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离开郭德纲的徒弟就不火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郭德纲相当于相声界一个顶级大厨,一力支撑起德云社这个大饭店,并培养了一大批徒弟。这个饭店因为郭德纲这个大厨的手艺好而人满为患,每日客来客往,好不热闹;郭德纲自然是赚的盆满钵满,徒弟们跟着自然也衣食无忧。
但是总有那些个不满足的徒弟,自以为跟着郭德纲打下手多少年了,已经学到了大厨的手艺,可以独立开饭店去了。
殊不知他们只是学到了郭德纲手艺的皮毛,以前客人不在乎他们的菜做的好与不好,只看最后的主菜,只要郭德纲的主菜质量有保障,那配菜的质量就无关紧要;就算配菜质量真不行,沾点主菜的汤汁也将就吃了;最次就是不动筷子扔了呗,反正都是不怎么值钱的小菜,也没有多少顾客心疼。
但是退出的那些人可没想到这一点,他们自信的认为,自己的厨艺已经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外出闯荡自己当老板肯定赚的更多。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当一群只会做配菜的厨子开始自己做主菜,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他们看到了郭德纲做主菜的步骤,知道用哪些材料,放哪些佐料,但是对于什么时候放以及放多少等细节问题并没有掌握到,这才是一个大厨的核心价值,哪那么容易就全告诉别人。
留在郭德纲身边的人可以随时请教,只需郭德纲稍加指点,就能够举一反三,有所收获,摸索出自己的拿手菜,也能得到顾客的追捧。
退出了的人只能自己摸索,但是顾客可等不及你这摸索的过程,吃一次不好,两次不好肯定就不来了,能吃到三次就到顶了,所以慢慢就把以前从德云社带出来的老顾客给败坏完了;自己在屡败屡战中也自信不足,慢慢的就被边缘化了。
有些脑子活络的呢,就另寻出路,比如去参与竞标政府采购,承包政府食堂等等,只要讨领导欢心就能确保生活无忧了,相当于端上了铁饭碗,这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有些脑子不行的呢,只能到其他饭店去打工了,赚一份辛苦钱。
那些年郭老师老爱干一件事。
在德云社经历那场八月风暴前,郭德纲还在电视台主持一些节目,遇到相熟的嘉宾,尤其是漂亮的女嘉宾,老郭总爱问人家一件事,你微博有多少粉丝?
听到对方说有几十万几百万时,老郭会露出标志性的爽朗的笑声,然后轻轻的说一句:我的也不多,只有六千万。
老郭的粉丝大多都是因为喜欢的他相声聚集到一起的,玩微博前他玩博客,和各路高人过过招,有一位长着一副很有个性的牙齿的 娱乐 圈搅屎棍,以碰瓷各路 娱乐 大咖为生,曾经编造过各种谎言,郭德纲刚红那年,他惹上了郭德纲,被郭德纲写了一篇博客,骂的稀碎。后来好像就消停了。
后来老郭转战微博,靠着自己的独特个性以及语言天赋,吸引力无数粉丝。
郭德纲的走红除了他的相声天赋,其实也得益于网络。
正是由于网络的传播,让郭德纲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
除了微博粉丝,贴吧上还有老和部队,老和部队大多都是老郭的铁杆粉丝。凯文凯利说过,一个人有一千名铁杆粉丝就会生活的很好,如果有几百万几千万呢。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从优酷视频走红,然后有了得到这家如今响当当的公司,郭德纲比罗振宇红多了,影响力自然更大。
罗振宇靠着自己的影响力,成立了公司,卖知识付费。
郭德纲则靠着自己的影响力,捧徒弟发展自己的相声事业。
不管是曹云金还是何云伟,他们当年的走红,其实捧他们的都是同一帮人,郭德纲的粉丝,钢丝。
他们其实是借助郭德纲的流量走红的,郭德纲让他们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他们在这些钢丝中发展出了一些他们的铁粉,因为曹何是紧随郭德纲走红被钢丝认可的,这使得们错误的以为自己走红是和郭德纲走红的性质一样,都是被捧出来的天之骄子。
所以才有我一个人养活半个德云社的狂傲之语。
在德云社遭遇危机时,他们选择出走,或者公然和郭德纲闹翻,或者悄悄挖墙脚,他们成立自己的班社,上晚会,想着挣更多的钱更加走红。
他们选择出走,大约以为自己能攀上更高的巅峰,没想到他们的巅峰其实就在德云社,离开了郭德纲后他们一路狂颠,离巅峰越来越远了。
大约曹何在德云社时以为自己就是是大海,离开老郭会更加的海阔天空,但是显然他们错了,他们高估了自己,他们不是大海们只是内陆湖,一旦断了活水,就会日渐枯萎。
而真正的天之骄子只有一个,就是那个个头不高的小黑胖子。他才是大海,他才会吸引源源不断的大河之水。
