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赶尸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看过僵尸片的大家,一定记得僵尸都是一跳一跳的,这样电影的取材便是来自于湘西赶尸。
著名作家 沈从文 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经过 辰州 (今沅陵),那地方出 辰砂 ,且有人会 赶尸 。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
赶尸作为苗族一种民俗事项,是 巫术 的一部分。 赶尸,也与 蛊毒 、 落花洞女 一起,并称为“ 湘西三邪 ”。 研究赶尸,对于从中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具有多重学术价值。
神话起源
赶尸的起源,民间有书记载: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 蚩尤 率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命令阿普军师把战死的弟兄送回故里。
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敌人的追兵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师连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这便是 赶尸 的最早版本。
刑罚起源
清朝有“ 秋决 ”的惯例,各州府县衙门每年秋分时节都会奉 刑部 的批文处决死牢中的死囚。本地的死囚处决后自有其家属收尸埋葬,而欲将被处决的客籍死囚则需搬运回故里,通常一具尸首需要请四人抬运,花费较大,而请老司赶尸返乡则相对费用少,并且可以保证中途不腐不臭,因为被抬之尸一天以后就可能 腐烂 。
技艺传承
体型条件
湘西民间,自古就有赶尸这一行业, 赶尸匠 从不乱收 徒弟 。学徒由家长先立字据,接着赶尸匠必须面试。一般来讲,要看满16岁,身高1.7米以上,同时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条件,相貌要长得丑一点。
面试项目
赶尸匠先让应试者望着当空的太阳,然后旋转,接着突然停下,要你马上分辨东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则不能录用。因为你此时不分东西南北,就说明你夜晚赶尸分不出方向,不能赶尸;
接着,赶尸匠要你找东西、挑担子。因为尸体毕竟不是活人,遇上较陡之高坡,尸体爬不上去。赶尸匠就得一个一个往高坡上背和扛;
最后,还有一项面试,这就是 赶尸匠 将一片桐树叶放在深山的坟山上,黑夜里让你一个人去取回来,只有这样,才能说明你有胜任赶尸匠的胆量。这三关顺利通过了,你便取得了当赶尸匠学徒的可能。
教授画符
师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 画符 ,这种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黄纸上用朱笔画上又像字又像画的东西,途中遇到意外情况,便将这种奇特的符朝西挂在树上或门上,有时也烧灰和水吞服。
同时徒弟必须学会三十六种功,才能去赶尸。第一件功,便是死尸“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让死尸能站立起来。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让尸体停走自如,第三件功是“转弯功”,也就是尸体走路能转弯。另外,还有“下坡功”“过桥功”“哑狗功”“还魂功”等。
揭开神秘的面纱
无论是背尸还是分尸,都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尸体的防腐,因为赶尸的路都在山区,少则需十天半月,多则一个多月。学者研究认为,湘西的崇山峻岭生长各种草药,苗族先民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苗医苗药体系。其中,有一项是对尸体做去水处理后,进行草药熏蒸,尸体就可以长时间不腐烂。
此外,学者们认为,湘西苗族较早地掌握了炼朱砂的本领,朱砂加热后会还原成汞,而汞是最常见的防腐材料。赶尸一般除了祖传的神符外,还少不了朱砂。吉首大学副教授陆群经过调查,写下《湘西赶尸》一书。她认为,赶尸不在于技术的真实,而在于职业的真实。赶尸作为职业,确实需要赶尸人掌握防腐技术,胆子大、力气大,才能胜任长途运尸的工作,而让死人行走的法术是不存在的。将赶尸神秘化,是为了提高这项职业的门槛和收入。
1994年,香港一个摄制组到湘西,准备拍一部民俗电影《湘西赶尸》,湘西籍著名画家黄永玉得知后,给电影公司老板写了封措辞激烈的信。信中说:“使世人不要误解我们那块正待开发的土地。”在他的坚持下,影片没有拍成。
而今天,在湘西凤凰古城,每当夜幕降临,赶尸作为一项民俗用舞蹈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当神秘的色彩被科学荡涤,人们发现,湘西赶尸其实是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下楚巫文化的一个小小延伸,是特定人群(如巫师)为满足人们叶落归根的心愿而将某些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生计方式的结果。
