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习俗有什么?
元旦现在只是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而与元旦有关的习俗全部都转移到了春节上,也就是说公历的元旦和农历的春节,其实在古代就是一个节日,因此元旦的习俗就是春节的习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元旦的习俗吧。
1、扫尘
扫尘是中国老百姓每一年必须经历的事情,也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传统习俗。每当一年将尽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对自己居住的地方进行一次大扫除,清洗各种厨具,擦拭门窗地板,更换床单被褥。扫尘的意义是为了将一年不好的事情全都赶出家门,迎来新一年好的运气。
2、放鞭炮
元旦放鞭炮最早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的。根据传统的民间传说,据说元旦放鞭炮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是古时候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另外,元旦放鞭炮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氛围,放完鞭炮满地的红色代表喜庆、幸福、吉祥。因此,在这个一个喜庆的节日,都会放鞭炮庆祝。
3、贴对联
元旦的时候,人们还会把贴了一年的旧对联撕下来,换上全新的新对联。有些书法家会亲手写对联,将自己对下一年的展望写在对联之上,但愿下一年能够心想事成。贴门神的习俗一般出现在农村,人民习惯把大大的门神贴纸站在自己厚实的木质大门上,起到了驱逐厄运,开门迎财神的作用
4、舞狮
舞狮算得上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民间艺术行为了,是我国比较独特的一种文化。在古代人们舞狮是为了驱鬼辟邪。在元旦节的时候人们会作为庆祝而表演舞狮。舞狮的时候一般都是比较的热闹的,有专业的舞狮队会去表演舞狮。
5、吃年糕
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六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年糕和“年年高”谐音,有很好的寓意,也寄托着人们很好的希望,所以元旦吃年糕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元旦的习俗了,大家看完之后有没有觉得这些习俗也出现在自己的家乡呢?

元旦的习俗:
1、扫尘
扫尘是中国老百姓每一年必须经历的事情,也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传统习俗。每当一年将尽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对自己居住的地方进行一次大扫除,清洗各种厨具,擦拭门窗地板,更换床单被褥。扫尘的意义是为了将一年不好的事情全都赶出家门,迎来新一年好的运气。
2、祭神灵拜祖宗
中国人比较相信神灵和祖宗,渴望祖先庇佑自己下一年事事平安。并且拜祖宗主要是为了向祖宗表达敬意,是中国传统美德。

3、放鞭炮
在农村,人们还有放鞭炮的习俗。这个习俗来源于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就是为了赶走一个叫做“年”的猛兽。鞭炮外皮一般采用红色,因为红色是猛兽害怕的颜色,而鞭炮爆炸起来声音大,足以吓跑猛兽。而且鞭炮的设置是一个接一个的,也意味着节节攀升。
4、舞狮
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文化艺术,舞狮在意义在于驱邪辟鬼。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就会邀请舞狮队进行舞狮表演。

5、贴对联、门神
元旦的时候,人们还会把贴了一年的旧对联撕下来,换上全新的新对联。有些书法家会亲手写对联,将自己对下一年的展望写在对联之上,但愿下一年能够心想事成。贴门神的习俗一般出现在农村,人民习惯把大大的门神贴纸站在自己厚实的木质大门上,起到了驱逐厄运,开门迎财神的作用。
6、扔碗
有一些地区还有扔碗的习俗,就是在新年第一天的时候,拿碗到门口外面摔碎,它的意义在于岁岁平安。

除了形式上的习俗外,很多地方在元旦的时候会吃饺子、糍粑或者年糕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元旦这一天创造了一个可以让分离许久的朋友团聚的契机,每一个人都应该卸下一年的重担,换一个全新的思维,好好的享受新的一年。
庆祝元旦的三大方式
方式一:中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一般是和周末连休,一共放假三天。
方式二:会组织集体文艺晚会,如元旦联欢会等。以前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