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校的最低投档分数线是不是就是录取分数线。如果没达到是不是就上不了
不是的,投档线肯定不能等同于最低分数线。
投档线和录取分数线,投档线是最低投档线,录取分数线是最低录取分数线,它们都是‘最低分数线’,但它们是不是一样的。
举个简单的类比例子:某个未婚的女士要求配偶必须有房有车有存款,而她的一个相亲对象有房也有车,但是欠了一屁股债,虽然这位相亲对象有房也有车,但存款却没有,所以就不符合这位未婚女士的要求。
同样的道理,某个考生达到了一所高校的最低投档线,但不一定能达到这所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投档线的人数和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人数比例一般是在1.2:1左右。
换言之,假如有12个考生能达到某所高校的最低投档线,但真正被该校录取的考生有多少呢?只有10个人,另外两个人会被淘汰掉。
这2个被淘汰掉的考生,一般是填报这所高校之后,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并没有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只对这所大学的一个心仪的专业“情有独钟”,所以在其高考分数没有达到这所高校的专业分数线的情况下,会被直接退档。
当然,这是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填报这所学校的考生特别多,考生与考生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的时候,最低录取分数线会高于最低投档线。
那么,是不是投档线一定就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呢?答案是否定的。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投档线不会比最低录取分数线要低。
当一所高校的招生人数无法招满,比如这个专业原本要招50人,但是真正报考的考生只有5个人,这就好比一个未婚女士要求男方家庭有房有车有存款,但这位女士的颜值很低,没有几个男子对其有好感,那怎么办呢?
当然是降低要求,只要是个未婚、没有残疾、没有脑膜炎之类病症的男士就可以,至于车子、房子和存款之类的可以放宽要求。
而高校在招生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投档线很高,报考的考生很少,那么“断档”的情况就会应运而生。那么高校怎样解决这种尴尬的事情呢?
方法多种多样,有的高校组织那些高分的考生重新填报他们的高考志愿,有的高校会对相应的专业进行降分录取。
在降分录取的情况下,在志愿征集之时,志愿征集的录取分数线就有可能低于最初的投档线。当然,这种情况在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少见的。
所以,从大概率上看,投档线一般是低于或者等于最低录取分数线。对于投档线和最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