和曹云金的作文比赛后,郭德纲更是聪明的选择闭嘴,不在和前徒弟们扯皮,虽然不能避免,但是尽量减少让他们蹭WiFi的机会。
我不搭碴不还嘴当不上法不违,持竹杯品茶水,隔窗望你在雨中激昂慷慨欢呼雀跃苦口婆心目眦欲咧装神扮鬼顿足捶胸咬牙切齿找不着北,你美我更美。
=======================================
文:薛白袍
作为一个资深的相声爱好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德云社十年前确实有几个叛徒,背叛师门,离开了德云社想闯出自己一片天地。其实这些并无可厚非,但是大家口诛笔伐的是他们临危变节,落井下石的做法。离开德云社的人,其实并不算多,郭德纲徒弟现在有80多位,离开了几个人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这几位确实是在德云社曾经是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也确实把他们几位推到了风口浪尖。
其实也不光是离开的几位,德云社的大部分演员也是这样,没有了郭德纲依然会变得黯然失色。开相声专场能赚钱的,其实 也就是岳云鹏可以。当然了,也有几位离开德云社依然混的很好。而何伟、李菁、曹金、刘云天、徐德亮、王文林他们离开德云社,其实已经牺牲自己的形象,这就让很多观众鄙视,自然也不会有更好的发展。
第一 个人能力再强不可能强过团队,所以平台很重要!
第二 离开原单位,再对原单位恶语相向,欺师灭祖,更为人们所不认可!
第三 就对目前来看,相声团队没有比德云社更好,能把商演开成演唱会的,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本身就是小剧场几百人,现在动不动就是几千人几万人的阵势!把相声发扬过大到如此地步,德云社功不可没,郭德纲对的起非著名相声演员这个称号!大大的服气!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其实这个题主的这个问题的指向性太明确了,离开郭德纲、徒弟、不火了,也就指向了那两个人,其实不仅仅是那两个人,这些年离开德云社的郭德纲的徒弟也好,师兄弟也好,有很多,大多都不火了,为什么?我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这些人离开德云社以后做了什么?如果还是说相声,那不好意思,现在的相声是虚假繁荣,或者说只有德云社好过日子,可以凭借相声商演过得不错,你离开了最好的土壤和舞台,面对的将是更加残酷的相声江湖,试问一头小狼崽子怎么能和一群饿狼争夺食物?如果不说相声,那么他们和那些刚刚进入 娱乐 圈的小白有什么区别?人脉?背景?金钱?别开玩笑了,同台竞技,这些人不过是温室中的花朵,一阵暴风雨就让他们成了落汤鸡。所以现在他们只得靠着博眼球苟延残喘。
2.个人本身过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们也曾花团锦簇,他们也曾前呼后拥,他们也曾无限风光,他们也曾站在舞台中央,接收那如雷般的掌声。可惜那些人看到的都不是他们的,但他们以为是他们的,所以他们离开了,所以他们被打回了原形,他们只是笑话而已。
3.自己被一些假象蒙蔽了双眼,这些人的离开都有一些诱因,但最大的诱因就是见识了外面的灯红酒绿,留恋了外面的花天酒地,习惯了外面的纸醉金迷,可是他们没有看到那些看似无限美好的背后,是血雨腥风,是刺刀见红,是人心险恶,是尔虞我诈。他们以为他们都了解了,所以他们离开了,所以他们现在应该了解了世道险恶。
4.他们背弃了拜师时候发下的誓言,以为自己已经羽翼丰满,估计那些人现在做的最多的就是回忆过去的美好,来抚慰现在受到的创伤。那些山呼海啸的叫好和掌声,那些前呼后拥的人群和虚伪的笑脸,那些被某些有心人许下的看似美好未来的许诺,今天都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这时候我想他们应该明白自己在这个残酷的相声江湖里到底是什么位置?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几斤几两,想起了拜师时候当着众人发下的誓言,这些人应该有愧于心。是否有愧现在已经无关大局。
现在只能说“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山高路远,你们和德云社再会无期。”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谢谢。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同一个人在德云社火的一塌糊涂,离开德云社后就不再火了,说明平台很重要,不是有一句话叫大树底下好乘凉吗?
