍的朗读相比较,我认为曲珍同学朗读的《鲁迅短篇小说》之所以很有画面感,除了她的感情语速调配的好以外,流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原想像曲珍一样在读前先做好准备的,但读时往往又嫌麻烦,大致浏览一下,感觉没有不认得的字便开始了,读着读着突然就卡壳了,这字我不认得“它”,如果发现的早,我会删除重新录,有时折腾几遍会很受打击,干脆就放下不读了,最要命的是快录完时“它”出现了,于是我便想当然的取半个字读,有时能蒙对读音,但不明白意思,多数情况下是错读,录完后才查字典、标注。
二、曾经标注过的字又读错或干脆不认得了。有些字句明明是标注过得,再读时却又一次读错,因为当初拼音标注在旁边,录音时眼睛盯着此处,念到时才发现又不认得这字,眼睛盯着这行字,心里拼着这字的拼音,如此狼狈的读《苏东坡传》实在是不恭敬的很。
三、因为是苏东坡所以没有放弃。假期里对以往分享在常青社里的录音又听了几遍,越听越觉得问题太多,朗读的不好,后悔选择这本书来朗读,朗读这本书对我来讲是有难度的,说实话算不上朗读,只能说是干巴巴的念而已,即便是念,也是磕磕巴巴的,因为听来根本感觉不到我情感的表达,但又舍不得删掉,毕竟付出了劳动和时间,好在有大家的鼓励,才让我决心继续读下去。再次感谢朋友们的包容和支持。
这样的苏东坡你一定也会喜欢。读完这本书时我便由衷地发出“做人当学苏东坡”之感慨,并随笔记下我的感悟:所谓“人生如戏,世事难料”,苏东坡这样的奇才都无法避免,更何况凡夫俗子,我以为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保持人性的温和与厚道,恪守做人的本分就好;时代造就英雄,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与时代紧紧连在一起;庆幸苏东坡成长在宋朝最好皇帝仁宗的年代,在善良且野心勃勃的神宗时代做官,在呆子哲宗皇帝时代遭贬谪,自古忠臣命运多舛,东坡先生“饭中有蝇,仍须吐出”之个性使然,当称为气节也;王安石变法是我等曾经高考复习的重点考题,谁是谁非暂不评说,但“一项圣神不可侵犯的主张危害是盛大的”我赞成这个观点,从古到今,从大到小,大多数人对于反调总是不能包容,非铲除不可,王安石的推行新政不择手段,东坡先生的“饭中有蝇,仍须吐出”狭路相逢,他们的冲突决定了东坡先生的宦海生涯,也决定了宋朝帝国的命运,政治向来都是残酷且充满血腥的;文忠公,历史自有评说,离世900多年后被世人传颂;东坡先生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因为喜欢,便将《苏东坡传》作为练习朗读的功课制作成音频分享到常青社,想让社员们对苏轼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我一样喜欢上苏东坡,为什么会有这么个想法,我也说不清楚。现在回过头想想,我是非常喜欢苏轼对待生活的态度,他对生活自始至终保有的热情和情趣感染着我引导着我,《苏东坡传》让我爱不释手。
第二次细读《苏东坡传》遇到的问题:
关于那些难认的字。刘“沔”(mian)四声、人名;“kua”(这个字我用的电脑上没有,无法写出,一个“夸”右边一个力刀组成,挖开的意思;张戬(jian)四声,人名;程灏(hao)四声,人名,先前我是想当然取中间的“景”字念的;闻声自决骤,那复受“絷”维?(zhi四声,栓,捆,拘禁的意思)这是苏东坡写给孔文仲诗里写的一句话。等等,以上所举都是我阅读时遇到的障碍,我和曲珍的朗读相比较,我认为曲珍同学朗读的《鲁迅短篇小说》之所以很有画面感,除了她的感情语速调配的好以外,流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原想像曲珍一样在读前先做好准备的,但读时往往又嫌麻烦,大致浏览一下,感觉没有不认得的字便开始了,读着读着突然就卡壳了,这字我不认得“它”,如果发现的早,我会删除重新录,有时折腾几遍会很受打击,干脆就放下不读了,最要命的是快录完时“它”出现了,于是我便想当然的取半个字读,有时能蒙对读音,但不明白意思,多数情况下是错读,录完后才查字典、标注。
二、曾经标注过的字又读错或干脆不认得了。有些字句明明是标注过得,再读时却又一次读错,因为当初拼音标注在旁边,录音时眼睛盯着此处,念到时才发现又不认得这字,眼睛盯着这行字,心里拼着这字的拼音,如此狼狈的读《苏东坡传》实在是不恭敬的很。
三、因为是苏东坡所以没有放弃。假期里对以往分享在常青社里的录音又听了几遍,越听越觉得问题太多,朗读的不好,后悔选择这本书来朗读,朗读这本书对我来讲是有难度的,说实话算不上朗读,只能说是干巴巴的念而已,即便是念,也是磕磕巴巴的,因为听来根本感觉不到我情感的表达,但又舍不得删掉,毕竟付出了劳动和时间,好在有大家的鼓励,才让我决心继续读下去。再次感谢朋友们的包容和支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