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什么构成
2022-10-04
展开全部
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在原子内一些特定的稳定的轨道上绕核运动。既然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那么当有若干个电子时,它们是怎样分布在不同电子层上的?
我们将电子离核远近把电子层分为第1层、第2层……第7层(或者以K、L、M、N、O、P、Q)表示。离核近的电子层能量低,离核远的电子层能量高,第n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例如第1层最多容纳2*1^2=2个,第2层最多容纳2*2^2=8个)。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优先占据能量低的电子层(例如C,6个电子其中2个先占据K层,然后4个占据L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次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18……
根据洪特规则,当电子层处于全满、全空状态比较稳定(暂时不讨论半满,因为我这里讲的是电子层,而不是spd等轨道)。
以钠原子为例:
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为K2 L8 M1
最外层要达到全满的稳定结构,要么失去1个电子成为K2 M8,要么得到7个电子成为K2 M8 L8,失去1个电子比得到7个电子容易得多,所以钠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电子数比核电荷数(质子数)少1,带1个单位正电荷,成为钠离子(Na+)。
以氯原子为例:
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为K2 L8 M7
最外层要达到全满的稳定结构,要么失去7个电子成为K2 M8,要么得到1个电子成为K2 M8 L8,失去7个电子比得到1个电子困难得多,所以氯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电子数比核电荷数(质子数)多1,带1个单位负电荷,成为氯离子(Cl-)。
以碳原子为例:
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为K2 L4
最外层要达到全满的稳定结构,要么失去4个电子成为K2,要么得到4个电子成为K2 M8,失去4个电子比较困难,得到4个电子也比较困难,所以碳原子不易形成离子,而易与其它原子共用电子来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在原子中,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不带电。原子得失电子后会转变成离子:原子得电子带负电,称为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带正电,称为阳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者原子团
我们将电子离核远近把电子层分为第1层、第2层……第7层(或者以K、L、M、N、O、P、Q)表示。离核近的电子层能量低,离核远的电子层能量高,第n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例如第1层最多容纳2*1^2=2个,第2层最多容纳2*2^2=8个)。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优先占据能量低的电子层(例如C,6个电子其中2个先占据K层,然后4个占据L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次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18……
根据洪特规则,当电子层处于全满、全空状态比较稳定(暂时不讨论半满,因为我这里讲的是电子层,而不是spd等轨道)。
以钠原子为例:
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为K2 L8 M1
最外层要达到全满的稳定结构,要么失去1个电子成为K2 M8,要么得到7个电子成为K2 M8 L8,失去1个电子比得到7个电子容易得多,所以钠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电子数比核电荷数(质子数)少1,带1个单位正电荷,成为钠离子(Na+)。
以氯原子为例:
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为K2 L8 M7
最外层要达到全满的稳定结构,要么失去7个电子成为K2 M8,要么得到1个电子成为K2 M8 L8,失去7个电子比得到1个电子困难得多,所以氯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电子数比核电荷数(质子数)多1,带1个单位负电荷,成为氯离子(Cl-)。
以碳原子为例:
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为K2 L4
最外层要达到全满的稳定结构,要么失去4个电子成为K2,要么得到4个电子成为K2 M8,失去4个电子比较困难,得到4个电子也比较困难,所以碳原子不易形成离子,而易与其它原子共用电子来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在原子中,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不带电。原子得失电子后会转变成离子:原子得电子带负电,称为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带正电,称为阳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者原子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