郭德纲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招牌菜”理论:一桌菜价值10万,其中水煮鱼是招牌菜,当然还会有很多配菜,比如拍黄瓜、花生、毛豆之类的,尽管有人不爱吃水煮鱼,但他一定也是奔着招牌菜来的。当花生开始膨胀,觉得自己很值钱而离开后,换上白菜这桌菜还是10万,但是花生远远没有这个价格了。
可惜那些离开的人刚开始膨胀时,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只知道自己很红,成明星了,走到那里都被夹道欢迎,而在德云社,上面却永远有一个郭德纲,无论怎么出名,都大不过他去,所以他们中有人选择了离开。
离开德云社的人当中,数何沄伟和曹云金最红,他们当时在电视台有综艺节目,曹云金做过电影男一号,话剧男主角。据说在后台,其他师兄弟见到这两位都是要鞠躬问好的,而他们却要向郭德纲鞠躬问好,他们觉得委屈了。
所以他们萌生了出走的想法,而他们迟迟下不了决心的原因是德云社真的太火了,他们多少还是有点佩服师父的本事的。
直到“八月风波”,德云社遭遇到了危机,唯一让他们留恋的名气即将不复存在时,他们觉得是时候离开了,于是何沄伟、曹云金携各自搭档,先后离开了德云社,给师父来了个釜底抽薪。他们赌的是德云社从此会一蹶不振。
结果郭德纲挺过来了,不但如此,德云社反而越来越优秀了,逐渐成为了相声界最大的民间团体,并且每一年都会捧出一个名气大的相声演员来,这些人最不出色的那个在名气上也会生活曹云金、何沄伟之流许多许多!
可以说,那场策划已久的出走,用光了他们所有的运气,所以他们再也不负当年了!
郭的哪些属数得着数不着的徒弟也包括于谦,虽然少数人挣得名利,其实是过的如履薄冰,又要得师傅信任,又要讨师娘欢心,又要精进手艺不落人后,又要想方设法长粉丝,又要提防身边小人算计,又要拉帮站队依附势力,甚至为保这碗饭,委屈求全干些违背初衷的事。要求旗下成员必须辱骂叛徒诋毁领导,以誓效忠否则不予上岗,哪份境界实在是哏啊。想必岳岳小白,就是以此脱颖而出,吃香喝辣的吧
郭德纲说过一句话:绳子捆绑在螃蟹身上卖了螃蟹价格,离开螃蟹什么也不是!有人来吃这盘烧牛肉,顺便点几个青菜,如果青菜没有烧牛肉根本就没有人喜欢吃!这就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离开德云社的演员都红不了!太把自己当盘菜了。德云社里面为什么于谦左右逢源,就是他最明白一个团队里面靠谁吃饭?什么是角?
