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是爱情还是想象的对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SHE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着,“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想法。我只爱你,You’re my superstar。”
被当成神一般被膜拜的爱情,被膜拜的一方满足了自恋的需求、虚荣的欲望;膜拜的一方眼中都是对方最美好的样子。
这样的爱情疯狂、痴心、美妙,似乎可遇不可求,但真正懂爱的人,才不想要这种爱情。
你爱的人不是真实存在的人
初见是惊鸿一瞥,南柯一梦是你。等待是山重水复,怦然心动是你。相遇是柳暗花明,如梦初醒是你。重逢是始料未及,别来无恙是你。
爱情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一旦爱上一个人,世上最美好的东西都在他身上。
民国浪漫诗人徐志摩对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一见钟情,陷入疯狂的迷恋,热烈地追求她,不顾自己已婚已育的身份,他把她看成爱与自由女神的化身。
可是,林徽因却拒绝他的追求,她的理由是:徐志摩爱的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聪明的林徽因早就看出徐志摩爱的只是他心目中勾勒出的理想女性形象,他只是把这个形象套在了林徽因的身上。他爱的只是自己恋爱中的幻觉,而不是真实的人。
香港歌手麦浚龙的爱情三部曲塑造了一个对前女友念念不忘的深情男子形象。男子用十年的时间疯狂思念前女友,无时无刻不幻想自己与她再续前缘。但事实是,男子从未曾了解过她真实的样子,他内心中藏着只是投射在前女友身上,自己想象的完美女友形象。
故事的最后,前女友向男子坦诚一切,男子却依然甘于困在自己的幻想中。
你爱的人,可能并不是那个真正爱的人,或许只是你想象中的影子。
为何会陷入迷恋中?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对象的“影子”。
从心理学来看,我们心中的理想对象,一种是对现实异性父母的缺失和幻想,与成长经历有关,婴儿期依恋、青春期萌动都有影响。
小时候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爱,对某方面需求存在不满,我们心中就会勾勒出这个理想对象的形象。这个理想的对象,与父母存在很大的差异,就会吸引我们的关注,产生迷恋。
这是情感上希望弥补童年欲求不满的需要。
另一种就是对方某些特征像自己的异性父母,因为其熟悉感所以被深深吸引。我们以为的一见钟情,可能只是童年的依恋被唤醒了,这个人激发自己内心深处与异性父母的情感关系。
因为对父母的爱,是我们出生以来最初爱的体验,藏在我们潜意识最深处,所以能唤醒我们最强烈的情感。
这是情感上渴望延续童年美好感觉的需求。
这就是为何一见钟情能强烈引发我们的情感,我们看到对方外表的长相、身材、神态,潜意识上对对方认知与理想对象的形象符合,就把自己理想的“影子”套进对方身上。但其实迷恋的只是对方身上关于自己理想异性的幻想,而不是真实的人。
当幻想的泡沫破裂,真实的婚姻浮出水面
“三年之痛、七年之痒”是现代婚姻关系最常见的危机,婚恋到了第三年,才察觉对方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到了第七年已经无法再忍受,选择离异。
这种虚幻想象带来婚姻的弊端其实从一开始就暴露出来了。你爱的不是真实的伴侣,只是自己恋爱的幻象罢了。当在一起持久相处后,才会发现真实的对方与自己想象的截然不同,你还以为是对方变了,其实只是你看清楚现实。
放下幻想,才能真正看到伴侣的真实存在,只有当我们从恋爱的幻觉中走出来,去接纳眼前的那个人,而不是自己心中的“影子”,才会产生真正的爱。
再看被迷恋人的感觉,其实并没有得到情感的满足。对于对方来说,你喜欢的是另外一个人的模样,并不是真正的他,感受不到真爱。没有人愿意做幻象,都渴望能得到真正的了解和爱。
