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
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
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行为常以社会标准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会活动,适合于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如善于听老师讲解,喜欢与别人讨论。
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影响和干扰,倾向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喜欢独处,不适合“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不习惯进行全面思考,认知问题速度快,错误率高。这类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
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检查各种假设,确认无问题后给出问题的答案。认知问题速度慢,错误率低。这类学生在解决高层次性问题中占优势。
具体型儿童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否则容易造成对问题的偏见。这类儿童在结构化教学方法(演绎法,讲解法)之下,成绩会更好。
抽象型儿童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问题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能够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这类儿童在非结构化教学方法(归纳法,发现法)之下表现会更好。
扩展资料
教学反思
(一)正确认识差异与公平的关系
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差异与公平的关系,教师必须认识为了更好的公平,差异是必要的。进行差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在观念上和行为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相当于进行一场改革,改革必然会遭到不理解的人的抵触。孩子在学校能否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公正的对待,就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而实施差异教学,必然在表面上会存在对学生要求的差异,不同的学生会在同一时间做着不同的事情,按不同的进度学习,有的学生分到了小组学习,有的学生单独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的不同等都是容易引起家长和学生质疑的事情,问题的焦点同时又集中到了评估上来,教师要尽量的和家长和学生交流,以消除家长和学生对差异评价偏见和不理解。
告诉家长和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爱好和学习需要,而进行差异教学评估的目的也是要更好的了解学生,以使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使帮助学生在学校取得成功。
(二)改变现有的评估观念,实施差异评估
差异教学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是差异教学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差异教学评估,就没有成功的差异教学。传统的评估的唯一方式是考试,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差异评估不同与传统的评估,差异评估还要测查学生的准备状态、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考查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各方面发展的情况。
特别要注意考查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的能力。差异的评估要提供多种教育信息,更注重对学生平时的经常测查,强调通过考试进行及时的反馈、矫正。
必要时要采取非正式的评估方式,教师可以用随身携带的记事本随时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为后续教学提供科学依据,使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以及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同时也可以校正学生的最后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