梅兰芳京剧院如果没有梅兰芳就没有人看,马连良先生的团队如果马连良先生不唱了其他人都歇菜了,现在嘻哈包子铺就是一个鲜明例子,高晓攀离开郭德纲自己做公司,他为人处世圆滑,方方面面都能想到处理的得当!但是他自己成不了角,不能一呼百应!他的团队就很难维持。
每个人的定位不准,有点名气就飘了真把自己当角了!所以必然要被 社会 抛弃,刚刚离开郭德纲是有人利用他们打击郭德纲,时间长了没有利用价值了,也就消失在大千世界了!没有什么探讨和大惊小怪。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大家所谓的离开郭德纲的徒弟就不火了,主要就是指何曹两个人,一个当时叫何云伟,一个当时叫曹云金。
2010年是一个时间节点,8月6号,何云伟李菁宣布退出德云社,同年11月曹云金跟李云天退出德云社。
师傅郭德纲跟北京台交恶是导火索,根本的原因在于,面对当时德云社的大火,人山人海的观众,他们错误的认为,自己成角儿了,原本自己是捆螃蟹的绳子,饱受欢迎,人人吹捧,让他们认为,自己值钱了。
归根结底,这事儿得怨郭德纲,纵容过度,让二人变本加厉,以为是郭德纲阻挡自己发财,自己跟搭档出去干,能比在德云社挣更多的钱。
何云伟跟曹云金离开后,确实也火过一两年,自己也开相声小剧场,想着能跟德云社分庭抗礼,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果说,德云社是相声演员的批量生产工厂,每年招生,培训,小剧场,商演一条龙的流程,让相声演员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而曹云金跟何云伟这些人,说白了根本就不是这块料,离了德云社就打回原形了。自己没有带队能力,个人水平有限,再加上不自爱,曹云金的嗓子因为喝酒抽烟,是一天不如一天,何云伟心也不在相声上,而是想着攀龙附凤。
业精于勤,荒于嬉。 这就跟火把似的,刚开始,借着德云社,郭德纲的火,曹云金何云伟这俩人的火把,看似很猛烈,但是没有燃料的供应,很快就熄灭了。
归根结底,还是这俩人实力不行,利欲熏心,以为师傅要不行了,谁知道,郭德纲还是挺过来了,现在的德云社,按部就班,发展的如火如荼。
从根本上说,不是离开郭德纲,徒弟们就不火了,而是因为,离开德云社这个演技相声的环境,徒弟们的心态都变了,哪有心思专研相声啊,挣钱才是根本,这就把自己的老本行相声给忘了。
其实相声跟唱歌跳舞也差不离,一天不说,自己知道,三天不说,师傅知道,一个星期不说,地球人都知道了。
你听听曹云金何云伟的相声,现在跟过去一比较,你就知道,两个人废了。
你说呢?
想起了那个非常老套、但是很有哲理的: 筷子的典故 。
全国的相声演员太多了,爱好者更多,水平参差不齐,就像不同材质不同款式不同品相的筷子(冒昧地、不太恰当的比喻)。 有的筷子由象牙雕琢,色泽白润雅致精美,但是容易老化出现龟纹;有的筷子采用上等金丝楠木,品质极佳赏心悦目,但是金贵地让人舍不得当做餐具;有的筷子则很普通,简单的竹木上漆,使用起来相当顺手,但是却时不长久...
筷子的典故开始了 :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筷子揉作一把,自然是使再大的力气也掰不断地。而且,如何将这把筷子游刃有余地攥于手中那也是需要技巧的:劲儿使大了手会痛、还有可能把筷子挤坏;劲儿使小了筷子一松散,一根掉落就会引发“雪崩”、整把筷子也就不成型了。
再深入一点, 攥着筷子的时候,眼睛还得“刁”:哪些筷子华而不实、哪些筷子是真材实料、哪些筷子在什么场合什么时机拿出来合适、哪些筷子又需要及时“归队”回归“筷子把”的行列...
这可是足以考验攥着那把筷子之人的功力的。
当然,会有些许筷子不经意间掉了队、离开了那把筷子。按照筷子的典故,这样的筷子是非常容易被折断的,还有一些掉队的筷子,会自行寻找其他的“筷子把”寻求安全感。
成把的筷子当然有很多,但是,能够牢固地拧在一起、并且时不时会让人为之惊叹感慨的,还真不多...
