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不出现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① 形容人什么都做不成的成语有哪些
一事无成 [yī shì wú chéng]
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 处
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一无所成 [yī wú suǒ chéng]
一点没有成就。
出 处
清·黄遵楷《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事事无成 [shì shì wú chéng ]
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 处
唐·白居易《醉吟》诗:“事事无成身也老,醉乡不去欲何归。”
② "形容人身体不好,但又不很严重"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身体不好,但又不很严重"的成语有:三好两歹 、蒲柳之姿、若不胜衣、头重脚轻、头疼脑热。
1、三好两歹 sān hǎo liǎng dǎi
解释:身体三天好,两天不好。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虔婆道:‘也常时三好两歹的,亏的太平府陈四老爷照顾他。’”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例句:爷爷年纪大了,身体总是三好两歹的。
2、蒲柳之姿pú liǔ zhī zī
解释:古人常用“蒲柳之姿”自喻体质衰弱,是客套之言;亦用来暗喻韶华易逝、容颜易老。
例句:文学家为甚么总是一个苍白色的面孔,总是所谓蒲柳之资呢?
——郭沫若 《海涛集·离沪之前》
出处: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57
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译文:顾悦和简文帝同龄,而头发很早就白了。简文帝说:“你为什么头发白得比我早?”顾悦回答道:“我是蒲柳一样的资质,向着秋天树叶就掉落了;您是松柏一般的质地,经受了秋霜反而更加茂盛。”
3、若不胜衣 ruò bù shèng yī
解释:形容身体羸弱,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
例句: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个若不胜衣、多愁善感的女子。
4、头重脚轻tóu zhòng jiǎo qīng
解释:形容因酒醉或犯病等原因而感到头脑发胀,脚下无力,身体 失去平衡;也形容事物上下或前后不协调,不均称,失去平衡。
出自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轻重倒置
同义词:虎头蛇尾 本末倒置
反义词:根深蒂固
5、头疼脑热tóu téng nǎo rè
解释:泛指一般的小病或小灾小难。
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一百日以里,但有头疼脑热,都是你。”
近义词:头痛脑热
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泛指一般的小病。
③ 形容不会用人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不会用人的成语有很多,比如用非其人、大材小用、酒酸不售、骥服盐车、栖鸟于泉、小才大用、小材大用、用违其长、用违所长等。
一、用非其人
【解释】:任用了不适当的人才。指用人不当。
【拼音】:yòng fēi qí rén
【出处】:《魏略》:“三公具赡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白话文:“三个具丰富归宿,不可以用错了人。从前魏文帝听从贾诩为三公,孙权大笑的。”
二、大材小用
【解释】: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出自】:晋·石崇《许巢论》:“盖闻圣人在位,则群材必举,官才任能,轻重允宜,大任已备,则不抑大材使居小位;小材已极其分,则不以积久而合处过材之位。”
白话文:“我听说圣人在位,那么所有材料必须举,官才能胜任能力,轻重应从,充分利用已准备好,那么不抑制大才能使住在小位;小材已极的分,就不因长久而合处超过材料的位置。”
【示例】: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业。 ◎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人事安排不当
【近义词】怀才不遇、牛鼎烹鸡、牛刀割鸡、大器小用
【反义词】人尽其才、人尽其材、杀鸡焉用牛刀
三、酒酸不售
【解释】: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而狗迎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白话文:“宋国有一个卖酒的人,在这样卖不出去……,酒酸,奇怪他为什么,问他们所知道,问长者杨倩,说……:‘狗猛则酒就卖不出去?’说:“人们害怕了。……,而狗去咬他,这酒酸了也卖不出去了。”
【近义词】狗恶酒酸
四、骥服盐车
【解释】:骥:骏马;服:驾驭。让骏马驾盐车。比喻使用人才不当。
【出自】:《战国策·楚策六》:“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法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白话文:“良马的年龄到了,穿盐车,上大行,蹄申膝折,尾湛滞崩溃,漉法洒在地上,白出汗,中山路拖延,背着车辕不能上。”
【示例】:骥服盐车不称情,轻裘肥马凤凰城。 ◎宋·黄庭坚《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
【近义词】怀才不遇、骏骨牵盐
【反义词】将遇良才
五、用违其长
【释义】违:违背。用人没有使用其特长。
【出处】《宋史·曹利用等传论》:“逵料葛怀敏之败,如烛照龟卜,一时最为知兵。虽南征无功,用违其长,又何尤焉。”
白话文:“速料葛怀敏的失败,像蜡烛照亮龟卜,一个当时最为了解部队。虽然南征无功,用人没有使用其特长,又有什么特别的。”
【示例】蔡东藩《两晋演义》第四回:“吴主却令他分将父兵,真所谓用违其长了。”
④ 形容人不好意思的成语有哪些
耳红面赤、自愧不如、扭扭捏捏、忸怩不安、手足无措
一、耳红面专赤
白话释义:耳朵和面部都红属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朝代:清
作者:钱彩
出处:《说岳全传》第六十一回:“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翻译:听完大吃一惊,不自觉的耳朵和面部都红了
二、自愧不如
白话释义:弗:不。自己惭愧不如别人。
朝代:唐
作者:元结
出处:《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翻译:元子常惭愧自己不如一个孩子
三、扭扭捏捏
白话释义:言谈举止不大方的样子。
朝代:明
作者:吴承恩
出处:《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那般娇娇啻啻,扭扭捏捏,就象那老怪的行动。”
翻译:那般娇娇啻啻,言谈举止不大方,就象那老怪的行动
四、忸怩不安
白话释义:忸怩:羞惭的样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朝代:1896年(此成语据网络显示,以是最早出处)
作者:茅盾
出处:《子夜》七:“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儿上渐渐显现了忸怩不安的气色。”
五、手足无措
白话释义: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朝代:唐朝
作者:姚思廉
出处:《陈书·后主纪》:“法令滋章;手足无措。”
翻译:制定法律的时候,制定者就相信会有众多违法的人存在,没有办法应付
⑤ 形容不好的人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的不良品质的成语:
油腔滑调
巧言令色
鼠目寸光
为虎作伥
狐假虎威
恬不知耻回
得意忘形答
盛气凌人
趾高气扬
作恶多端
为富不仁
色厉内荏
媚上欺下
唯利是图
幸灾乐祸
挑拨离间
指鹿为马
阿谀奉迎
落井下石
无恶不作
颠倒黑白
朽不可雕
滥竽充数
臭名昭著
朝秦暮楚
⑥ 形容一个人突然什么也说不出来的成语有哪些
张口结舌
