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药功效与穴位功效对等都是针灸的门外汉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很多朋友在刚开始学习针灸的过程中,总喜欢将穴位的功效与中药功效做类比来记忆,比如一提到足三里,就会说它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一提到内关就会说,有降逆止呕的功效;一提到太冲,就说是疏肝行气的。这样其实是错误的,真正懂针灸的不会这样去学习的,更不会这样去使用针灸。
神农尝百草,才知道每一种药物的药性功效,每一味药的作用是固定的,也许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功效可能改变,但是也跑不出那个大的范围。
但是,穴位的功效就不能这样去理解。就比如足三里穴,属于胃经合穴,是胃气深聚的地方,再者脾胃经络相表里,所以取其健脾益气的功效是没有错的。但当使用足三里去治疗膝周疼痛就没法解释了,虽然我们最常使用穴位的近治作用,但是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理解体系?
所以,一味地对应穴位的功效肯定是行不通的学习方法。
提到针灸的作用不得不提针灸的器具、操作手法和穴位的组成方式,这些都是促成针灸有效的关键。
不同的器具具有不同的作用,穴位功效的发挥也会因器具不同而不同。如穴位使用艾灸刺激和使用三棱针效果会不同,艾灸偏向于温补,三棱针一般用于泄邪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也是器具的重要性。
手法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同一个穴位或补或泻全依赖于手法的操作。如毫针刺激穴位延伸出各种补泻手法,如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迎随补泻等;复式补泻有“烧山火”穴区可出现温热的感觉,“透天凉”可出现穴区冰凉的感觉。
穴位的组方就像是中药组方一样,将一个个穴位排列组合,进而协同发挥疗效。最常见的就是“八脉交会穴”的组合:公孙配内关,治疗胃、心、胸的疾病;足临泣配外关,治疗外眼角、耳后、脸颊、颈部的疾病;后溪配申脉,治疗内眼角、肩胛、颈椎疾病;列缺配照海,治疗胸、肺、膈、喉咙的疾病。
穴位并不能像中药一样,经过不同的炮制,选择合适的剂型之后功效就固定了,穴位是在合适的针具、合适的手法刺激,以及正确的组方之后,才能发挥穴位最大的效果。
不重视以上要素去学习或者使用针灸,就是门外汉。单纯将穴位的功效对等中药功效去记忆,是不可能入门针灸的。
神农尝百草,才知道每一种药物的药性功效,每一味药的作用是固定的,也许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功效可能改变,但是也跑不出那个大的范围。
但是,穴位的功效就不能这样去理解。就比如足三里穴,属于胃经合穴,是胃气深聚的地方,再者脾胃经络相表里,所以取其健脾益气的功效是没有错的。但当使用足三里去治疗膝周疼痛就没法解释了,虽然我们最常使用穴位的近治作用,但是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理解体系?
所以,一味地对应穴位的功效肯定是行不通的学习方法。
提到针灸的作用不得不提针灸的器具、操作手法和穴位的组成方式,这些都是促成针灸有效的关键。
不同的器具具有不同的作用,穴位功效的发挥也会因器具不同而不同。如穴位使用艾灸刺激和使用三棱针效果会不同,艾灸偏向于温补,三棱针一般用于泄邪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也是器具的重要性。
手法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同一个穴位或补或泻全依赖于手法的操作。如毫针刺激穴位延伸出各种补泻手法,如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迎随补泻等;复式补泻有“烧山火”穴区可出现温热的感觉,“透天凉”可出现穴区冰凉的感觉。
穴位的组方就像是中药组方一样,将一个个穴位排列组合,进而协同发挥疗效。最常见的就是“八脉交会穴”的组合:公孙配内关,治疗胃、心、胸的疾病;足临泣配外关,治疗外眼角、耳后、脸颊、颈部的疾病;后溪配申脉,治疗内眼角、肩胛、颈椎疾病;列缺配照海,治疗胸、肺、膈、喉咙的疾病。
穴位并不能像中药一样,经过不同的炮制,选择合适的剂型之后功效就固定了,穴位是在合适的针具、合适的手法刺激,以及正确的组方之后,才能发挥穴位最大的效果。
不重视以上要素去学习或者使用针灸,就是门外汉。单纯将穴位的功效对等中药功效去记忆,是不可能入门针灸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