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但是总有那些个不满足的徒弟,自以为跟着郭德纲打下手多少年了,已经学到了大厨的手艺,可以独立开饭店去了。
殊不知他们只是学到了郭德纲手艺的皮毛,以前客人不在乎他们的菜做的好与不好,只看最后的主菜,只要郭德纲的主菜质量有保障,那配菜的质量就无关紧要;就算配菜质量真不行,沾点主菜的汤汁也将就吃了;最次就是不动筷子扔了呗,反正都是不怎么值钱的小菜,也没有多少顾客心疼。
但是退出的那些人可没想到这一点,他们自信的认为,自己的厨艺已经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外出闯荡自己当老板肯定赚的更多。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当一群只会做配菜的厨子开始自己做主菜,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他们看到了郭德纲做主菜的步骤,知道用哪些材料,放哪些佐料,但是对于什么时候放以及放多少等细节问题并没有掌握到,这才是一个大厨的核心价值,哪那么容易就全告诉别人。
留在郭德纲身边的人可以随时请教,只需郭德纲稍加指点,就能够举一反三,有所收获,摸索出自己的拿手菜,也能得到顾客的追捧。
退出了的人只能自己摸索,但是顾客可等不及你这摸索的过程,吃一次不好,两次不好肯定就不来了,能吃到三次就到顶了,所以慢慢就把以前从德云社带出来的老顾客给败坏完了;自己在屡败屡战中也自信不足,慢慢的就被边缘化了。
有些脑子活络的呢,就另寻出路,比如去参与竞标政府采购,承包政府食堂等等,只要讨领导欢心就能确保生活无忧了,相当于端上了铁饭碗,这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有些脑子不行的呢,只能到其他饭店去打工了,赚一份辛苦钱。
那些年郭老师老爱干一件事。
在德云社经历那场八月风暴前,郭德纲还在电视台主持一些节目,遇到相熟的嘉宾,尤其是漂亮的女嘉宾,老郭总爱问人家一件事,你微博有多少粉丝?
听到对方说有几十万几百万时,老郭会露出标志性的爽朗的笑声,然后轻轻的说一句:我的也不多,只有六千万。
老郭的粉丝大多都是因为喜欢的他相声聚集到一起的,玩微博前他玩博客,和各路高人过过招,有一位长着一副很有个性的牙齿的 娱乐 圈搅屎棍,以碰瓷各路 娱乐 大咖为生,曾经编造过各种谎言,郭德纲刚红那年,他惹上了郭德纲,被郭德纲写了一篇博客,骂的稀碎。后来好像就消停了。
后来老郭转战微博,靠着自己的独特个性以及语言天赋,吸引力无数粉丝。
郭德纲的走红除了他的相声天赋,其实也得益于网络。
正是由于网络的传播,让郭德纲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
除了微博粉丝,贴吧上还有老和部队,老和部队大多都是老郭的铁杆粉丝。凯文凯利说过,一个人有一千名铁杆粉丝就会生活的很好,如果有几百万几千万呢。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从优酷视频走红,然后有了得到这家如今响当当的公司,郭德纲比罗振宇红多了,影响力自然更大。
罗振宇靠着自己的影响力,成立了公司,卖知识付费。
郭德纲则靠着自己的影响力,捧徒弟发展自己的相声事业。
不管是曹云金还是何云伟,他们当年的走红,其实捧他们的都是同一帮人,郭德纲的粉丝,钢丝。
他们其实是借助郭德纲的流量走红的,郭德纲让他们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他们在这些钢丝中发展出了一些他们的铁粉,因为曹何是紧随郭德纲走红被钢丝认可的,这使得们错误的以为自己走红是和郭德纲走红的性质一样,都是被捧出来的天之骄子。
所以才有我一个人养活半个德云社的狂傲之语。
在德云社遭遇危机时,他们选择出走,或者公然和郭德纲闹翻,或者悄悄挖墙脚,他们成立自己的班社,上晚会,想着挣更多的钱更加走红。
他们选择出走,大约以为自己能攀上更高的巅峰,没想到他们的巅峰其实就在德云社,离开了郭德纲后他们一路狂颠,离巅峰越来越远了。
大约曹何在德云社时以为自己就是是大海,离开老郭会更加的海阔天空,但是显然他们错了,他们高估了自己,他们不是大海们只是内陆湖,一旦断了活水,就会日渐枯萎。
而真正的天之骄子只有一个,就是那个个头不高的小黑胖子。他才是大海,他才会吸引源源不断的大河之水。
和曹云金的作文比赛后,郭德纲更是聪明的选择闭嘴,不在和前徒弟们扯皮,虽然不能避免,但是尽量减少让他们蹭WiFi的机会。