顾问指导:闺蜜团
资料出处:百度资料整理 /
著名作家 沈从文 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经过 辰州 (今沅陵),那地方出 辰砂 ,且有人会 赶尸 。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
赶尸作为苗族一种民俗事项,是 巫术 的一部分。 赶尸,也与 蛊毒 、 落花洞女 一起,并称为“ 湘西三邪 ”。 研究赶尸,对于从中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具有多重学术价值。
神话起源
赶尸的起源,民间有书记载: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 蚩尤 率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命令阿普军师把战死的弟兄送回故里。
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敌人的追兵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师连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这便是 赶尸 的最早版本。
刑罚起源
清朝有“ 秋决 ”的惯例,各州府县衙门每年秋分时节都会奉 刑部 的批文处决死牢中的死囚。本地的死囚处决后自有其家属收尸埋葬,而欲将被处决的客籍死囚则需搬运回故里,通常一具尸首需要请四人抬运,花费较大,而请老司赶尸返乡则相对费用少,并且可以保证中途不腐不臭,因为被抬之尸一天以后就可能 腐烂 。
技艺传承
体型条件
湘西民间,自古就有赶尸这一行业, 赶尸匠 从不乱收 徒弟 。学徒由家长先立字据,接着赶尸匠必须面试。一般来讲,要看满16岁,身高1.7米以上,同时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条件,相貌要长得丑一点。
面试项目
赶尸匠先让应试者望着当空的太阳,然后旋转,接着突然停下,要你马上分辨东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则不能录用。因为你此时不分东西南北,就说明你夜晚赶尸分不出方向,不能赶尸;
接着,赶尸匠要你找东西、挑担子。因为尸体毕竟不是活人,遇上较陡之高坡,尸体爬不上去。赶尸匠就得一个一个往高坡上背和扛;
最后,还有一项面试,这就是 赶尸匠 将一片桐树叶放在深山的坟山上,黑夜里让你一个人去取回来,只有这样,才能说明你有胜任赶尸匠的胆量。这三关顺利通过了,你便取得了当赶尸匠学徒的可能。
教授画符
师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 画符 ,这种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黄纸上用朱笔画上又像字又像画的东西,途中遇到意外情况,便将这种奇特的符朝西挂在树上或门上,有时也烧灰和水吞服。
同时徒弟必须学会三十六种功,才能去赶尸。第一件功,便是死尸“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让死尸能站立起来。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让尸体停走自如,第三件功是“转弯功”,也就是尸体走路能转弯。另外,还有“下坡功”“过桥功”“哑狗功”“还魂功”等。
揭开神秘的面纱
无论是背尸还是分尸,都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尸体的防腐,因为赶尸的路都在山区,少则需十天半月,多则一个多月。学者研究认为,湘西的崇山峻岭生长各种草药,苗族先民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苗医苗药体系。其中,有一项是对尸体做去水处理后,进行草药熏蒸,尸体就可以长时间不腐烂。
此外,学者们认为,湘西苗族较早地掌握了炼朱砂的本领,朱砂加热后会还原成汞,而汞是最常见的防腐材料。赶尸一般除了祖传的神符外,还少不了朱砂。吉首大学副教授陆群经过调查,写下《湘西赶尸》一书。她认为,赶尸不在于技术的真实,而在于职业的真实。赶尸作为职业,确实需要赶尸人掌握防腐技术,胆子大、力气大,才能胜任长途运尸的工作,而让死人行走的法术是不存在的。将赶尸神秘化,是为了提高这项职业的门槛和收入。
1994年,香港一个摄制组到湘西,准备拍一部民俗电影《湘西赶尸》,湘西籍著名画家黄永玉得知后,给电影公司老板写了封措辞激烈的信。信中说:“使世人不要误解我们那块正待开发的土地。”在他的坚持下,影片没有拍成。
而今天,在湘西凤凰古城,每当夜幕降临,赶尸作为一项民俗用舞蹈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当神秘的色彩被科学荡涤,人们发现,湘西赶尸其实是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下楚巫文化的一个小小延伸,是特定人群(如巫师)为满足人们叶落归根的心愿而将某些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生计方式的结果。
顾问指导:闺蜜团
资料出处:百度资料整理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