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击地球会怎样
展开全部
在太阳系中,有2个围绕太阳运动的小行星环绕带,一个是小行星带,另一个是柯伊伯带。小行星带距离地球较近,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目前98.5%的小行星均发现于此。安分守己地环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是不可能撞上地球的。那些与地球偶遇的小行星,指的是近地小行星,即那些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且与太阳距离在1.3个天文单位以内的家伙,它们大多来自小行星带。
如果小行星质量足够大,并且轨道与地球相交,最后必定会冲破千米以上的大气层,与地球“亲密接触”。目前地球上已经发现了很多小行星撞击产生的陨石坑。
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带来的高温会产生大量一氧化氮,若此位“访客”富含硫酸盐或碳酸盐,则可能产生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会直接对生物机能产生影响,可能还会形成酸雨。小行星撞击严重时,甚至会破坏臭氧层,影响人类健康、农作物生产以及水生生态系统。
除此之外,小行星还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危害呢?
光热辐射:酷似核爆炸现场
在近地小行星与地球“接吻”瞬间,如同明星闪亮登场,“热度”剧增,光芒耀眼。以超高速运行的小行星本身具有超高压和超强高温特性,撞击地表瞬间形成的炽热火球在冷却时将发射出光热辐射能。
因光的传播速度最快,每秒可达30万千米,所以光辐射最先造成杀伤。撞击瞬间酷似核爆炸场景:超高温、超高压火球伴随着强闪光。随着火球膨胀和向外扩展,不断发射紫外、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组成的辐射;撞击产生的强光会瞬间点燃撞击点附近的物体,横扫一切可燃物。人类眼睛在受到强光照射后,眼球视网膜中的感光色素会迅速分解,角膜和虹膜遭受伤害,从而使视网膜对暗光的敏感性迅速下降,出现视觉障碍或完全失明,即闪光盲。
此外,快速移动的物体与地球表面碰撞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小行星飞行速度超过15千米/秒,相当于我国小口径自动步枪子弹出膛速度的15倍左右,撞击产生的火球,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可将被撞击的岩石和泥土等熔化、气化。此时地面场景如同涌动的岩浆,热辐射能够灼伤皮肤,造成眼角膜和视网膜灼伤,吸入炙热空气可导致呼吸道烧伤,还能使物资器材等熔化、灼焦、炭化和燃烧,形成大面积火灾,造成人员物资的间接损伤。
冲击波:产生最恐怖的暴风
光热辐射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冲击波,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急剧压缩周围空气,产生最恐怖的暴风,巨大压强差的存在会导致生物器官损伤,造成死亡,并引起大规模的扬尘。
紧随冲击波之后的是狂风大作,极容易造成人口伤亡与失踪,以及房屋、车辆、船舶、树木、农作物以及电力设施等的破坏。
历史上,有过记载的著名小行星撞击事件当数通古斯大爆炸。据记载,1908年6月30日通古斯大爆炸发生后,西伯利亚的地震站记录到了地震扰动,远在5614千米外的英国也检测到了持续4小时的磁场扰动,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欧洲南部远至波尔多都出现了白夜。
而2013年2月15日,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29.7千米,直径18米的小行星高空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和碎片,让当代人类切身感受到地外天体超强冲击的破坏力,该小行星空爆尚未直接撞地就能够引起5000平方公里内窗户受损,造成1500多人受伤,这些人多数都是被冲击波超压作用下的玻璃碎片所伤。
地震:导致火山爆发和海啸
地震也是小行星冲击的另一个“副产品”。中国地处印度、欧亚、太平洋和菲律宾海等板块相互作用的交接部位,发育着众多活动断层,目前已知的主要活动断层就有400余条,我国大陆许多城市都处于主要活动构造带或地震多发区。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在撞击点周围区域会产生巨大的地震效应并伴随着撞击成坑,对撞击区域及周边一定范围造成毁灭性破坏。此外,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海洋和大陆板块在地幔对流力的作用下不断推拉,改变大陆板块的运移,影响地球浅部和深部地质结构,可能诱发全球性大规模火山爆发和大规模板块运动引起的超级地震。
海啸是小行星撞击地表海洋区域的地震波动效应所致。海啸传播到海岸,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滨海、岛屿或海湾的海水出现异常退潮或河流没水现象,随后海水又突然席卷而来,冲向陆地;二是海水陡涨,突然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伴随隆隆巨响向滨海陆地涌来,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
如果小行星撞击发生于陆地,剧烈地震产生的抛射物在空气中急速抛射燃烧,可能带来大范围火灾,产生的尘埃可能会一直弥散在大气层上空,影响大气透光率和植物光合作用,引起全球气温骤降;如若撞击海洋区域,大量水汽注入中层大气中,水蒸汽在中层大气温度下会很容易凝结,形成硫酸型气溶胶,长期滞留在平流层,长达数年的“遮天蔽日”对生物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如果小行星质量足够大,并且轨道与地球相交,最后必定会冲破千米以上的大气层,与地球“亲密接触”。目前地球上已经发现了很多小行星撞击产生的陨石坑。
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带来的高温会产生大量一氧化氮,若此位“访客”富含硫酸盐或碳酸盐,则可能产生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会直接对生物机能产生影响,可能还会形成酸雨。小行星撞击严重时,甚至会破坏臭氧层,影响人类健康、农作物生产以及水生生态系统。
除此之外,小行星还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危害呢?
