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谁写的
《孟子》一书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弟子共同著述的对话体典籍,成书于战国时期。全书共七篇,以问答驳论为主要论证方式,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是反映先秦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著作。
《孟子》整体上注重气势,善于说理,着重刻画了孟轲这一人物形象。历朝历代的《孟子》注本数量繁多,《孟子》学影响深远。宋代《孟子》由“子”入“经”,成为了“四书”之一,后又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此外,《孟子》一书在海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日本、朝鲜乃至西方国家都对《孟子》有专门的研究。南朝时期的文学评论家刘勰称赞《孟子》是“理懿而辞雅”。
作品赏析: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