【拼音】:zhāng kǒu jié shé
【解释】: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出处】:《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示例】:凶手感到这声音象是一个铁棒击打在他的头上,他转头一看,大惊失措,~。曲波《林海雪原》二十八
【近义词】:哑口无言、瞠目结舌
【反义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歇后语】:喉咙里灌铅;舌头上抹胶
【语法】:作谓语、状语、定语;指惊讶或害怕
瞠目结舌
【拼音】:chēng mù jié shé
【解释】: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示例】:他问每个同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也不得不倾耳静听,注意前后情节的线索,否则突然问到,便不免~,不知所答。邹韬奋《经历》
【近义词】:张目结舌、张口结舌、目瞪口呆
【反义词】:应对如流
【语法】:作谓语、补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目瞪口呆
【拼音】:mù dèng kǒu dāi
【解释】: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呆: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示例】:殷、雷二将见众官激变,不复朝仪,吓得~,不知所出。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回
【近义词】:瞠目结舌、目瞪口哆
【反义词】:从容不迫
【歇后语】:李逵装哑童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吃惊的神态
目瞪口哆
【拼音】:mù dèng kǒu ō
【解释】:瞪:眼睛发愣;哆:张口的样子。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的样子。
【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荆山客邸》:“翻揭席荐,无所见而出,面色如墨,目瞪口哆,不能复言。”
【近义词】:目瞪口呆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吃惊的神态
⑦ 形容一个人有才但不露出来的成语有哪些
才不外露:显而易见,有才华,但却不显露。
不露锋芒:顾名思义,不显露自己的锋芒。
卧虎藏龙:卧着的老虎,藏起来的蛟龙,形容人有能力,却不招摇,而是隐蔽。
⑧ 形容人不贪财的成语有哪些
【脂膏不润】:比喻为人廉洁,不贪财物。
【路不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拾金不昧】:指良好的人的道德和社会风尚。出自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
【一清如水】:清·清澈。像流水一样清澈。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故事主要是赞扬有骨气,不趋炎附势 ·品格高尚的人。
【饮马投钱】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⑨ 形容一个人消失的成语有哪些
1、【成语】: 消声灭迹
【拼音】: xiāo shēng nì jì
【解释】: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出处】: 语出《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举例造句】: 虽然在初期也有少数人唱导‘与抗战无关’论,但为大势所迫,不久也就消声匿迹了。 郭沫若《沸羹集·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
2、【成语】: 声销迹灭
【拼音】: shēng xiāo jì miè
【解释】: 犹销声匿迹。指隐藏形迹。
【出处】: 《北齐书·魏收传》:“其舒也济世成务,其卷也声销迹灭。”
3、【成语】: 无影无踪
【拼音】: wú yǐng wú zōng
【解释】: 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出处】: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你那里挨挨桚桚,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举例造句】: 那贾芸早说了几个“不用费事”,去的无影无踪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4、【成语】: 荡然无存
【拼音】: dàng rán wú cún
【解释】: 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出处】: 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集坟籍令》:“近灾起柏梁,遂延渠阁,青编素简,一同煨尽,湘囊綖帙,荡然无存。”
【举例造句】: 使民国政制,荡然无存,澔澔新邦,悬为虚器。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九回
5、【成语】: 烟消云散
【拼音】: yān xiāo yún sàn
【解释】: 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出处】: 《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
【举例造句】: 他的兴致被突然传来的坏消息吹得烟消云散。
6、【成语】: 销声匿迹
【拼音】: xiāo shēng nì jì
【解释】: 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举例造句】: 他生平最是趋炎附势的,如何肯销声匿迹。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⑩ 形容人不贪财的成语有哪些
饮马投钱、脂膏莫润、脂膏不润、拾金不昧、路不拾遗
1、饮马投钱
【解释】: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出自】:唐·徐坚《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为人十分清廉的安陵人项仲山,清廉得让人发笑。每次在渭河给马喂水时,都要投入3枚铜钱,表示不敢妄取占便宜。
【近义词】贪污舞弊
2、脂膏莫润
【注音】:zhī gāo mò rùn
【解释】:比喻为官廉以自守,不改清操。同“脂膏不润”。
【出自】:清白自守,脂膏莫润。清人王昶《金石萃编·隋赵芬碑》
自己坚守清白,不改清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廉洁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脂膏不润
3、脂膏不润
【解释】:比喻为人廉洁,不贪财物。
【出自】: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你不仅是一个有责的匹夫,而且是一个吃了国家俸禄、吃了民间脂膏的官吏。”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4、拾金不昧
【解释】: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出自】:清·《歧路灯》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示例】: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路不拾遗
【反义词】敲榨勒索、见财起意、贪得无厌、财迷心窍、敲诈勒索
5、路不拾遗
【解释】: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国家没有盗贼,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
【语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
【近义词】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拾金不昧、霁月光风
【反义词】见财起意、巧取豪夺、神州陆沉、浑水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