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何解?
解释: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得失;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
出处:出自唐代刘昫的《旧唐书·魏徵传》。
原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白话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往昔的朝代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旺的道理;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扩展资料:
典故: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简朴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裴氏只有小车装载魏徵灵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书碑文。
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
魏徵去世后朕派人到他家里,得到他的一页遗表,才刚起草,字都难以辨识,只有前面几行,稍微可以辨认,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安定,任用恶人国家就衰败,公卿大臣中,感情有爱有憎,自己憎的就只看见他的恶,自己爱的就只看见他的善。
爱憎之间,应当审慎,如果爱而知道他的恶,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恶不犹豫,任用贤人不猜忌,国家就可以兴盛了。’遗表的大意就是这样,然而朕思考这事,自己恐怕不能避免魏徵所说的这些过错。
公卿侍臣,可以把这些话写在手板上,知道朕有过错一定要进谏。”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三。
2023-08-25 广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意味着用铜镜可以照看自己的衣冠,确保整齐美好的形象。它借指铜镜可以反映外在的形象,提醒人们注重仪表和外表的整洁与得体。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意味着通过研究历史可以了解兴盛和衰落的变迁。历史是人类经验的积累,通过研究历史,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兴盛和衰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味着通过观察他人可以认识自己的得失。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言行和经历,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改进自己,提高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总的来说,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使用不同的镜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己、历史和世界,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将铜作为镜子,可以照出衣冠是否整齐。它比喻铜镜可以帮助人们审视自己的形象,警惕外在的形象和仪态。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了解兴盛和衰败的原因。它指出历史可以提供给我们重要的教训和经验,以便我们能够明白兴衰兴亡的规律。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将别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自己的得失。它强调通过观察他人,可以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以便尽快改正不足之处,提高自己。
总体来说,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关注历史、学习他人的经验教训来认清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智慧。通过镜子的比喻,强调了反思和自省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这句话强调了以他人为镜,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行为和经验,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教训,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历史和前人的智慧,从中学习和借鉴,避免重蹈覆辙,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