当发现对方不是真正自己理想对象时,其实无需过于失望和沮丧,接受它的幻灭,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不是十全十美,只需要找一个相守一生的人,可能不是至爱,可能不是最佳,但只要能携手相伴,白首相守,不至一生寂寞,就已足够。
被当成神一般被膜拜的爱情,被膜拜的一方满足了自恋的需求、虚荣的欲望;膜拜的一方眼中都是对方最美好的样子。
这样的爱情疯狂、痴心、美妙,似乎可遇不可求,但真正懂爱的人,才不想要这种爱情。
你爱的人不是真实存在的人
初见是惊鸿一瞥,南柯一梦是你。等待是山重水复,怦然心动是你。相遇是柳暗花明,如梦初醒是你。重逢是始料未及,别来无恙是你。
爱情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一旦爱上一个人,世上最美好的东西都在他身上。
民国浪漫诗人徐志摩对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一见钟情,陷入疯狂的迷恋,热烈地追求她,不顾自己已婚已育的身份,他把她看成爱与自由女神的化身。
可是,林徽因却拒绝他的追求,她的理由是:徐志摩爱的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聪明的林徽因早就看出徐志摩爱的只是他心目中勾勒出的理想女性形象,他只是把这个形象套在了林徽因的身上。他爱的只是自己恋爱中的幻觉,而不是真实的人。
香港歌手麦浚龙的爱情三部曲塑造了一个对前女友念念不忘的深情男子形象。男子用十年的时间疯狂思念前女友,无时无刻不幻想自己与她再续前缘。但事实是,男子从未曾了解过她真实的样子,他内心中藏着只是投射在前女友身上,自己想象的完美女友形象。
故事的最后,前女友向男子坦诚一切,男子却依然甘于困在自己的幻想中。
你爱的人,可能并不是那个真正爱的人,或许只是你想象中的影子。
为何会陷入迷恋中?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对象的“影子”。
从心理学来看,我们心中的理想对象,一种是对现实异性父母的缺失和幻想,与成长经历有关,婴儿期依恋、青春期萌动都有影响。
小时候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爱,对某方面需求存在不满,我们心中就会勾勒出这个理想对象的形象。这个理想的对象,与父母存在很大的差异,就会吸引我们的关注,产生迷恋。
这是情感上希望弥补童年欲求不满的需要。
另一种就是对方某些特征像自己的异性父母,因为其熟悉感所以被深深吸引。我们以为的一见钟情,可能只是童年的依恋被唤醒了,这个人激发自己内心深处与异性父母的情感关系。
因为对父母的爱,是我们出生以来最初爱的体验,藏在我们潜意识最深处,所以能唤醒我们最强烈的情感。
这是情感上渴望延续童年美好感觉的需求。
这就是为何一见钟情能强烈引发我们的情感,我们看到对方外表的长相、身材、神态,潜意识上对对方认知与理想对象的形象符合,就把自己理想的“影子”套进对方身上。但其实迷恋的只是对方身上关于自己理想异性的幻想,而不是真实的人。
当幻想的泡沫破裂,真实的婚姻浮出水面
“三年之痛、七年之痒”是现代婚姻关系最常见的危机,婚恋到了第三年,才察觉对方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到了第七年已经无法再忍受,选择离异。
这种虚幻想象带来婚姻的弊端其实从一开始就暴露出来了。你爱的不是真实的伴侣,只是自己恋爱的幻象罢了。当在一起持久相处后,才会发现真实的对方与自己想象的截然不同,你还以为是对方变了,其实只是你看清楚现实。
放下幻想,才能真正看到伴侣的真实存在,只有当我们从恋爱的幻觉中走出来,去接纳眼前的那个人,而不是自己心中的“影子”,才会产生真正的爱。
再看被迷恋人的感觉,其实并没有得到情感的满足。对于对方来说,你喜欢的是另外一个人的模样,并不是真正的他,感受不到真爱。没有人愿意做幻象,都渴望能得到真正的了解和爱。
当发现对方不是真正自己理想对象时,其实无需过于失望和沮丧,接受它的幻灭,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不是十全十美,只需要找一个相守一生的人,可能不是至爱,可能不是最佳,但只要能携手相伴,白首相守,不至一生寂寞,就已足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