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西游记》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西游记》是一本指导修行之书,西天取行就是指一个人生命的经历。其寓意是很深。唐僧代表一个人,孙悟空代表一个人的识心(念头),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西天取经也是十万八千里。“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指识心。白龙马代表人的意志,驮着唐僧一路向西取经,意志永不改变。所以有一个成语叫心猿意马。八戒代表欲望,贪吃贪色,能转过来就是修道的能量了,所以叫“悟能”。沙和尚挑行李,代表带着业障重担跟着走,他叫“悟净”,修行就是净化业障。如来佛代表的则是人的本心。
另一种版本解读。
《西游记》是在讲一个人心灵成长(心路历程)一部小说。她是一个内圣外王的修身绝好的教材!
《西游记》强调的是“修心”。那它如何讲修心呢?应与“觉悟”是分不开的。剧情演绎着在走向觉悟的过程中,栓心猿锁意马!所以,第一要骑着马,收的第一个徒弟是一个猴子,猴子主心,“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指心,心猿嘛,所以法号悟空。收的第二个徒弟主肾,肾就不能悟空了,法号要悟能,心为火,肾为水,水火要靠土来做调整,脾为土,什么土最干净?沙土最干净,所以第三个徒弟法号叫沙悟净,所以心肾脾,元精,元气,元神,三元归一,所以唐僧叫三藏。唐僧是金蝉子转世,肺为金。所以金箍棒两边箍上叫如意金箍棒,所以金箍棒的斤数正好跟正常人的呼吸次数是一样的。肺的神明为魄,肝的神明为魂。木制袈裟平时包起来,关键时刻拿出来露露相。白龙马属木(肝)。看懂西游记的人知道那是开元归一,五行俱全,在讲一个人内圣外王,讲一个人心灵成长的一部绝佳教材。
《西游记》里的佛帽那是儒释道合一的一个载体,所以孙悟空拜的第一个老师是菩提,菩提是佛语觉悟的意思,这个人又是一个道长,佛道文化本身合一,所以看着孙悟空是徒弟,但在一路上都在点化唐僧,有一段非常精彩,这个沙僧问孙悟空,师哥咱们什么时候才能走到雷音寺哪,孙悟空说你们俩走的话,十天就可以走到,是我要走的话,一天打50个来回,还能见到日头,那么以师傅走的话,从小走到老,再从老走到小,再走几个轮回也走不到,唐僧傻眼了,那我怎么办呢?孙悟空告诉他,只要你心诚志坚回首处即是灵山,所以点化唐僧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我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所以道不远人,真正解脱的方法不是外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其实彼岸就在此岸上,取经最后的地点叫灵山,真正的灵山是什么?不就是心灵之山吗?
《西游记》中无字真经乃真经,因为佛教自有禅宗一脉,讲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道家的经典《道德经》也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语言本来是思维的外壳,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思维,毕竟不是思维本身!
《西游记》的无字真经,当然是来自佛道二教打破语言障碍的思想,所谓“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工夫,若从纸上求经法,笔尖蘸尽洞庭湖”。
自性即是“道”,也是每个人的“本心”,它无垢无净,不增不减,妙用无穷,能感通万物,是应变之枢机。如能善用之,就能帮助我们成就一番惊人的事业。不过遗憾的是,我们的‘’本心‘’却往往被各种尘埃遮蔽住了,成为了一颗不为常人所知的‘’宝珠‘’。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找到自己的自性——一种心灵本然状态,这是心灵的故乡,也是一切智慧的源泉。而通往自性的路径,则在于‘’虚、静‘’两字!
另一种版本解读。
《西游记》是在讲一个人心灵成长(心路历程)一部小说。她是一个内圣外王的修身绝好的教材!
《西游记》强调的是“修心”。那它如何讲修心呢?应与“觉悟”是分不开的。剧情演绎着在走向觉悟的过程中,栓心猿锁意马!所以,第一要骑着马,收的第一个徒弟是一个猴子,猴子主心,“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指心,心猿嘛,所以法号悟空。收的第二个徒弟主肾,肾就不能悟空了,法号要悟能,心为火,肾为水,水火要靠土来做调整,脾为土,什么土最干净?沙土最干净,所以第三个徒弟法号叫沙悟净,所以心肾脾,元精,元气,元神,三元归一,所以唐僧叫三藏。唐僧是金蝉子转世,肺为金。所以金箍棒两边箍上叫如意金箍棒,所以金箍棒的斤数正好跟正常人的呼吸次数是一样的。肺的神明为魄,肝的神明为魂。木制袈裟平时包起来,关键时刻拿出来露露相。白龙马属木(肝)。看懂西游记的人知道那是开元归一,五行俱全,在讲一个人内圣外王,讲一个人心灵成长的一部绝佳教材。
《西游记》里的佛帽那是儒释道合一的一个载体,所以孙悟空拜的第一个老师是菩提,菩提是佛语觉悟的意思,这个人又是一个道长,佛道文化本身合一,所以看着孙悟空是徒弟,但在一路上都在点化唐僧,有一段非常精彩,这个沙僧问孙悟空,师哥咱们什么时候才能走到雷音寺哪,孙悟空说你们俩走的话,十天就可以走到,是我要走的话,一天打50个来回,还能见到日头,那么以师傅走的话,从小走到老,再从老走到小,再走几个轮回也走不到,唐僧傻眼了,那我怎么办呢?孙悟空告诉他,只要你心诚志坚回首处即是灵山,所以点化唐僧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我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所以道不远人,真正解脱的方法不是外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其实彼岸就在此岸上,取经最后的地点叫灵山,真正的灵山是什么?不就是心灵之山吗?
《西游记》中无字真经乃真经,因为佛教自有禅宗一脉,讲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道家的经典《道德经》也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语言本来是思维的外壳,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思维,毕竟不是思维本身!
《西游记》的无字真经,当然是来自佛道二教打破语言障碍的思想,所谓“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工夫,若从纸上求经法,笔尖蘸尽洞庭湖”。
自性即是“道”,也是每个人的“本心”,它无垢无净,不增不减,妙用无穷,能感通万物,是应变之枢机。如能善用之,就能帮助我们成就一番惊人的事业。不过遗憾的是,我们的‘’本心‘’却往往被各种尘埃遮蔽住了,成为了一颗不为常人所知的‘’宝珠‘’。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找到自己的自性——一种心灵本然状态,这是心灵的故乡,也是一切智慧的源泉。而通往自性的路径,则在于‘’虚、静‘’两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