我不搭碴不还嘴当不上法不违,持竹杯品茶水,隔窗望你在雨中激昂慷慨欢呼雀跃苦口婆心目眦欲咧装神扮鬼顿足捶胸咬牙切齿找不着北,你美我更美。
=======================================
文:薛白袍
作为一个资深的相声爱好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德云社十年前确实有几个叛徒,背叛师门,离开了德云社想闯出自己一片天地。其实这些并无可厚非,但是大家口诛笔伐的是他们临危变节,落井下石的做法。离开德云社的人,其实并不算多,郭德纲徒弟现在有80多位,离开了几个人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这几位确实是在德云社曾经是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也确实把他们几位推到了风口浪尖。
其实也不光是离开的几位,德云社的大部分演员也是这样,没有了郭德纲依然会变得黯然失色。开相声专场能赚钱的,其实 也就是岳云鹏可以。当然了,也有几位离开德云社依然混的很好。而何伟、李菁、曹金、刘云天、徐德亮、王文林他们离开德云社,其实已经牺牲自己的形象,这就让很多观众鄙视,自然也不会有更好的发展。
第一 个人能力再强不可能强过团队,所以平台很重要!
第二 离开原单位,再对原单位恶语相向,欺师灭祖,更为人们所不认可!
第三 就对目前来看,相声团队没有比德云社更好,能把商演开成演唱会的,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本身就是小剧场几百人,现在动不动就是几千人几万人的阵势!把相声发扬过大到如此地步,德云社功不可没,郭德纲对的起非著名相声演员这个称号!大大的服气!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其实这个题主的这个问题的指向性太明确了,离开郭德纲、徒弟、不火了,也就指向了那两个人,其实不仅仅是那两个人,这些年离开德云社的郭德纲的徒弟也好,师兄弟也好,有很多,大多都不火了,为什么?我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这些人离开德云社以后做了什么?如果还是说相声,那不好意思,现在的相声是虚假繁荣,或者说只有德云社好过日子,可以凭借相声商演过得不错,你离开了最好的土壤和舞台,面对的将是更加残酷的相声江湖,试问一头小狼崽子怎么能和一群饿狼争夺食物?如果不说相声,那么他们和那些刚刚进入 娱乐 圈的小白有什么区别?人脉?背景?金钱?别开玩笑了,同台竞技,这些人不过是温室中的花朵,一阵暴风雨就让他们成了落汤鸡。所以现在他们只得靠着博眼球苟延残喘。
2.个人本身过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们也曾花团锦簇,他们也曾前呼后拥,他们也曾无限风光,他们也曾站在舞台中央,接收那如雷般的掌声。可惜那些人看到的都不是他们的,但他们以为是他们的,所以他们离开了,所以他们被打回了原形,他们只是笑话而已。
3.自己被一些假象蒙蔽了双眼,这些人的离开都有一些诱因,但最大的诱因就是见识了外面的灯红酒绿,留恋了外面的花天酒地,习惯了外面的纸醉金迷,可是他们没有看到那些看似无限美好的背后,是血雨腥风,是刺刀见红,是人心险恶,是尔虞我诈。他们以为他们都了解了,所以他们离开了,所以他们现在应该了解了世道险恶。
4.他们背弃了拜师时候发下的誓言,以为自己已经羽翼丰满,估计那些人现在做的最多的就是回忆过去的美好,来抚慰现在受到的创伤。那些山呼海啸的叫好和掌声,那些前呼后拥的人群和虚伪的笑脸,那些被某些有心人许下的看似美好未来的许诺,今天都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这时候我想他们应该明白自己在这个残酷的相声江湖里到底是什么位置?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几斤几两,想起了拜师时候当着众人发下的誓言,这些人应该有愧于心。是否有愧现在已经无关大局。
现在只能说“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山高路远,你们和德云社再会无期。”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谢谢。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同一个人在德云社火的一塌糊涂,离开德云社后就不再火了,说明平台很重要,不是有一句话叫大树底下好乘凉吗?