光热辐射:酷似核爆炸现场
在近地小行星与地球“接吻”瞬间,如同明星闪亮登场,“热度”剧增,光芒耀眼。以超高速运行的小行星本身具有超高压和超强高温特性,撞击地表瞬间形成的炽热火球在冷却时将发射出光热辐射能。
因光的传播速度最快,每秒可达30万千米,所以光辐射最先造成杀伤。撞击瞬间酷似核爆炸场景:超高温、超高压火球伴随着强闪光。随着火球膨胀和向外扩展,不断发射紫外、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组成的辐射;撞击产生的强光会瞬间点燃撞击点附近的物体,横扫一切可燃物。人类眼睛在受到强光照射后,眼球视网膜中的感光色素会迅速分解,角膜和虹膜遭受伤害,从而使视网膜对暗光的敏感性迅速下降,出现视觉障碍或完全失明,即闪光盲。
此外,快速移动的物体与地球表面碰撞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小行星飞行速度超过15千米/秒,相当于我国小口径自动步枪子弹出膛速度的15倍左右,撞击产生的火球,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可将被撞击的岩石和泥土等熔化、气化。此时地面场景如同涌动的岩浆,热辐射能够灼伤皮肤,造成眼角膜和视网膜灼伤,吸入炙热空气可导致呼吸道烧伤,还能使物资器材等熔化、灼焦、炭化和燃烧,形成大面积火灾,造成人员物资的间接损伤。
冲击波:产生最恐怖的暴风
光热辐射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冲击波,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急剧压缩周围空气,产生最恐怖的暴风,巨大压强差的存在会导致生物器官损伤,造成死亡,并引起大规模的扬尘。
紧随冲击波之后的是狂风大作,极容易造成人口伤亡与失踪,以及房屋、车辆、船舶、树木、农作物以及电力设施等的破坏。
历史上,有过记载的著名小行星撞击事件当数通古斯大爆炸。据记载,1908年6月30日通古斯大爆炸发生后,西伯利亚的地震站记录到了地震扰动,远在5614千米外的英国也检测到了持续4小时的磁场扰动,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欧洲南部远至波尔多都出现了白夜。
而2013年2月15日,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29.7千米,直径18米的小行星高空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和碎片,让当代人类切身感受到地外天体超强冲击的破坏力,该小行星空爆尚未直接撞地就能够引起5000平方公里内窗户受损,造成1500多人受伤,这些人多数都是被冲击波超压作用下的玻璃碎片所伤。
地震:导致火山爆发和海啸
地震也是小行星冲击的另一个“副产品”。中国地处印度、欧亚、太平洋和菲律宾海等板块相互作用的交接部位,发育着众多活动断层,目前已知的主要活动断层就有400余条,我国大陆许多城市都处于主要活动构造带或地震多发区。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在撞击点周围区域会产生巨大的地震效应并伴随着撞击成坑,对撞击区域及周边一定范围造成毁灭性破坏。此外,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海洋和大陆板块在地幔对流力的作用下不断推拉,改变大陆板块的运移,影响地球浅部和深部地质结构,可能诱发全球性大规模火山爆发和大规模板块运动引起的超级地震。
海啸是小行星撞击地表海洋区域的地震波动效应所致。海啸传播到海岸,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滨海、岛屿或海湾的海水出现异常退潮或河流没水现象,随后海水又突然席卷而来,冲向陆地;二是海水陡涨,突然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伴随隆隆巨响向滨海陆地涌来,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
如果小行星撞击发生于陆地,剧烈地震产生的抛射物在空气中急速抛射燃烧,可能带来大范围火灾,产生的尘埃可能会一直弥散在大气层上空,影响大气透光率和植物光合作用,引起全球气温骤降;如若撞击海洋区域,大量水汽注入中层大气中,水蒸汽在中层大气温度下会很容易凝结,形成硫酸型气溶胶,长期滞留在平流层,长达数年的“遮天蔽日”对生物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