郭德纲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招牌菜”理论:一桌菜价值10万,其中水煮鱼是招牌菜,当然还会有很多配菜,比如拍黄瓜、花生、毛豆之类的,尽管有人不爱吃水煮鱼,但他一定也是奔着招牌菜来的。当花生开始膨胀,觉得自己很值钱而离开后,换上白菜这桌菜还是10万,但是花生远远没有这个价格了。
可惜那些离开的人刚开始膨胀时,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只知道自己很红,成明星了,走到那里都被夹道欢迎,而在德云社,上面却永远有一个郭德纲,无论怎么出名,都大不过他去,所以他们中有人选择了离开。
离开德云社的人当中,数何沄伟和曹云金最红,他们当时在电视台有综艺节目,曹云金做过电影男一号,话剧男主角。据说在后台,其他师兄弟见到这两位都是要鞠躬问好的,而他们却要向郭德纲鞠躬问好,他们觉得委屈了。
所以他们萌生了出走的想法,而他们迟迟下不了决心的原因是德云社真的太火了,他们多少还是有点佩服师父的本事的。
直到“八月风波”,德云社遭遇到了危机,唯一让他们留恋的名气即将不复存在时,他们觉得是时候离开了,于是何沄伟、曹云金携各自搭档,先后离开了德云社,给师父来了个釜底抽薪。他们赌的是德云社从此会一蹶不振。
结果郭德纲挺过来了,不但如此,德云社反而越来越优秀了,逐渐成为了相声界最大的民间团体,并且每一年都会捧出一个名气大的相声演员来,这些人最不出色的那个在名气上也会生活曹云金、何沄伟之流许多许多!
可以说,那场策划已久的出走,用光了他们所有的运气,所以他们再也不负当年了!
郭的哪些属数得着数不着的徒弟也包括于谦,虽然少数人挣得名利,其实是过的如履薄冰,又要得师傅信任,又要讨师娘欢心,又要精进手艺不落人后,又要想方设法长粉丝,又要提防身边小人算计,又要拉帮站队依附势力,甚至为保这碗饭,委屈求全干些违背初衷的事。要求旗下成员必须辱骂叛徒诋毁领导,以誓效忠否则不予上岗,哪份境界实在是哏啊。想必岳岳小白,就是以此脱颖而出,吃香喝辣的吧
郭德纲说过一句话:绳子捆绑在螃蟹身上卖了螃蟹价格,离开螃蟹什么也不是!有人来吃这盘烧牛肉,顺便点几个青菜,如果青菜没有烧牛肉根本就没有人喜欢吃!这就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离开德云社的演员都红不了!太把自己当盘菜了。德云社里面为什么于谦左右逢源,就是他最明白一个团队里面靠谁吃饭?什么是角?
梅兰芳京剧院如果没有梅兰芳就没有人看,马连良先生的团队如果马连良先生不唱了其他人都歇菜了,现在嘻哈包子铺就是一个鲜明例子,高晓攀离开郭德纲自己做公司,他为人处世圆滑,方方面面都能想到处理的得当!但是他自己成不了角,不能一呼百应!他的团队就很难维持。
每个人的定位不准,有点名气就飘了真把自己当角了!所以必然要被 社会 抛弃,刚刚离开郭德纲是有人利用他们打击郭德纲,时间长了没有利用价值了,也就消失在大千世界了!没有什么探讨和大惊小怪。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大家所谓的离开郭德纲的徒弟就不火了,主要就是指何曹两个人,一个当时叫何云伟,一个当时叫曹云金。
2010年是一个时间节点,8月6号,何云伟李菁宣布退出德云社,同年11月曹云金跟李云天退出德云社。
师傅郭德纲跟北京台交恶是导火索,根本的原因在于,面对当时德云社的大火,人山人海的观众,他们错误的认为,自己成角儿了,原本自己是捆螃蟹的绳子,饱受欢迎,人人吹捧,让他们认为,自己值钱了。
归根结底,这事儿得怨郭德纲,纵容过度,让二人变本加厉,以为是郭德纲阻挡自己发财,自己跟搭档出去干,能比在德云社挣更多的钱。
何云伟跟曹云金离开后,确实也火过一两年,自己也开相声小剧场,想着能跟德云社分庭抗礼,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果说,德云社是相声演员的批量生产工厂,每年招生,培训,小剧场,商演一条龙的流程,让相声演员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而曹云金跟何云伟这些人,说白了根本就不是这块料,离了德云社就打回原形了。自己没有带队能力,个人水平有限,再加上不自爱,曹云金的嗓子因为喝酒抽烟,是一天不如一天,何云伟心也不在相声上,而是想着攀龙附凤。
业精于勤,荒于嬉。 这就跟火把似的,刚开始,借着德云社,郭德纲的火,曹云金何云伟这俩人的火把,看似很猛烈,但是没有燃料的供应,很快就熄灭了。
归根结底,还是这俩人实力不行,利欲熏心,以为师傅要不行了,谁知道,郭德纲还是挺过来了,现在的德云社,按部就班,发展的如火如荼。
从根本上说,不是离开郭德纲,徒弟们就不火了,而是因为,离开德云社这个演技相声的环境,徒弟们的心态都变了,哪有心思专研相声啊,挣钱才是根本,这就把自己的老本行相声给忘了。
其实相声跟唱歌跳舞也差不离,一天不说,自己知道,三天不说,师傅知道,一个星期不说,地球人都知道了。
你听听曹云金何云伟的相声,现在跟过去一比较,你就知道,两个人废了。
你说呢?
想起了那个非常老套、但是很有哲理的: 筷子的典故 。
全国的相声演员太多了,爱好者更多,水平参差不齐,就像不同材质不同款式不同品相的筷子(冒昧地、不太恰当的比喻)。 有的筷子由象牙雕琢,色泽白润雅致精美,但是容易老化出现龟纹;有的筷子采用上等金丝楠木,品质极佳赏心悦目,但是金贵地让人舍不得当做餐具;有的筷子则很普通,简单的竹木上漆,使用起来相当顺手,但是却时不长久...
筷子的典故开始了 :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筷子揉作一把,自然是使再大的力气也掰不断地。而且,如何将这把筷子游刃有余地攥于手中那也是需要技巧的:劲儿使大了手会痛、还有可能把筷子挤坏;劲儿使小了筷子一松散,一根掉落就会引发“雪崩”、整把筷子也就不成型了。
再深入一点, 攥着筷子的时候,眼睛还得“刁”:哪些筷子华而不实、哪些筷子是真材实料、哪些筷子在什么场合什么时机拿出来合适、哪些筷子又需要及时“归队”回归“筷子把”的行列...
这可是足以考验攥着那把筷子之人的功力的。
当然,会有些许筷子不经意间掉了队、离开了那把筷子。按照筷子的典故,这样的筷子是非常容易被折断的,还有一些掉队的筷子,会自行寻找其他的“筷子把”寻求安全感。
成把的筷子当然有很多,但是,能够牢固地拧在一起、并且时不时会让人为之惊叹感慨的,还真不多...
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